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生涯走过了十余载的语文老师来说,教学设计是我觉得最难的点,也是我最想突破的点,是我最向往的点。
我曾经也有过教学设计的灵感,但大部分都是由看到的文献资料或者别人的设计中摘取而获得的,真正由自己设计的,少之又少。
直到我参加中国教师报的共读营,才发现这本教学设计的理想之书——《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的原名叫做Understanding by Design的书,简称UbD。里面讲到我经常会思考的问题,教学想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吗?学生怎样才能真正能够理解这些知识?
我教语文过程中,总是会想这节课我的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没有。比如说一篇文言文,如果死记硬背肯定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且背下来在考试默写时还不一定能够应对理解性默写。
我所希望学生能够达到的境界是他们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按照行文思路,按照课文结构,按照内容转换等方法进行背诵,这样达到的效果应该会比死记硬背更好。
语文是一个宏大的学科,语文学科不像理科知识点那么明确,它的知识点很散,要记的东西又多,容量又大,所以学生学起来真的非常困难,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
在短时间学习不像数理化那么见成效,有成就感,语文需要很漫长的时间才能看得到效果,不仅需要长期阅读,大量积累,还需要持之以恒,非有志之士是达不到的。
所以要让学生好语文有点难,在教学上能够设计成功就更难,让学生形成思维力和理解力也有一定的难度。
还好这本书提供了设计方法,这本书就是有许多关于如何通过设计让学生达到理解目的的实用技巧。
前面讲了整本书的介绍,提出了三个关键词:理解、逆向和实践智慧。
在读到序、前言和第一章的时候,我欣喜若狂,我终于找到了教学设计的理想之书。
只是它里面的例子是讲的营养学,所以需要用迁移的思维。
在高中和大学的课堂中,我们总会以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但是学生是否真正能够理解,不一定。
不一定他做了笔记就理解了,也不一定他知道了就理解了,不一定他会做题就真的理解了。
从这本书中我才知道“理解”是一个多么重要的词,其实在我们成人的世界中,很多时候对于一件事情或者在对话的时候,对方都不能“理解”你的意思。
“理解”才是认知层面中最高层次的词,当你能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那么你就看懂了,你就知道了。
第一章 逆向设计
第一章里讲到逆向思维,我感到惊讶,因为跟我总是思考的问题有类似的地方。
我现在遇到的“大单元大概念”也好,“文本细读”也好,最终指向的课程目标是能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呢?这真的引起我的思考。
我之前认为,像大学老师一样,把一些概念或者知识甚至怎么理解一个概念的思路告诉学生,他们就真的能够理解,他们的思维就真的提升。
但是看到第一章我就发现,不是这样的。
逆向设计这个概念真的很好,它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确定预期结果,第二个阶段是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第三个阶段是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思考:语文学科通过一节课或者几节课应该怎么确定预期效果?语文又如何去评估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理解呢?一个季度评估还是一个学期的评估呢?不像其他学科一张试卷就可以搞定。
或许是可以用布置学习任务的方式来体现,那就能够判断他下一个评估的阶段能取得那么好的成绩吗?
前段时间看的文学类的、好玩的书有点多,现在开始看专业的书了。
这本书有点厚,专业术语有点多,要慢慢读。
我进度有点慢,昨天读完,今天复盘,第二章才读了一点点,我最喜欢的是它的思维,看完应该会有很大收获,推荐给热爱教学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