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

文摘   2024-05-25 13:08   湖南  




《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这本书是吴欣歆博士著作的,关于针对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真正的阅读者的问题展开论述。



关于高中教学所需要的内容,便于以后教学参考使用,记录阅读笔记如下:


引用名言能够帮助学生更早认识自己的阅读状态,更早地形成自觉调整的意识,找到自己的阅读趣味,形成良好的个性化发展模式:


1.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

——钱理群《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2.决定教育成功的因素,不在于语言的天才、数学的头脑或者实用的本领,而在于具备精神受震撼的内在准备。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


3.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玛丽·居里《居里夫人自传》


4.我在《文章五诀》中提出形、事、情、理、典。这个“典”指经典、典故,特别是理论经典。什么是经典?常说为经,常念为典。经典标准有三:一是达到了历史的高度;二是上升到了理性,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三是经得起重复引用,能不断释放能量。经过长期的文化积累与筛选,每个领域都有各自的经典。而更高层次的是理论和学术经典,特别是政治与哲学方面的经典。

——梁衡《读经典,收获的不仅是粮食,更是种子》


5.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的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作艺术。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

——林语堂《读书的艺术》


6.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7.读一点费点劲的书,读一点你还有点不太习惯的书,读一点需要你查查资料、请教请教他人,与师长朋友讨论切磋的书。

——王蒙《读书三议》


8.“阅读”是很个人的事情,所谓的“趣味”,因人而异。审美眼光确有高低雅俗之分,但就“阅读”而言,关键还在找到属于自己的“趣味”。人人都说好的,不见得适合你;十年后才能懂的,不妨暂时束之高阁。对于真正的读书人来说,“偏食”是正常的。因为,有“趣味”就意味着有个性、有边界、有局限。第一次面对人说好而你不喜欢的书籍时,心里很惶恐,也很茫然。久而久之,明白自己的“阅读趣味”,你就坦然了。

——陈平原《享受·读书》



不同的阅读者有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记录的方式各不相同,下面的过程有助于形成记录和生成的良好互动:


1.通读阶段圈画关键词,尽量不要大段大段圈画“金句”,而是重点关注表现作者意图的核心概念或者关键词。


2.回顾梳理阶段摘取各部分的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依托梳理建立关联,建立关联的同时形成新的感受与认识。


3.尽量连缀作者的关键词,用作者自己的语言表述对作者思想的理解。


4.写作自己的阅读心得,建议借助思维工具,从事实的摘录到思想的理解,表达自己的观点。


目前在重读《百年孤独》,还没有读完,思维导图也还没有完成。我发现我每次读小说,中途打断了之后就很难继续下去,小说就应该是一口气就读完,这样的整本书阅读才会更有用。本周进行羽毛球比赛,晚上都没有读小说,而是拿着散文草草读了几句罢了。


怎样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1.坚持每天阅读


2.形成讨论环境


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心得体会,可以香花交流,不同观点的碰撞促发新的思考,引发新的探索。


3.分享阅读经验

“读出来了什么”和“怎样读出来的”。“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平等地参与交流讨论,解答学生的疑惑”。“善于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


4.读写结合


有时候想想自己读书真的退步了很多,时间没有以前多,以后还是要坚持读书打卡,哪怕写一点点感受也可以。希望自己坚持阅读,保持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样思想就是明朗的,而不会感觉到身体和大脑都很累。


这本书重点在于理论基础,关于整本书阅读的如何开展,内容太多,留到下一章节来讲。





小鋆胡说
一位高中语文老师用文字记录教师的思考和读书的感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