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王赞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
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
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
师涓久不奏,谁能宣我心。
译文:
北风吹动深秋的衰草,戍边战马起了归心。
为何久久不能回家,迟迟忽忽延宕至今?
国家的事牵系住我的心,使我不得顾私事,以至于殊隔久远。
昔日来时黄莺啼鸣,而今岁暮蟋蟀悲鸣。
人的感情总是眷恋故乡,远飞的鸟儿也会思念故林。
师涓之曲已经很久不曾演奏,谁又能替我排除愁心?
注释:
朔风:西北风。
胡宁:为何。
分析:分离。
靡靡(mǐ):迟迟。
“王事”二句:国家的事牵系住我的心,使我不得顾私事,以至于殊隔久远。商参,比喻人分离不能相见。
鸧鹒(cāng gēng):黄莺,鸣于春。
“师涓”句:典出《韩非子·十过》。据载,卫灵公经过濮水时,夜闻一种“其状似鬼神”的新的音乐,他命令师涓记录下来,整理演奏。后来他带师涓到晋国,让师涓演奏此曲。演奏未终,晋国乐师师旷就予以制止,指出这是“亡国之音”,为商纣的乐师师延所作的“靡靡之音”,凡“先闻此声者,其国必削”。师涓,春秋时代卫灵公的乐师。
这首诗《杂诗》由西晋文学家王赞所作,是一首表达边塞战士乡愁的五言古诗。全诗分为三节,每节四句,首节写役满放归,次节写来到家乡,末节写感慨讽谕。诗中通过战士第一人称的自叙,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朝廷不恤边卒的批评。
首句“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是诗中的名句,以北风动秋草的景象起兴,形象地描绘了边塞战马因季节变化而起的归心,同时也隐喻了战士自己的思乡之情。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秋天的悲凉气氛,也流露出战士对家的渴望。
诗中的“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反映了战士对长期不能归家的困惑和无奈。“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则表达了国家事务与个人愿望之间的矛盾,以及与家人分离的痛苦。商参二星永不同时出现,这里用来比喻与亲人的长久分离。
“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通过对比昔日黄莺的鸣叫和今日蟋蟀的哀吟,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战士的孤独。“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则是对乡愁的普遍性的一种表达,无论是人还是鸟,都会思念自己的故乡和家园。
最后,“师涓久不奏,谁能宣我心”用师涓的典故来表达战士深沉的愁绪无法得到宣泄,师涓是春秋时期的著名乐师,这里用来比喻战士的愁绪深沉而无法表达。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率真,是表现久戍思归主题的代表作。它不仅反映了战士的个人情感,也隐含了对当时政治和社会状况的批评。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战士内心情感的抒发,这首诗成功地传达了一种深沉的乡愁和对家的无限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