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工作中,你是“业务型”领导还是“管理型”领导呢?
“管理型”管理者和“业务型”管理者,一个是好将军,一个是好士兵,而好士兵未必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好将军。
那“业务型”管理者和“管理型”管理者到底有哪些区别呢?你一定要知道!
01
急于求成VS延迟满足
业务型管理者他们往往急于求成,在工作中也是习惯争夺第一,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
“算了,让我来吧!”
通常这类管理者,在面对下属有问题时,往往先想到的是业务本身,从业务角度出发。
一旦发现差错,他们忍不住撸起袖子,替员工去取得成效。尤其是当有业绩压力时,“业务型”管理者的焦虑远比员工要多得多,他不想花费心思去慢工出细活,或想法去辅导下属如何去做,只想单靠自己去插手业务,尽快取得成效。
久而久之,在下属眼中,这类管理者就成为了随叫随到,替下属解决问题的“超人”。
而管理型管理者,他们更加注重延迟满足感。
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更多则是讲究众调,面对问题也会先从下属自身出发:
“你怎么看?说说你的想法”“根据你的想法,不妨放手一试。”
他懂得自己坐上管理之位后,要摒弃业务思维,这时团队的整体发展才是重中之重。
对于下属本身存在的问题,无论自己怎样去插手,也只能影响个别,而对整体发展却是丝毫不起眼的。
因此,只有团队问题才是他们所要深挖的,下属有问题只能去辅助,让他们自己学会改进和成长,而非代替他们成长。
总之,“管理型”管理者他们在心态上早已转为延迟满足,做事不急于求成,
愿意慢下来去抓关键问题,去提供辅导,而不是代替下属成长。
02
舞台中央VS隐退幕后
“业务型”管理者,喜欢站在舞台中央,他曾是团队的佼佼者,也是最引人瞩目的那类人。
而一旦做了管理,把机会外放,看到员工大展身手,收获鲜花和掌声时,他们内心多少会有些失落,在他们的思维中还依旧存在着惯性,总是忍不住想要跟身边的人去较劲,让自己拔得头筹。
我认为
,
管理的乐趣不在于你做出了什么样的成绩,而是你带领的团队产出了何种成果。
当你成为管理者,就要习惯把那些具体且重要的工作,托付给下属去完成。
而那些“管理型”管理者,他们则会退居幕后,放权给下属,交由他们去完成。
对他们来说,就是看着过往的舞台有了新人来继承,自己则默默退居幕后,看着员工像过去的自己一样去成长,去收获赞扬。
总之,不要和下属去较劲,把自己的战场和舞台托付给他们,放手给予下属一定的光环,低调退居幕后做强有力的后盾。
03
完美主义VS失败成长
为什么有的管理者不敢把重要的事情交给下属去做?
我常常听到有的管理者是这样说的:
“这项工作交给他,可能做不好!”
你看,因为担心下属的能力,害怕下属做不好,不敢去放权。而造成这种原因,往往是因为管理者本身不想去面对失败,这类管理者从思维上也是存有“业务型”的思维。
当你不敢放手让员工去做,当你刻意去追求完美主义,也不允许下属犯错时,他们就没有机会去练手,怎样去获得成长呢?
在“业务型”管理者眼中,员工的失败,那就是团队的失败,也是他们自己的失败,对于未知的恐惧,他不愿意冒一丝风险。
而“管理型”管理者,他们
会
适当放宽界限,让员工去做,从不足和失败中逐步共同成长。
甚至这类管理者,自己也勇于替下属去担责,去兜底,让员工无后顾之忧地去锻炼自己,在工作中获得突破。
总之,“管理型”管理者他们拥有成长性思维,更加愿意让自己、也敢于让他人去迎接挑战,从失败中获取经验,因为失败本身也是一种历练。
04
讨人喜欢VS接受被人讨厌
“业务型”管理者多数喜欢被人追捧,同时也不希望被别人讨厌,在工作中过于看重下属对他们自身的拥戴。
甚至一些“业务型”管理者,他们为了获取员工的满意度,也会有意降低下属的工作难度、减少安排量从而大包大揽,来彰显自己是个好领导,最终导致下属闲死,自己忙死。
对于那些有上进心的员工,会发现在你手下虽然舒服,但毫无成长空间。
而“管理型”管理者,他们注重的是团体,
对有限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让团队最大限度地完成工作目标,以此来逼迫他们获得质的飞跃。
同时,他们也会懂得用一定的技巧来维护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但这些技巧中绝对不包括“帮下属减轻工作”。
另外,
“管理型”领导不怕得罪人,敢于做不受欢迎的决定,更不会做老好人。
✎ 写在最后
你是业务型领导,还是管理型领导?
如果你带团队工作很累,那答案很明显。
做管理,一定要懂得想要获得大家的认可,只有带团队拿成绩这一条路可走,而“业务型”管理只会让自己和团队越来越累。
编辑/转转 审校/叮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