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果想把这些智慧用出来,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做减法,只留下几条最简练、最容易想到的浓缩智慧,这样大脑才能随时想到。
大家好,我是小游。
今天想和大家说一个我最近的重大发现。
在面对现实问题时,或许每个人的脑子里都有不止一种解决方案,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将它使用出来。那么,我今天来和大家谈谈,如何在大脑里快速找到那个能用来解决当前面临的现实困难的解决方案,并且使用它来解决问题。
对于我这种看似脑子里有一堆东西,但是解决现实问题是个废物状态的人来说,这其实也是如何在面对现实难题时,能够进化成可以高效地解决问题,一眼看出事物本质,而不被其他旁枝末节影响,从而突破困境,把问题挨个秒杀的高手的一种针对性方案。
先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突破是怎么实现的:我在这一段时间内同时被很多问题困扰。我尝试着理性分析,但始终觉得各种问题剪不断理还乱。放空大脑什么都不想,又做不到。
试图解决问题,但怎样都解决不好,因为在我的脑海里,各种困难排山倒海一样压过来。然后就开始尝试冥想,发现不知不觉又走神了。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有很严重的专注力障碍,总是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现在要解决的问题上。
这种状态持续了很久,也没有好转,但后来转念一想,不如放任自己无边无际的思考,把自己的在书上看到的,网上看到的各种哲学、脑科学、心理学、宗教理论全都过了一遍,把每个理论的思考方式,都像冥想app的语音播放一样引导自己这样思考,把自己的问题放在每个理论下面解释,然后问这种理论该怎么做,我该怎么做。
然后就会发现,从科学到玄学,用每个理论,都能解释我的问题,都能看出现实中自己哪里有问题;同时,每个理论的做法都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更有意思的是,我发现了各种理论之间的关系。有些是并列的,基本在讲一种方法;有些理论则表现为后者是前者的原因,前者是后者的深化,构成了因果和发展过程的关系;还有些理论,看似差异很大,实际上只是分别强调了同一个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而已。
也就是在经过了大量对比概括之后,我发现,很多理论和观念,实际上讲的东西的大差不差。但是我们往往只记得他们在细节和分支上的差异,却忽略他们本质上存在的共同点。
我们之所以被各种问题困扰,就是因为脑子里虽然有很多种解法,但是全都没用出来。就像一个装满了无用程序的电脑,占了太多内存不说,一运作起来cpu就会过热。
简单的大脑也能很高效,但只能处理简单的问题;承载足够多知识的大脑,想解决好现实问题,无论长线还是短线思考,要做到思维敏捷、准确,无一例外,都胜在有一个高效的操作系统,也就是八个字:“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我第一次对这八个字有了其他的新奇理解。也就是说,如果你要学习,那就应该像做加法一样,进入不同的场景,接触不同的人,打不同的仗,看更多的书。但是你如果想把这些智慧用出来,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做减法,只留下几条最简练、最容易想到的浓缩智慧,这样大脑才能随时想到。
这就是“用更高的智慧指导生活”,这就是“以原则为中心生活,随机应变,以不变应万变。”
它同样在脑科学中有着充分的解释,有些人表现的很出色是因为开启了80%的大脑来参与解决问题;而有些人显得很糟糕、反应迟钝,是因为他们只开启了25%的大脑。因为他们负责传输信息的脑白质处于一种封闭路径的状态,这是大脑的防御机制,为了阻隔外界不同的声音对于自己的伤害。
只开25%功能的大脑非常混乱,并不是因为没有知识,而是因为知识和想法太多,又不准备真正使用任何一个。在面对问题时,调不动一兵一卒,反而每行动一步,就会被各种理论的包袱纠结在一团,最终互相掣肘。
大脑里堆满了各种知识和观念——就像冰箱一样。你应该去看看你的冰箱,是否堆放着无用的、过期的、一辈子都不会食用的食品?这样的过时知识应该扔掉;
而在保质期以内的,很好用的食物,也不应该从不开封。
当你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相信其中一个,仔细地抽丝剥茧打开它的包装,汲取它的解法,把一个招式用好,就够了。
我们不应该长久地处在一个堆砌繁杂的生活状态中,不应该在一个有丰富资源的环境里饿死。
一个理论被拆封了包装应用在生活中,就能够让你看到它附近的其他好用理论,从而盘活它附近一片的理论。
用多了就会形成 “为学日益”的发散,“为道日损”的精炼。
你就会发现,凡遇到一个问题,你的脑子处处都是解法。
end
点赞、在看是更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