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为什么往往是平静的狠人

百科   2024-06-05 16:17   北京  
今天文章字不多,但是一寸光阴一寸金
有个两分钟看完的方法,你直接跳转到“高能预警”或者读加粗文字,也ok~
我一直认为,不卑不亢是人生的最高境界,那么今天的内容,就让我们从两位时刻保持着这种状态的领袖人物身上讲起~
毛和邓有很多共同点,比如英雄般的革命经历、宏大的历史眼光、解决问题的稳健意识以及他们的沉着与自信,还有惊人相似的平静——总会察觉出身边同志的急躁,然后有意降低他们对成功的预期,并且提出很多不利的现实因素让人们看清现实。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大家好,我是小游。

观察厉害的人有一个共性,就是习惯闷声干大事。很谦虚,不夸耀自己的成就,不把自己想做的事和任何人说,不表现野心。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比如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韬光养晦,事以秘成等等。

但是这些例子不够生动。

今天来和大家分析一个伟大的老人,邓小平同志的行事方法。

你会理解,平静不是一种性格,而是一个能保证成功的强大系统,一个展开任何行为的重要后盾

平静,就是强大的表现。



平静意味着,不会被眼前一时的现状而扰乱自己的判断,那就意味着两个方面。

1.坚定。想做的事情更能够坚持下去,要知道,能够顺着目标一直走,不被干扰的人,是最最接近成功的。

2.强大。解决问题的体系很完备,也就是从世界观和认识论上是基本科学的,现状和自己预估的大差不差,现在运转的体系很正常,能够在长期方针的运转情况下接受现实的小波动,随机应变且稳定前进,是一种稳定的状态。

 

那么不平静的状态是什么,就说明反过来。

自己解决问题的体系不完备,现实和自己脑中的构想有巨大偏差,以至于时时处在较大的情绪波动中,不能做出短期和长期的合理预测,解决问题的能力偏弱。一句话概括,就是受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大

在这种状态下,不能估量形势,时刻处在迷茫和恐惧未知的情况下,就很难开展有效的行动。

事情偶然做对了,一般的人不会复盘原因,还往往认为是靠自己的实力取胜,忽略了环境、全局、他人的综合视角分析;

而事情尚未到失败的节点,又因为自己的错误估计过早放弃。

所以,按照教员的话说,没有经过调查分析获得的成功和失败都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这就是概率问题。

这种人对生活没有一点掌控,输赢都糊里糊涂,所以才会对自己也没有掌控。



平静,则是由于自己对生活有掌控,所以才体现出了自身的平静和掌控。

所以显然,平静没那么简单。他不是装腔作势,而是由内而外,体现出的强。

 

平静是一种由本体的能力,折射出的一层气质。

 

我平时总会举教员的例子,今天也想来谈谈邓小平同志的故事。(下面我就简称“毛”和“邓”了)

 

《邓小平时代》这句评价很在理。“如果说毛主席像一个高居云端的皇帝,博通文史、签发诏令,那么邓小平更像是一个总司令,审慎考察着自己的作战计划是否得到正确部署和落实。”

 

我们知道他果敢,务实,灵活,自信,有战略眼光,能精准预测国内外形势,从而在不同制度中选了一个最好的来建设中国。

毛和邓有很多共同点,比如英雄般的革命经历、宏大的历史眼光、解决问题的稳健意识以及他们的沉着与自信,还有惊人相似的平静——总会察觉出身边同志的急躁,然后有意降低他们对成功的预期,并且提出很多不利的现实因素让人们看清现实。说话正反说,两个极端都反对,凡事先试试,还要再观察一阵。



他们的预测能力之所以比一般的领导人要强,看问题要全面,很少冲动犯错误,是因为他们在之前都有很长的革命、实践经历,并且都经过几次沉浮,有充分的时间想清楚。

 

毛曾经利用他在延安那段被封锁隔绝的时间思考战争胜利后全国的整体战略,邓也利用了他在江西的时光,思考着他所要进行的改革的大方向。不过,毛在延安时每天都与他的同志和助手讨论,著书立说,邓在江西时却只能独自一人思考,他的想法只有他自己知道。

 


那些时间让他们能够对国家的重大和长远目标形成清晰的认识。如果邓没有对中国需要进行的改革的性质以及如何加以落实做过长期思考,很难想象他在1977年以后能立即采取那些熟练而有力的措施。

 

邓的优势还在于留洋。在法国和苏联组织活动的经历,那个时候就是负责共产主义运动的总体战略设计,养成了全局观念;


并且很熟悉亚洲新兴国家和苏联的现代化之路,懂得在条件相类似的发展中国家、在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发展现代经济这条路的全过程,所以,他懂经济。


但不是陈云那种专家式的懂,而是不拘泥于细节。让专业的人去研究,和他讲不同的制度模式,和可能的问题,最后由他拍板决定,和负责执行。

所以“总设计师”这个名号特别特别贴切。

 

但是看起来果决独断,能力超群,并且带着司令气质,也同样重视权威的邓,之所以开展了之后的一切成就,除了前期谨慎地思考制度构建,他想好的事,也不是想象中那种强势推进。

大胆的制度设计只是结果,不是他的思考和行事方式。他最大的艺术其实在探路那一段,把想好的制度一一变成现实。



怎么操作呢?

邓确实保留着拍板的权力,但通常他不会事必躬亲;他定大政方针,让下属以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去落实他的指示。在做出最后决定时,虽然他做事独断而果敢,但也很讲技术操作

 

在大胆采取行动时,他要做到让其他高层干部完全支持他。当然,在一定限度之内可以通过他的讲话、行动以及他所支持的人去营造气氛。

 

即便是邓,为了把握当时的局势让它更有利于自己,也要依靠阅读各种材料做出敏锐判断,还要依靠敢于向他说出令人不快的真相的人。

 

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眼光,其中一些人比较保守,一些人比较开明或包容。邓的方式就是,努力维持足够数量的少数人、最好是多数人的支持,至少是接受。如果在某些问题上存在着强烈的反对意见,即便是出自极少但具影响力的少数人,那么,他在提出重大创议之前也会想方设法争取他们的合作,或至少让他们消极接受。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他会推迟采取坚定的立场,直到环境变得更加有利

 

而如何获得别人的支持?干部们心照不宣的其实是,“实验田”的效果,要是之前发现的xx村模式已经有了成功的先例,那他们就会大概率通过。

所以,他就用积极争取,用事实说话,同时在他想实践之前,会有意地宣传能体现他想实行的政策的典型成功案例,让环境的天平扭转,以理服人。



所以讲了这么多邓老的经历,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事实。

会分析客观环境作出最适合的选择,会在环境有利于自己的时候再行动

在时机不成熟,没有说服力的时候,就先去探路积累事实,如果结果不好就修正想法,结果好了就试着说服别人,从而创造出了个人影响,使人信服。

 

所以为什么有一个词叫“平静而坚定”,

审慎地保持客观,随时避免陷入主观,产生过于大的波

不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而是要以客观情况为判断,永远相信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不全面的。

因为现实情况就不会有很大的波动。

 

不在意一时的得失,有对环境的全局观;

采用正确的分析方法,有自己对于事情的判断

这就是:“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怕什么真理无穷,
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共勉

点击下方名片,即可关注▼
如果这篇文章为你带来了灵感或启发,就帮忙点个『赞』or『在看』吧,这对我非常重要,感谢!

end



点赞、在看是更好的鼓励

学习那点儿歪门邪道
想当及时雨,却成打虎将。星标吧,不吃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