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山行
岑参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译文:
马儿已经疲惫,我下马水我在山坡上,太阳已经落到水面上。
山中的秋风吹进空寂的树林,树叶飒飒作响,好像有人在其中行走。
苍茫的天空下起冷冷秋雨,青石路面上没有一点尘土。
在这岁暮时节,心中百感交集,一切声音都让人悲怆愁闷。
鶗鴂昨晚在不停鸣叫,蕙草已经渐渐枯黄凋落。
何况我这远行的异乡人,自然就会有很多难以言说的艰苦辛酸。
注释:
飒飒(sà):风声。
旻(mín):天空。此处指秋季的天。
鶗鴂(tíjué):亦作“鶗鴃”,即杜鹃鸟。
《暮秋山行》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描绘了诗人在暮秋时节独自行走于山林中的所见所感。
诗的开头以“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描绘了一幅马匹疲惫、夕阳西下的景象,通过马的疲态来衬托诗人自身的倦怠和旅途的艰辛。
接下来的四句“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描绘了暮秋山林的景象。山风吹过空荡的树林,发出飒飒的声音,仿佛有人在其中行走,而实际上却是无人的空寂。秋雨过后,天空放晴,石路上没有尘土,这些细节共同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空寂的氛围。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表达了诗人在岁末时节的复杂情感,所有的思绪和声音都让人感到悲怆和愁闷。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通过杜鹃鸟的鸣叫和蕙草的凋零,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反映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最后两句“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直接表达了诗人作为远行客的辛酸和苦楚,与前文的自然景色和心境形成呼应,突出了诗人倦于仕途奔波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在暮秋时节的孤独和疲惫,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诗中的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远凄清,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