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课堂中提出好问题

文摘   2024-07-26 14:45   湖南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


第五章  基本问题:通向理解之门


利用基本问题通向理解之门读书笔记:

关键是要找到一些可以解答的、有启发性的起到媒介作用的问题。
——杰罗姆·布鲁纳《教育过程》

只有善于质疑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理解。
——汉斯-格奥尔奥·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明朝·陈献章

一、基本问题是什么样的?

基本问题的关键目的是激发思考和探究,激励揭示更多的问题,包括能让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而不只是给出标准答案。

基本问题要有思考焦点,使之成为单元学习的中心,是为了引发对知识的深入探究和最终迁移。

最好的问题是指向和突出大概念的。

学生可以探索内容钟或许仍未被理解的关键概念、主题、理论、问题,在借助启发性问题主动探索内容的过程钟加深自己的理解。


思考:

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探索那很好,对于那些内驱力不够的学生,应该如何运用问题的方式激发他们主动探索问题呢?

好的问题是那些引起思维困惑的、颠覆显而易见或权威“真理”的,或是引起不一致观点的问题。
——布鲁纳(p.127)

好的问题能够引出有趣的和可选择的其他观点,要求在发现和维护答案的过程中,聚焦于推理过程,而不只是关注答案的对或错。

好的问题将激发已学知识,生活体验和当前学习内容之间的意义关联。好的问题可以而且确实需要重复出现,每次出现都能使人获益匪浅。好的问题能使我们重新思考我们认为已经理解了的东西,并能使我们举一反三。

最好的问题不仅能够促进对某一特定主题单元的内容理解,也能激发知识间的联系和迁移。

最好的问题就是基本问题。

二、是什么使一个问题成为基本问题?

(一)基本问题的四种内涵

第一,是指在我们一生中会重复出现的问题。每一次思考,得出的答案总是暂时的,充满变化的。大概念问题表明,教育不仅是关于答案的学习,还要学习如何学习。

第二,是指某一学科的核心思想和探究。基本问题是那些指向某一学科的核心大概念或指向前沿技术知识的问题,他们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在自身领域频繁出现。

第三,指的是学习核心内容所需要的东西。它能帮助学生有效探究,厘清重要而复杂的观点知识和技能。

第四,是指能够最大程度的吸引特定的各种各样的学习者。它能够吸引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那它就是基本问题。

(二)能成为基本问题的六个指标

1.真正引起对大概念和核心内容的相关探究。(引起探究)

2.激发对更多问题的深度思考,热    烈讨论,持续探究和新的理解。(关联问题+深度思考)

3.要求学生考虑其他不同观点,权衡证据,论证自己的想法和回答。(观点碰撞+自我观点)

4.激励学生对大概念假设和过往的经验教训进行必要的,持续的反思。(持续性反思)

5.激发与先前所学知识和个人经历的有意义联系。(意义关联)

6.自然重现,为迁移到其他情境和学科创造机会。(自然重现)

(三)怎样判断一个问题是不是基本问题

一个问题是否是基本的,取决于我们为什么提出它?(必要性)我们想要学生如何解决它?(可能性)以及该问题后面跟随的学习活动和评估是怎样的?(可评估)

判断一个问题是不是基本问题,不能仅重视表述的形式。有些问题看起来似乎引起了探索和论证,看起来开放,但论证和后续工作抑制了他们,学生做的不是探究工作,只是从文本中寻找一个答案。

(表达形式上的开放并不是开放性问题的本质,关键看问题是否个学生提供了持续探究的机会。)

(四)技能领域的基本问题

只有在真正的行为挑战的背景中被问及的问题才是基本问题。面对复杂的行为挑战时,知道何时使用何种技能,如何使用,为什么使用这种技能。

基本问题可以围绕与有效技能学习相关的四个大概念类别来架构:(1)关键概念,(2)目的和意义,(3)策略和战术,(4)使用情境。

三、专题性与综合性的基本问题

(一)专题性和综合性基本问题

专题性基本问题是在单元学习中要达到特定的理解,要对单元内容产生局部理解。而综合性的基本问题会超越任何特定的话题或技能,指向更通用的可迁移的理解,引起学生持续的探究和论证。任何想要在实例中快速结束或得到一个完全解决了的结论的问题,都不是基本问题,因为他们缺乏持续的探究和论证。

(二)专题性和综合性基本问题的匹配

促进理解的教学艺术需要开放的和指导的,专题性和综合性探究的问题巧妙组合。不是每个好问题都具有可探究的可行性,专题性基本问题和综合性基本问题的混合使用,使设计更聚焦,而且使学生的角色更具智慧性和活跃性。

对基本问题更细致的研究:

1.专题性问题对于学生专注于所学单元的优先次序是必要的,但仅仅关注特定概念和过程的专题性问题来设计单元内容并不能确保知识迁移的发生。但是鉴于专题性,这样的问题是不可能引发寻求的广泛联系和再思考。

2.仅仅依靠综合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来设计单元,可能会导致漫无目的的讨论,不能够获得与内容标准和核心内容相关的特定理解。这些问题的无固定答案性质,可能会使学生及其家长产生挫败感。如果讨论的内容与要掌握的内容无关,则更是如此。

3.仅仅根据指导性问题设计单元,使学生不可能有智力自由和机会去探索课程所需的、有助于理解的问题。

4.专题性问题应该与其相关综合性问题的明确匹配。这样,学习过程具有阶段性和节奏感,学生能在引出其他问题和新探究的问题时,通过重温以前的答案来展开。


思考:

基本问题是在我们一生中会重复出现的问题。在语文学科中,比如关于阅读的、关于表达的优化问题会重复出现。在不同的年段,不同的班级,我们得出的具体思考策略总是不同的。这并不是思考不严谨,而是好问题总是充满变化,没有唯一确定的答案。

基本问题指向某一学科的核心思想和探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在自身领域频繁出现。在语文学科中,关于诗歌,关于小说,作为教师了解文学史,确定诗歌小说各自的文学地位,确定诗歌和小说的时代意义,明确各自的积极意义和局限,对于更好地把握文体,设计教学是有价值的。

基本问题是学习核心内容所需要的东西。它能帮助学生有效探究,厘清重要而复杂的观点知识和技能。语文学科的基本问题设计就要考虑是否指向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核心素养四方面。否则,学生在课堂上的获得,是零散知识的杂烩,缺乏可迁移性。

基本问题能最大程度的吸引特定的各种各样的学习者。班级的孩子知识背景、学习力基础是存在差异的,基本问题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能使所有孩子都参与其中,并能有所收获。比如,语文课堂中的口语交际课,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有缜密的思考,不是所有孩子都有大胆开口的勇气,不是所有孩子都有流利的表达能力(大人亦是如此)。

那教师设计的问题可能有:怎样倾听?怎样发表自己的意见?当自己的看法与别人不同时该怎样回应?这些都是有具体指向的问题,不能称之为基本问题。基本问题也许应该是:有效交流可以怎么办?这样,就给出每一个孩子跳出具体交流策略,更开放性的思考。

语文教学实施思考:

●关于基本问题的学习能让我们明白,语文课上的碎问碎答是教师缺乏思考的表现。

●灌输式的语文课堂上学生没有探究的机会,也没有持续思考的机会,渐渐学生就成了事实性知识的容器,而不是一个有思想的孩子。

●好课堂设计的教学问题要能包容所有的孩子,让他们都有参与的机会。

(以上笔记根据刘永娟老师的读书笔记整理而成,非常感谢刘永娟老师深入思考得出的智慧结晶。)

我发现这类概念性的书籍必须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就会理解得更加深刻。

要理解就是要创造。
——皮亚杰


阅读的意义总是大于阅读,
在阅读中坚实精神的天地,
为课堂,
做有意思的减法。

    关注我

一起同行

往期回顾:

如何提升学生的理解力

如何明确教学目标(附教学设计)

教育就是向智者揭示智慧——怎样理解“理解”

我从来不会教学设计,直到我遇见了这本书

李娟的自我教育——我读《我的阿勒泰》

《当我谈跑步时,我会谈些什么》

高一升高二如何利用暑期提高语文成绩



小鋆胡说
一位高中语文老师用文字记录教师的思考和读书的感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