无非就两点,分析判断事物的本质,抓住主要矛盾,以及利用思维、方法、模型,锻炼自己将信息、知识、经验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武器的能力
大家好,我是小游。
和大家探讨过这么多期毛选,你觉得教员的哪一招最酷,最想学到?
今天来和大家谈谈我的觉得最酷的那个方法,就是在别人都走弯路的时候,他一眼看到了问题的本质,因而看起来总是站在正确的一边,总能解决问题,所以,成了赢家。
一个人可以在属于这个时代的同时,超越大多数时代——这或许很难。但是对我们来说,在属于这个时代的同时,超越大多数人,是不难的。
《毛选》第一卷第一句,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革命以往受挫的主要原因,在于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
在《毛选》第二卷,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也提到,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是普遍地对的,不论在中国在外国,一概都是对的。
《毛选》第四卷,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开篇第一句,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你看毛选文章,经常第一句就要点出本质,这种预见和认识从何而来?
其实,来自两点。
1、 从“大本大源”上看问题,解决本质永远要比解决分支更省力
2、 把一切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武器则力量无穷,否则知识毫无用处
1、 从“大本大源”上看问题,解决本质永远要比解决分支更省力
教员是怎么做的呢?其实,他想的东西和一般人完全不一样。
他20多岁的时候每天在想的主要问题,就是想搞清楚这个世界的“大本大源”,他把“本原”通俗地说成是“宇宙之真理”,认为它是支配着社会历史发展的,拯救中国,也必须从寻求本原开始。所以他没有成为激进的民主人士,愤青爱国学生,或者去当兵。
相反,是在从原理层面解决问题,想找出救国真理,首先要选出最适合走的道路,然后是解决国内的问题。
近代史我们都知道,经过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等一系列的弯路。但是教员早就发现这些事局限了,技术,制度,国家政体,看似是建国的首要大事,其实不是。看上去是正常的做事顺序,但是忽略了看不见的东西,那就是阶级实力,和国内的矛盾,和国家传统。
其实这个道理特别简单,做事情最怕搞错顺序。在没有实力的时候创业,在选错的领域上研究,在不知道这条路可不可行的时候坚持,都是步骤正确地在做单件事情,所以最终都指向失败。
因为决定因素在内,不在外——成功还是失败,都需要人的参与才能完成。
所以,那些看不到的东西往往是决定因素。
比如教员发现民主不是发动机,而是,刹车制动装置。
他看到了制度不过是一种形式,它是在强力控制下的问题分支,是表象的东西。核心问题在于利益争夺,核心问题在于掌握力量。
所谓民主选举不过是一种虚伪的形式,君主立宪或者以法管人全都不可能。
并不是说民主科学口号有问题,而是他看到了之前的革命经历,一切都是在搞分支和细枝末节的东西。那么,就算做成了,也是一个假把式,当然不能解决问题。
那么本质是力量,以大多数的力量压倒少数。
如何掌握力量?那就不是单打独斗,就是要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那么,农民问题就是革命的中心问题,那么制胜关键就是取得领导权。
这叫大本大原。
在成为领袖以后,教员也常强调要善于抓住要领,抓住主要矛盾,强调纲举才能目张,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而在当时,他心目中的“本原”或“大本大原”,很有些像老子的“道”或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他表示,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里,自己“只将全副工夫,向大本大原处探讨,探讨既得,自然足以解释一切”。他随后的成功表明本原不是一个名词,或一个概念,一句话,而是一整套路线、方针、政策。
后来有一位学者就说过,中国历史两条线,有很多人看不清。一条是农业问题,也就是粮食,吃饭问题;另一条是工业问题,就是发展,富强问题。
所以,凡事都要去分析,什么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什么才是真正的问题。一件事做了和没做没区别,一件事不知道为什么去做,那么就趁早不要去做。
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其实在很多时候都不靠谱,那样找往往会获得按部就班的步骤。
最靠谱的是把自己分析好,把解决问题最关键的优势找出来。
2、 把一切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武器则力量无穷,否则知识毫无用处
教员为什么点子很多还显得有些书呆子?
他看的书真不少,尤其《水浒传》和《二十四史》的启发比较大,哲学著作应该说是养成了正确的分析法,同时找到了正确的国家之路。
但是别被误解,他看书和别人看书不一样。
也就是他看书是为了找答案,但是我们都知道,书里没有现实问题的方法。
那么看书是看什么呢?如何获得智慧、启发、理论指导呢?
那就是不把知识当知识本身,而是当成一个利己工具,要找的,是对现实有启发的、通用的规则,在现实问题中把学到的东西拿出来练,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是知识。
利己是什么意思?
就是,各种知识本身就是一个带有个人判断色彩的标准。就如同对错、左右等问题一样是一种判断,好不好用、对不对的标准是与自身的立场直接相关的。
所以什么才是真理,对自己有用的才是真理;对自己没用的,和现实不符的,就不是真理。
他讨厌那些,所以统称为“教条”——脱离了立场的真理是虚伪的,学术的,完全没有现实可能的。
有个观点非常有趣,让我醍醐灌顶:你大脑中的每个想法,它的存在都有代价。不是使你进步,就是形成阻碍。
你要把那些不属于“你”的知识扔掉。
知识有用武之地的意义就在于解决现实问题,往深了说,就在于帮助我成为我。
“天才是最像自己的人”。
太多人的大脑装满了无用的铁块,被社会观念完全定义,最后竟然解决不好自己的问题,习惯于忽视自己的需求,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原因,就在于没有把那些“不解决问题”的观点扔掉,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装满。
重要的是,对于一切概念和理论拿来用时,需要重新定义。
比如教员要想模仿别人宣扬民主,没有像那些人走老路,搞改革发政令。他深知,要用人民群众的语言,否则就是不让人听。切入本质,不再要和精英阶层斗争获得他们虚伪的妥协和承诺,而是关心人群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用朴素的宣传方法,从一开始就很重视群众路线,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什么是民主,然后再实行民主制度。
这起源于对本质问题的把握,然后才把知识作为武器,用现实的方法去解决。所以,你完全找不到书中的程式。
这就是重新定义了的民主。
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民主。
只有你跳出概念层的条条框框,带着自己的观察走一遭,再次回到概念的原点你就会知道它的真谛,你才算运用了这项武器。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真理必须带倾向,真理是经过自己创造和改造的。
最后,再想想这句话:
你大脑中的每个想法,它的存在都有代价。不是使你进步,就是形成阻碍。
知识如果不能用来解决现实问题,不能让你成为你自己,那么它毫无意义。
end
点赞、在看是更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