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精力这类资源的目的就是为了投资,投资对了,事情就能去做了,收到结果就是时间问题。
但最重要的是,有一段让我觉得最深刻,算是那本书的核心的观点,很震撼,也给大脑带来了新的转变。
原文有点长,我凭记忆力复述下。
“如果穷人有了正确的长期目标,知道消费和享乐这样的机会并不稀缺,以及自己的钱势必在未来积累更多,而不会在未来终将失去,就会跳出贫困陷阱,变成成功的富人。”
什么是穷人思维?那就是穷人认为自己的财富在未来终会失去,维持一个低值。那么,就没必要攒钱和想办法挣更多钱了。这样想,一是由于他们给自己设置的财富水平就很低,通常就是本月挣本月花;二是保管这些流动资金和赚钱机会还要额外花费精力去自我控制,那么他们就认为自律和存钱那么还不妨今天就花掉。
但由于他们不相信自己能够达到长期目标,每天存几块钱会在一个月后拥有一个冰箱,每次把收入留出10%放在一个固定的攒钱账户,可以让他们玩的更开心。
他们往往会在每天拿能够在明天做很多事情的钱在今天花掉,往往用来喝下午茶或者吃饭。
所以他们的财富水平会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值,并且多年不变,也就对应一些年轻人的大城市生活,始终没有积蓄的状态。
这就是贫困陷阱。
不突破某个点,实现积累从而给了他们自信,是不会实现财富增长的。
同样做事情总不会成功也是用这个道理。穷人思维和失败者思维是一样的。
今天积累,然后第二天放弃的状态,长此以往,做不成一件事情是因为什么?
是因为没有在今天看到成绩,不相信每天的小成绩能够到达遥远的目标。所以没有长远目标,只有短期目标。
长期坚持要面临努力的灰飞烟灭,还要每天和自己的意志力对抗,那么努力就变成了一个制造痛苦的东西,是多余的。
反正成果最终要失去,反正努力换来的是和意志力的对抗。
那么就不去积蓄,也不去坚持做一件事。
而能做成事的人,知道休息和享乐什么时候都可以,那么自己的精力、资源和钱就要好好利用,不然就浪费了,这就使他们与热衷于花钱和追求舒服的享受的穷人不同,所以他们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投资,去做觉得会最有回报的事情,只要花在了对的地方他们就很开心,比如储蓄、花钱提高自己、去演讲锻炼自己。
因为金钱、精力这类资源的目的就是为了投资,投资对了,事情就能去做了,收到结果就是时间问题。
毕竟对着眼长远的人来说,把当下的资源全消费掉,不能看到后续的利益,完全没有意义。
所以,怎样跳出贫困陷阱呢?
那就是换脑子。
看清贫富和成败思维的差异:
厉害的人觉得自己一定能实现长期目标,所以不会在短期做消耗的事情;
不厉害的人觉得自己未必能实现长期目标,既然这样还不如把资源消耗了换快乐。
认识到消费不能带来安全感,只是抚平抑郁的手段;认识到摸鱼不能带来休息,只不过是不自信的副产品。
你连自己都不能相信,当然也不能相信最简单的积少成多,量变质变的道理。
能够成功和获得很多财富的大脑是巨大的容器,当你没有这个容量,获得再多的资源都会消耗掉,保持一个低的均值。
比如炒房,比如堵球,比如各种暴富,从到手那一刻,就缺乏正确的投资,和稳定的获取方法,那还是把握不住,这就是容器的差别。
不明白,不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功和在未来获得更多的财富。所以就挥霍了。
清除有害的消耗自己的消费和摸鱼毒素,就是跳出贫困陷阱的临界点,就是实现积累的起点。
造成现状的毒素是:看不到短期的价值和未来必胜的结局。不断在完善失败者的故事,才能解释那些心口不一。
我不确定你能不能理解那个“每天积累几块钱,一个月买一个冰箱”的简单例子的多层含义,但是它还可以进一步形象化,也就是如果你看到自己在做用糖果换冰箱的非常不划算的生意,如果你看到短期的放松实际上在让自己越来越相信自己很弱,如果你明白你每天把力气和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或许你就能明白,什么才是浪费。
因为不相信自己能完成长期目标,你大量的浪费了自己的金钱和精力,最终把能力稳定在了一个低值。这就是《贫穷的本质》。
而这些资源原本是在每天都可以被你自己大量充分地去利用的——仅仅利用就是在赚了,只需要确保投入的方向正确就好,这方面未来势必会有大产出。消耗和产出根本没有可比性。
总之,倘若你总做收入差距悬殊的生意,那是一定不会成功的。
end
点赞、在看是更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