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样读《老子》的

文摘   文化   2024-04-21 22:59   湖南  

《老子》这本书我买了很长时间,放在经典类书籍的一堆中,一直读不下去,拿起来之后打开一看是文言文,就把它合上了。读起来很困难,对于喜欢小说、散文、励志类书的我来说,《老子》这本书实在太难啃,而且哪怕硬着头皮读下去,下一次打开书本又是开始读曾经翻开的那两页。而且不知晓其中的意思,不能够跟自身联系起来。

经过岁月的蹉跎,经过时间的推移,经过阅历的增加,近两年一直时不时会拿出读这本书来读。我要感谢儿子之前上的沉香国学幼儿园,一直注重国学文化。所以最近晚上会跟儿子一起在睡前读这本书。

我发现,对于每一章节很短的书籍来讲,诵读是最好的方法。为了要儿子一直保持诵读经典的习惯,我特地买了一本商务印书馆的《老子今注今译》,儿子的那本《老子》是带拼音的简易版,而我买的是翻译版本,所以晚上跟儿子的对话就是他读一章,我就读这章的译文,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当然,其实受益的也是我。

其次,在读老子的时候,可以联系到教学上来。在读《老子》第三章时,“为无为,则无不治”讲的是以无为的方式去做。很多人会认为道家的思想“无为”就是不作为,其实这种消极的想法是错误的。“无为”得以顺应自然的态度去处理事物。跟我在教《庖丁解牛》中“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中讲的“道”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里的“道”都是指顺其自然,而不是不作为。

最近正在上《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在劝谏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思考建议时,在最后一句讲到“亏无为之大道哉”中的“无为”也是顺应自然,它强调君主在政治行事时应遵循“天时、地性、人心”,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情况来行事。这也是魏征所推崇的道家思想。

第三,读老子一定要联系自身去读,把自己放到“道”中,你就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

第十九章中讲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意思是:保持朴质,减少私欲。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寻求更多的东西,生活中的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而老子认为要保持素朴,要少私寡欲,就可以享受安定,生活在安宁的社会环境中。

第二十二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讲的是正因为不跟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和他争。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只跟自己争,不跟别人争。”不争“之道,在于不自现、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看似“全”、直”、“盈”、“新”是好的,是人们所追求的东西:追求完美,追求圆满,追求全新。但有时委曲反能保全,屈就反能伸展,低洼才能充盈,破旧反能出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红楼梦》中也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凡事不能太满、太多、太过。

所以我现在一直在追求的路上,不愿意过早地实现目标,因为如果实现了或许自己又会变成另一番模样了。

第三十三章讲个人修养与自我建立。一个能“自知”、“自胜”、“自足”、“行”的人,要在省视自己,坚定自己,克制自己,并且矢志力行,这样才能进一步的开展他的精神生命与思想生命。在老子看来,知人、胜人固然重要,但自知、自胜尤为重要。

我具备自知能力,也总是不断反省自己,也知道自己有很多事情做得不够好,有时也会懊悔自己的行为,有时还需要向学生学习如何做人呢,后面会讲到。但是还不能做到自胜,这也就是我还没有成功的原因吧。人,真的是环境的产物。

比如说第四十二章就是修身养性的方法,我们不断在追求更好的生活但我们有时忘记给生活做减法。于我而言,在物质上、在欲望上真的可以做减法。你会发现,当你做减法时,你得到的反而更多。要总是让自己处在一个最低的位置,处在最难的时刻,这样才能知道要怎样去奋斗,朝着哪些目标去奋斗,我认为精神上得到富足才是最幸福的。

平时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有一点成就就开始骄傲自满。老子特重内在直观自省他认为我们的心思如果一味向外奔驰将会使思虑纷杂,精神散乱。一个轻浮躁动的心灵,自然无法明澈地透视外界事物,所以老子说:“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自我修养的方法,是清除心灵的蔽障,以本明的智慧,虚境的心境,去览照外物,去了解外物运行的规律。(《老子》第四十七章》)

读到这,你就会发现老子讲的“道”中,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性。

阴阳、圆缺、高低、好坏、善恶、益损无时无刻都在转化中,也就是“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盛极必衰”所讲的道理。

“道”实在是太大了。我好像写到这就已经超脱了。

如果说读《老子》的最后一个方法,那就是把感悟写下来。我发现,当我这样写下来,我的精神境界就更进一步了。

小鋆胡说
一位高中语文老师用文字记录教师的思考和读书的感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