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情绪管理的本质,其实就两个字
教育
2025-02-04 11:51
浙江
▲
点击 蒋小华
关注公众号
免费领取
500+工具包
✎
导语
做管理,一定要懂得处理情绪!
情绪,既熟悉又陌生;既渴望掌控它,又被它牵着鼻子走。
朋友因工作上的挫折而沮丧,却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安慰;
或是自己在遭遇不公时,内心愤怒难平,却找不到合适的出口来宣泄?
其实,情绪管理的本质,其实并不在于直接对抗或压抑情绪,而在于理解和满足情绪背后的“
需求
”。
01
处理情绪背后的
而不是情绪本身
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一个情绪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
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
。
高情商的人,他们之所以能在情绪的风暴中保持冷静,是因为他们能看到情绪背后的那个需求,并着手去满足它。
就像是一棵树,情绪是枝叶,而需求则是根系。只有深入土壤,滋养根系,枝叶才能茂盛。
1. 快乐:强化美好和幸福
当我们感到快乐时,我们的内心在告诉我们:
“这就是我想要的,继续这样下去!”
2. 愤怒:自我保护而攻击别人
它像是一面盾牌,背后藏着的,可能是对尊重、对公平、对安全感的渴望。
3. 害怕:自我保护而回避危险
它提醒我们,有些边界是不能跨越的。但害怕的背后,也可能是对勇气、对自信的渴望。
4. 悲伤:寻求同情、支持和帮助
它像是一个信号,告诉周围的人:
“我现在很脆弱,我需要你。”
所以,当别人悲伤时,给予他们一个拥抱,一句安慰,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
5. 得意:渴望欣赏和尊重
当我们感到得意时,我们的内心在欢呼:
“我做到了!我值得被尊重!”
这种尊重可能来自他人的认可、社会的赞誉,也可能来自内心的自我肯定。
6. 嫉妒:自我怀疑而羡慕他人
当我们感到嫉妒时,我们的内心在反思:
“我到底想要什么?我如何才能得到它?”
7. 压抑:为获得安全而拒绝冲突
当我们感到压抑时,我们的内心在诉说
:“我需要安全,我不想面对冲突。”
然而,长期压抑情绪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所以,适时地释放压抑,让自己轻松一些,是很重要的。
8. 抱怨:渴望被倾听、理解和关注
它像是一声呼唤,希望有人能听到我们的心声。当我们抱怨时,其实是在寻求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一个可以理解我们的心灵。
02
安慰别人最愚蠢的话术
1. 你别难过
这句话看似在安慰对方,实则是在否定对方的情绪:
“你的难过是不应该的,是不被允许的。”
这样的态度只会让对方感到更加孤独和无助。
因为悲伤情绪的背后隐藏着被理解、被支持的需求,而简单的“你别难过”并不能满足这些需求。
2. 你别生气
这句话同样是在否定对方的情绪:
“你的生气是不合理的,是不应该存在的。”
这样的回应只会让对方更加愤怒和不满。
因为愤怒情绪的背后隐藏着对自我保护的需求和对侵犯的不满,而简单的“你别生气”并不能消除这些根源。
3. 你别紧张
当我们说“你别紧张”时,其实是在告诉对方:
“你的紧张是不必要的,是多余的。”
紧张情绪的背后隐藏着对未知或潜在威胁的恐惧和不安,而简单的“你别紧张”并不能消除这些恐惧和不安。
总之,安慰他人时,最愚蠢的是否定情绪,最智慧的是看见并满足其背后的需求。
而高情商的人之所以善于安慰别人,是因为他们能看到情绪背后的需求,并着手去满足它。
他们很少会说
“你别难过”、“你别生气”、“你别紧张”
这样的话,因为他们知道这么说基本没有用。
他们做的,是去直击那些情绪背后的需求,给予对方真正的关心和支持。
03
安慰别人的正确姿势
情绪是心灵的信使,理解其背后的需求,才是管理的真谛。那么,如何安慰别人呢?
1. 辨识对方的真实需求
首先,我们需要辨识对方吐露烦恼的需求。对方之所以向我们倾诉,可能是希望寻求我们的建议,也可能是希望得到我们的关心、安慰和鼓励。
只有明确了对方的需求,我们才能给予恰当的回应。
比如,当朋友因为工作上的挫折而沮丧时,我们可以先问问他:
“你是想让我给你一些建议,还是只是希望我能听听你的诉说?”
这样的提问,可以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关注和理解,也能让我们更好地满足对方的需求。
2. 不要急于提建议或说教
在明确了对方的需求之后,我们不要急于提出建议或说教。
除非对方明确说出了类似
“你怎么看”、“你可以给我一些建议吗”
的话,否则我们的建议很可能会被对方视为一种指责或否定。
因为在这个时候,对方更需要的是我们的倾听和理解,而不是我们的说教和指导。
3. 请勿把话题引向自己
在安慰别人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点:不要把话题引向自己。
比如,当对方在诉说自己的烦恼时,我们不要突然插话:
“我曾经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当时我是这么做的……”
这样的做法,虽然看似是在分享自己的经验,但实际上却是在把关注点从对方身上转移到了自己身上。这样会让对方感到更加孤独和无助。
4. 切忌让对方停止情绪
另外,我们还需要切忌直接让对方停止情绪。比如,当对方在哭泣或生气时,我们不要说:
“别哭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或“别生气了,不值得。”
这样的话只会让对方感到更加压抑和难受。因为情绪是无法被强制停止的,它需要我们通过理解和接受来逐渐化解。
5. 重点让对方充分表达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让对方充分表达。我们需要给予对方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诉说自己的烦恼和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保持耐心和倾听的态度,不要打断对方的话,也不要急于给出自己的评价或建议。
只有当对方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给予恰当的回应和支持。
比如,当朋友在诉说自己的工作时遇到的挫折时,我们可以说:
“我能理解你现在的感受,你一定很沮丧。你能跟我具体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吗?你希望我怎么帮助你?”
这样的回应,既表达了我们的理解和关心,也给予了对方充分表达的机会。
✎
写在最后
当你遇到情绪问题时,不妨先问问自己:
“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而当你需要安慰别人时,也请记得先倾听和理解对方的情绪和需求。
编辑/小小 审校/叮当
记得星标,点点
在看
蒋小华
关注我,我是蒋小华,组织赋能专家,匠道咨询、行课教育创始人,著有《赋能工作法》《守破离》《咫尺匠心》等书,曾为阿里巴巴、华为、三一等知名企业提供管理咨询与培训服务。愿这里能给你智性与陪伴。
最新文章
走向领导岗,先学会发脾气,再学会不生气
做领导,要狠练三气:霸气、书卷气和沉稳气
中层培训|中坚赋能——9M系统打造企业新中层课程
新生代员工管理培训|与时俱进——新生代员工的非职权影响与赋能实战课程
情绪管理的本质,其实就两个字
做管理,请参透这3境界、4原则、5智慧!
培训|DISC性格分析:解读职场沟通密码课程
培训|基于目标达成的高效团队建设与管理课程
说到底,做管理,就是4管
心不善者,不提拔;品不正者,不重用!
培训|跨部门沟通与协作课程
培训|4D卓越领导力-打造高绩效团队课程
走上管理岗,一定要牢记这8句话
做到这7点,员工死心塌地跟着你干
管理技能提升培训|脱胎换骨——技术管理者角色转变与领导力提升课程
角色认知培训|破旧立新——新时代管理者角色重塑与思维升级课程
身为副职,请狠记这10条职场法则
无能领导的8个显眼特征
培训|年后收心:责任担当与100%执行训练课程
培训|开年冲锋:团队能量大爆发特训营
领导根本不在意你干了多少活,只在乎这5点
走向管理岗,必备的“3管、4带、5抓”
培训|华为执行力:战略落地的保障课程
培训|向华为学绩效管理课程
情绪管理9个方法,狠狠逼自己养成!
“业务型”领导和“管理型”领导的4大区别,你一定要知道!
培训|拒绝躺平:跳出思维模式的六个陷阱课程
培训|爱岗敬业,新年新姿态: 职业化素养进阶课程
DeepSeek火爆全球,做对了三件事
走向领导岗,先狠练领导气质,再成为领导
走向管理岗,务必做到十个“及时”
培训|塑造职场形象:打造个人职场影响力课程
培训|职场沟通无忧:快速提升沟通技巧的秘密武器!
80%的管理者不知道如何开会
让领导“舒服死”的拜年短信,别只会发“春节快乐”,高情商的人这样发
培训|AI赋能中层管理者的7项管理能力提升课程
培训|拒绝躺平:跳出思维模式的六个陷阱课程
斗胆推荐:老板最害怕员工看到的10本书
下属最愿意听的5种批评,很多领导从来不说
培训|言之有理--职场沟通与智慧表达课程
培训|卓越个人与组织的精力管理课程
管理就是,管人、管事、管自己
员工执行力差,本质是管理无能
角色认知培训|破旧立新——新时代管理者角色重塑与思维升级课程
工匠精神培训|大国工匠——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实践与培育课程
准到吓人的识人术,看清身边是人是鬼
凡是有本事的人,都不好管理
培训|创新增长实践沙盘
培训|绩效先锋-经理人的绩效管理实战课课程
走向管理岗,请收藏这7个自我认知模型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