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归去来兮

文摘   2024-09-03 10:57   河南  

满庭芳·归去来兮


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译文: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我将离开黄州调任汝州团练副使,向雪堂的两三位邻居告别,恰好友人李仲览从自江东来与我告别,于是写下了这首词送给李仲览。

归去啊,归去,我的归宿在哪里?故乡万里家难归,更何况劳碌奔波,身不由己!人生百年已过半,剩下的日子也不多。蹉跎黄州岁月,四年两闰虚过。膝下孩子,会说楚语,会唱吴歌。何以依恋如许多?山中好友携酒相送,都来劝我留下。
面对友人一片冰心,我还有什么可说!人生到底为什么,辗转奔波如穿梭?唯盼他年闲暇,坐看秋风洛水荡清波。别了,堂前亲种的细柳,请父老,莫剪柔柯。致语再三,晴时替我晾晒渔蓑。

注释:
去黄移汝:离开黄州,改任汝州。
雪堂:苏轼在黄州的居所名,位于长江边上。
仲览:指李仲览,即作者友人李翔。
岷峨(míné):四川的岷山与峨眉山,此代指作者故乡。
强半:大半。这年苏轼四十八岁,将近五十岁。
坐见:空过了。再闰:阴历三年一闰,两闰为六年,作者自元丰二年贬黄州,元丰三年闰九月,六年闰六月,故云再闰。楚语吴歌:黄州一带语言。黄州古代属楚国。此言孩子已经会说当地话。
社酒:原指春秋两次祭祀土地神用的酒,此泛指酒。
底事:何事。
秋风洛水:西晋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起故乡吴郡的菰莱,莼羹、鲈鱼脍,便弃官而归,此表示退隐还乡之志。
柔柯(kē):细枝,指柳条。
江南父老:指作者邻里。


《满庭芳·归去来兮》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作于元丰七年(1084年),当时苏轼即将离开黄州(今湖北黄冈),前往汝州(今河南汝州)。这首词是苏轼在离别之际,写给雪堂邻里以及前来送别的李仲览的。

词的上阕以“归去来兮,吾归何处?”开篇,表达了苏轼对归途的迷茫和对家的思念。“万里家在岷峨”中的“岷峨”指的是四川的岷山和峨眉山,这里代指苏轼的故乡。“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则流露出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描绘了苏轼在黄州的生活场景,孩子们说着当地的方言,唱着当地的歌谣,展现了苏轼与当地人民的深厚情感。“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则表达了山中朋友们的热情款待和对苏轼的深情厚谊。

下阕“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继续抒发了苏轼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离别的无奈。“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则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尽管离别在即,但仍有美好的事物值得期待。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中的“细柳”象征着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希望故乡的人们能够记得他,不要剪去那些柔嫩的枝条。“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则是苏轼对江南父老的嘱托,希望他们能够时常晒晒渔蓑,保持生活的简单和质朴。

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既有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苏轼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离别之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这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执爱唐诗宋词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起读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