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笃定,人永远要学会吃高级的苦。

百科   2024-10-21 16:18   山东  
今天文章字不多,但是一寸光阴一寸金
有个两分钟看完的方法,你直接跳转到“高能预警”或者读加粗文字,也ok~

点进来的朋友和我应该都不想浪费时间,如果你想省去看很多书的时间,省去很多困惑或者人生弯路,那么,看完我的答案。

在很多人眼里,吃苦就是卖力,吃苦就是熬夜,吃苦就是不怕劳累。要想进步就要吃苦,其实这种观念是非常片面的。这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吃苦。

真正的吃苦是灵魂的试炼,能不能达成质变在此一举——不一定就是身体上的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真正的吃苦是,用十倍的精力去做最重要的事。一个人能为了自己的目标把时间和精力都聚焦在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上,敢于丢弃所有让自己舒服和快乐的东西。

大家好,我是小游。

你信不信,一个事情做对了,抵得过做一百件事;一句话说到了你心坎上,它便抵得上一万句话。

二八效应、生产力的巨幅提升、非线性成长……质变之所以能够在一瞬间发生,真的是因为之前经过了极其漫长的量变积累吗?


其实,是因为关键的那一点被攻克了。

而被称之为“量变”的那些过程,就是为了突破这一点。


在许多影视文学作品中,都会有这样桥段——身处绝境的主人公本来表现平平,可是在某个情绪被点燃的瞬间,他的目光一下子就变得坚毅,深邃——然后觉醒了,变得非常强大,谁也抵挡不了。


看多了这样的故事,自然会觉得它很俗套,我也不例外。但是随着我的阅历和见闻不断增长,我逐渐发现,没有人能用其他方式来阐述和解释这种现象。

这就是顿悟,它虽然只发生在电光石火的一瞬间,但是为了这一瞬间的质变,我们不知要花费多少功夫,付出多少努力



缺乏这种经历的人可能会觉得我在讲笑话,因为正常人,谁能一下子突然变得那么厉害呢?可实际上,这种顿悟是人成长中必定会经历的一个环节,只不过它并不像一些文艺作品里描述的那么夸张就是了。


而经过这种顿悟得出的道理,往往也很简单,甚至这些道理可能你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过,可是你并不会把它记在心上。

因为你不知道,这个道理具体指的是什么,也不知道怎么把这个道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相信不少人在上学时都听过这样一句话“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它描述了认识发展的三个阶段。

我们在读书时,其实被灌输了很多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很难理解的人生经验。在这些经验和知识的指导下,我们会不自觉地去解构那些具体的客观实在,走到“看山不是山”的这一步上。但不论是多么聪明的人,也无法单纯通过思考就能理解这些饱含经验的哲理。


因此,想让认识进一步地发展,螺旋地上升到“看山还是山”的阶段,就必须进行实践。只有不断的实践,在生活中解决问题和困难,了解这些具体的困难,解决这些具体的困难,才能真正内化掉那些抽象的理论和概念。

否则,看再多的书、文章和视频,上再多的课,不结合自身的实践,最多也只能记住一些零散的知识和理论碎片,没法真正帮助你实现突破和自我成长。



很多事情,不去做就不知道,不去做便不知道具体的流程和细节。我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知道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实际上,你没有去实践,没有相应的经验辅助你理解,你怎么能说自己“知道”了某个道理呢?

你的一生还没有过完,只是现在面对很多烦恼和困难,又怎么能说它就“过不好”呢?


你还没有在实践中完成认识的螺旋上升,你还没有在逐渐积累的量变过程中体会到质变带来的飞跃,你还没有完成你自身成长必须要经历的那个重要环节,在这些都没有完成之前,就选择在困难面前主动放弃,只在自己的舒适圈里活动,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从人的成长的角度上来说,“吃苦”这件事还的确是必要的,它会辅助你加深对过往认知的理解,促使你飞速地进行自我进化。但是,如果不思考、不复盘、不总结,只是机械地或是漫不经心地去“吃苦”,那么吃苦就只会是吃苦了。

因此,人不仅要“吃苦”,还要去吃那些“高级的苦”



既然如此,什么样的“苦”算是“高级的苦”的呢?

在此之前,我请诸位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既然人能够在一瞬间实现飞跃式的成长,突破自我。那么,这种超人式的进化,为什么不能经常地发生在我们身上?


这样,我们每天,每个月都进化一次,岂不是会变得很强?


其实,如果我们站在企业经营和科研工作的角度上,去理解和认识“成功”,你会发现,大部分项目或者研究,它们成功的周期要比人短很多。

因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时间和成本限制,不允许我们无休止地犯错和做无用功。


启发就在这里。


项目和研究都有一个必须要实现的目标,为了实现严格计较成本和收益,因此限定了他们只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正确的路径,坚持做正确的事。

如何快速找到正确的路呢?那就需要我们对现实情况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分析问题的本质,抓住问题的重点,然后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人恰恰相反。人的成功周期很长,或者根本不会成功。原因在于,不被逼一把,人就不会要求自己“不要走错一步”或者追求“坚持做正确的事”。

因为考虑这种事情实在是太麻烦了,相比之下,做一件大多数人都认为是正确的,或者自己熟悉的事情,才是真正的“不会出错”的路径。

结果无非是刻舟求剑,在省略了最重要的思考之后,一直走在错的路上,甚至还会不断加大投入,直到事情的发展和自己的预期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才会开始反思。


不管怎样,这种人,还是会进行反思和总结的。


还有的人,死活不肯接受自己的错误,总以为自己才是正确的,而为了避免反复推翻自己之前的猜测和已经取得的成就,证明自己是“对”的,他们压根儿不会去思考如何缩短成功周期,只管努力投入。最终通过自己盲目地努力,浪费了巨量时间,实现了原地踏步。



大多数人之所以不厉害的原因是:

在无关紧要的人身上纠缠了太长时间。

在无关紧要的杂事花了太长时间。

在自认为正确的路上一直走,其实是反复验证得出相同的结果,而不是为了找到关键的答案,解决自己的在意的疑惑。

一直原地踏步,永远触不到质变的那一点的话,努力的价值就被拉平了,因此永远不会有突破。


一个优秀的人在做事前,能够投入三分之一的时间和注意力不断调查研究,然后不断行动,不断试错,不断超越,最终成事。


一个优秀的人做任何事情都希望做到极致。可他们既不会因纠结犹豫而不行动,也不会武断专行而不知变通,更不会死板机械地处理问题。

事实上,一个优秀的人、成功的人,一定做到了陈云同志提出的十五字箴言:“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你要怎么做?

相比于思考“怎么做这件事”,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更为重要。

通过正确的思考,就能极大减少在行动上浪费的时间。他能把你做这件事的进程大大提快,同时极大提高成功率。因为你的每个行为,都是有目的的,经过思考的,落在点上的。


就像做实验,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做什么才能得出那个唯一的正确结论,为了得出这个结论,要把所有不相关的因素,通过实验一一排除。

如果你去想马哲的本质是什么,那么通过几百个原理和案例的再现后,你会发现这个理论是通过这样的八个字来指引你,在现实走向成功的。


哪八个字呢?那就是——实事求是,调查研究。

那就是要不断追问自己,明确自己的目标,抛下自己在脑海中的主观臆测,在客观现实里去寻找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资源、工具、条件、方法。把在现实里和目标不符的东西迅速抛弃,才能不被众多干扰信息所打扰,从而快速、准确地做正确的事情,达到正确的结果。


只要你有过一次这样的,依靠自己的思考和行动,冷静地分析和拆解问题,仔细地,认真地,一步一步解决问题,拼尽全力,下尽苦功去克服困难的经历,

你就会到达量变引起质变的那一个突破点,在战胜困难的同时,超越自己。



怕什么真理无穷,
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共勉

点击下方名片,即可关注▼
如果这篇文章为你带来了灵感或启发,就帮忙点个『赞』or『在看』吧,这对我非常重要,感谢!

end



点赞、在看是更好的鼓励

学习那点儿歪门邪道
想当及时雨,却成打虎将。星标吧,不吃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