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奔着目标,思考自己为了达到目标需要怎样调整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多余动作,同时也不能只停滞在想法层面上,要根据自身的实践不断反思与复盘
“我原本以为他(马斯克)是天才,而普通人是正常人。直到我发现,他那么想或许才是正常的,是普通人的思考方法都错了,因而能力被大大压制了,作出错的判断。” “这个世界往往被一层雾气笼罩着,它纷繁复杂,充满了细枝末节,让人眼花缭乱,迷失其中。只有去掉妨碍我们思考,扰乱我们视线的因素才能抵达事物的本质。这个简单的本质,就是第一性原理。”
大家好,我是小游。
你听说过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吗?今天来讲明白到底如何应用。
前情提示:分析得有些深入,所以分级了。不想看太难就看简单版,红字以前;从红字开始就比较复杂了,大家酌情观看~
普通的人思考问题都是先考虑之前有没有类似的经验可以参考,看看别人怎么做,把这些经验当做指导做事的思想。
这是最常用的思考方法,往往带来什么效果呢?做出来的成果比较平庸,因为只能模仿。而且处理起复杂问题很吃力。
因为现实中的问题没有办法找到先例。人们花太长时间看别人的做法,实际上是走了大弯路。不仅找不到解法,还会让自己的思路受限。
一位外国的研究员就说过这样的话,“我原本以为他(马斯克)是天才,而普通人是正常人,直到我发现,他那么想或许才是正常的,而普通人的思考方法都错了,因而能力被大大压制了,做出错的判断。”
马斯克怎么思考呢?用第一性原理,直接奔着目标,思考为了达到目标需要怎样调整行为,而不是根据调研的现状确定怎么做。
他的第一性原理,就是从物理定律“还原”出发,拆分问题为最小的子部件,然后重新构建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
如果你要一件事情发生,就只需要去集齐这件事情要发生的所有的要素就行了。像造火箭关键步骤也只有27个。当你提高了对客观世界评估的精确性,把这一流程如何实现摸索出来,你觉得遥不可及的事情就会实现。
如果你想考核一个普通员工有没有当高管的能力,发挥员工最大的能量,那就要给他确定14个工作任务,如果这些条件都完成了,那么顺利晋升。(这个思路来自《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我觉得直奔主题,好用。14是个随机数)
如果你想自己的事业取得成功,就要把专业知识的成果转化为盈利的商业策略,那么就要思考如何以最低成本实现。
就像马斯克如何实现电动力车的创新发明,就是硬核地拆解了每个部件的成本,发现电池成本高,然后再把电池的材料拆解,作出了平替方案,之后的火箭也如出一辙。
演示马斯克怎样分析:
问自己需要哪些条件才能以最低的成本把火箭送入太空,他把火箭拆分成最小的子部件,也就是它的基础原材料。
问自己“火箭是用什么做的?”
“航空航天级铝合金,加上一些钛、铜和碳纤维。”
然后又问自己:“这些材料在大宗商品市场上值多少钱?”
“火箭的材料成本约为通行价格的2%左右。”
这种直奔主题的思路,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多余动作,他把调研的范围限缩的极小,使其能够完全服务于自己的目的。
所以,高效,精确,接近本质。
这样解决问题,没有解决不好的道理。
正文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我有意控制篇幅和难度才会这样。理论来源于《第一性原理》和《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前者内容不错但是比较晦涩,但建议对逻辑学不感兴趣的朋友不要看。
如果你想深度理解“第一性原理”的指导原理,陪我再深度分析一下,那继续。
马斯克说,一般人最常用的方法是类比,但这最不靠谱,容易制造出大量错误。只有演绎法也是精确的。
类比,是归纳法的一种。归纳就是,把类似的事情归纳进一个大类中。
而归纳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很难解决特殊问题。你所在的环境中所有的乌鸦都是黑色的,所以你遇到类似乌鸦的问题,就会加入这个隐含假设,而这个东西是不一定真实的,它只会让你受限于环境的局限,得出错的或者平庸的结果。
什么叫演绎法,就是首先有一个猜想,然后在现实中观察情况,找各种细节,看是不是符合,验证自己的猜想。然后把这个猜想确定为一个通用原则成为结论,遇到现实问题,就用这个结论分析。
大前提,结论
小前提,现实问题
符合,能应用这个基本原理,按照这个正确结论来分析。
就比如上文提到的,“还原”本身是物理学的原理,马斯克觉得这个原理能应用于现实生活,观察了很多相似情况,确定能用。然后,把现实中所有的问题,都用物理的“还原”视角去解决。
那“不太好用”的“归纳法”、“类比”是怎么做呢?
举个例子:我们以为达尔文的进化论采用的是这种方法:记录各种很类似鹿的动物,看出异同点,最后编排起来,记录谁是獐子谁是狍子,进行界门科目纲属种的分类。
这是低阶研究员的做法,也就是付出大量的劳动去采集信息,俗称归纳法。
而重要的研究成果、最优秀的学者一般都不做这样的工作,他们走的是:发现原理-用原理解决问题这条线,也就是演绎法。
也就是通过观察这些动物,达尔文先提供了一个假设:生物进化
之后分析现有的这些现实的样本,是否符合,能够支持生物进化的原理。
然后在鹿这一类,按照生物进化的设想,找出线索,得出鹿系统的基本结论。
你看到了,你乍一看回到了原点,其实是由于他一开始就在用本质的视角去思考,从本质回到现实,用本质解决问题。
所以真正恰当的做法,也就是这个方法的核心操作法是,从一个一个现实现象中看出他们的共性,发现现在所有这类问题的解法之中包含了一个隐含假设,然后打破这个由群体认知、环境造成的隐含假设,以如何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让自己的企业更好这个直击最终目标的视角,思考问题如何优化解决,建立一个全新的系统,所有和这个问题有关的要素都在这个假设之上展开。
那么如何找到自己的“第一性原理”,把自己独特的学科视角用来解决问题,好问题!这就是芒格在做的“多维学科模型”的思考方法。
高手总是不谋而合。
“生物进化”这个构想超脱了当时的生物领域,不是凭空产生,而是从别的领域里的基本规则获得的启发。
我们怎么发现?怎么套上不同的智慧眼镜去发展问题的解法,相信陪我看到这里的朋友和我一样对智慧有很高的追求。
那么接住——
基于其他社科学科中得出的基本原理,以这个作为第一性原理,去思考现在自己所在的工作领域所从事的活动,然后在现在的这个领域里,重新创造一个假设,就获得了这个原始的,演绎法推理的起点。
什么是假设?其实就是创造迁移应用的切入点,让我来简单的举几个例子。
比如熵增定律适用于自律,学习,因为没有人为的秩序,事物就会自发地、不停地走向混乱。
再比如社会心理学说人们对自己喜欢的事有“虚假普遍性”,就是将自己的感知带入大众,认为所有人都会这样想;而这个原理就适用于商业,警惕自我感动脱离顾客。
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去积累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原理、与思维模型。
然后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尝试用不同角度,不同学科的知识去审视现有的问题,寻求更多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最后,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反思与复盘,搞清楚什么知识、原理能够解决怎样的问题,同时将这种思考方式内化成自身的经验和本能,这些原理就能顺利应用在解决现实问题上了。
但一定要记住,想要用好这些核心知识,需要和足够的现实问题进行联想,去做足够多的演绎法,才能发现其中的关联;想要获得这种迁移应用的能力,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大量的实践,反复不断地尝试与试错,才能将其内化为本能的反应。
因为这相当于从一个其他的本质,到另一个发现本质的过程。
这种深度的思考,才是直切本质的思路。
当你发现了其中的关联性以后,就会熟练的相信自己从其他学科提炼出的解决你领域问题的第一性原理,然后自由的以这个为出发点,去拆解任何在这一系统下的问题。
end
点赞、在看是更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