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让我们依然怀有新梦想
祖庆老师的梦想是我们一线老师的梦想,但有时我们陷入了这种被动的现实中无法改变。即使是“双减”,我们也一样要在背地里偷偷地学。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个现实的世界。
我也有一个梦想,让教育再纯粹点,简单点,让孩子们能够爱上阅读多一点。
第一辑:不一样的教育思辨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P3 学生天天在过节,哪有时间去读书
摘抄:
学校里的这一个个有形式的节日真的对学生成长有用吗?
吴非老师说:“教育目的一旦被庸俗化,简约的教育内容被繁复的形式所代替,师生疲于奔命,教育没有让人变聪明,而是把人逼向愚昧;更令人困惑的是人们无视愚蠢教育的危险性,而热衷不切实际的鼓噪。”
李振涛教授曾经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教育的本质一定是静默的,而不是喧嚣的,因为人的成长,是内在的成长,其过程必定是安静而且朴素的,而不是招摇和华丽的。”生长从来是静悄悄的,并不需要彩旗招展、锣鼓喧天,更不需要喧哗与躁动。
极度的亢奋破坏了动静之间的平衡。正如纪伯伦所说的那样:“也许你们的理性指引激情的方向,那样你们的激情才会经历每日的复活,宛如凤凰从它的灰烬中再生。”
祖庆老师提倡:学生要真正有时间读书,教师要有时间教书,这是一所学校的重要大事。
感悟:
学校在给孩子们过节的时候,其实只是一部分的孩子真正参与其中,让其他孩子坐在那里发呆消耗时间。真正能听进去的有所感悟的恐怕很少了吧。我们需要仪式感,但不是形式主义,如果只是为了去做而做,那就真的浪费时间和精力。
如果学生的言语之间能够经常谈论“我最近看的一本书是什么”就好了。在他们述说时能够看到他们澄澈的目光,会心的笑容,这是书籍带给他们的,也是安静的力量带给他们的。
P8警惕新繁琐主义对教育的戕害
摘抄: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在学术报告的结束语:“大道至简,小道至繁、至晦、至玄。”
祖庆老师列举了“新繁琐主义”包括:微课、字理识字、思维导图、导学单、读本等。他认为现阶段应该让这些东西远离儿童。
感悟:
现代技术的多样让语文课堂丰富多彩,怎样是对儿童有益的语文课,怎样能够让孩子在语文课中真正提升语文素养确实是需要去思考的。是不是真的依靠那么多繁杂的信息手段就会更好呢。
温儒敏先生说:避免过于重视情境创设和活动设计,应多关注经典课文本身。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不要过多的为了创设情境就给一个视频或者设计一个活动(思维导图、导学单等)。
P14 房间里的大象,为什么赶不走
开篇引用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兼职教授徐贲先生的《经典之外的阅读》的《房间里的大象》这本书来讨论“公共沉默”的话题。很多现象我们选择集体性沉默。沉默的本质是回避实事,否认实事,是对真相的忽视和“遮蔽”。
摘抄:
这就是泽鲁巴维尔所说的:“视真如仇,守谎如城”!
更多时候,我们忽视一些东西,回避一些话题,不仅仅缘自社会规范与交往利益,也缘自权力的规约。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什么话不该说,或者不该传播,很多情况下不是取决于言说者,而是取决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
避谈大象本身就是大象。
想起了马丁路德金曾说的一句话:“我们看到真相却一言不发之时,便是我们走向死亡之日。”
举例《皇帝的新衣》,那个打破沉默的“小男孩”。呼吁我们要打破“合谋性沉默”,我们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承认并正视大象存在,不再把它当作空气。大象会变化的,一旦你承认它的存在,它便神奇般地缩小。
感悟:
我们所说的话,真的取决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如果发现破坏和谐、对他们不利的言行,他们肯定会采取措施的,下层阶级的人是坚决不能说的。如果一旦说出口那就要负责任。
柳永在喝醉的时候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一句得罪了皇帝,那么有能力的人,却贻害众生。
当今也有很多事例,在自己狂妄或放荡不羁的年龄会说出一些话得罪一些“上层建筑”的人,落得不良下场。所以,话还是要选适当的说呀。
我们应该正视一些学校的弊端,没有完美的个人,同理,也没有完美的学校。当我们正视它的缺点的时候,适当地给出一点一点的意见,让其更好地改进,而不是在背后议论,做一些无畏的斗争任由它这样发展下去。不该沉默的时候也还是不需要沉默。
社会上也有很多不合理的现象和事情,我们是不是应该慢慢去打破,去建设更好的制度和文明呢。
P18 教育拒绝急转弯和“大跃进”
开篇引用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说的话“在我看来,办教育当拒绝急转弯,拒绝‘大跃进’,不急不慢,不卑不亢,走自己认准的路。这样坚持五年,十年,二十年,中国大学才有可能走出适合自己的‘康庄大道’”。
以“拓展型课程”为例,说明教育的改革热闹非凡、五花八门,但却达不到实际效果。祖庆老师推崇基础性课程。基础性课程是基础教育的基石。一旦基石不牢固,对整个基础教育大厦来说,将是致命的。
“大跃进”讲述了高校扩招和合并的影响,很多学校都把办学规模扩大,而同时忽视了办学质量的提升。
用“2018年的世界最好的小规模大学排名”的数据来论证学校规模大小其实跟办学质量没有必然关系。小规模大学排名第一的是加州理工学院,第二是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大学,第三的是意大利比萨圣安娜大学。又提及“西南联大”小规模的学校的办学质量非常高。
得出结论“可见,规模并不是决定学校办学综合实力的唯一因素。小规模,也可以办出高质量。”
感悟:
关于教育的急转弯和“大跃进”,现在招生院校的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很多高校如果没有这个实力把学生培养好。建议还是稳扎稳打,而不是一盘托起来结果又托不住,最终受伤的还是学生,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最终伤害的是国家。
P23 教师节:灯亮一小时,职业亮多久
摘抄:
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天职,别人不尊重我们,自己要学会自重自爱,做一天教师,就尽一天责任,时时处处事事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自己,把该做的事情做好,把该上的课上好,把该教的学生教好。
尊严,要用尊严的方式去获得。
我们依然要用书籍武装大脑,用巍峨的人类文明点亮自己的心灯,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我们还是要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做一个志存高远的人。
做一个燃灯者,照亮自己,照亮前方。这,就是我们唯一的行走姿势。
感悟:
各界人士对教师的关注越来越多,教师的各种行为都可能受到批评和职责。“亮灯”是好事,但同时也给予了我们教师很大的压力。可能我们教师的心声就是:“你们的心意我们收到了,但请别太关注我们,太干涉我们,我们只想静悄悄的教书育人。”
我相信每一个老师心中都有同样的目标就是把自己的学生培养好,只是每个老师用的方式方法不一样。我相信每位老师都在用自己的良心认真的教书,如果没有传授好知识,而是误人子弟,我相信他的内心是过意不去的,这是作为教师最起码也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祖庆老师提到点亮教师的心灯最关键的是靠教师自己,而不只是靠政府各级部门、社会各界。
真的只有把我们的精神境界提高,我们才可以在教学路上越走越远。路虽难,行则将至。这条路不可能比革命道路还艰难,我们已经幸福很多倍了。我们要知足,知足而后反求诸己。
教师的精神世界更丰富,职业倦怠就出现得越晚,甚至不会出现,我们不能只在看到眼前的利益,我们要做一个有情怀的教师,做一个有精气神的教师。其实,当你不注重眼前利益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想要的也会跟着你来的。
P28 别让儿童大脑成为成人精神的跑马场
摘抄:
心中有儿童,哪怕戴着镣铐跳舞,也会拥有诗与远方!
教育,其实很多时候不需要太多创新,而是要回到常识,捍卫常识。
让游戏回归童年,让儿童成为儿童,让儿童大脑不再成为成人精神的跑马场。这是需要重温的常识,也是值得追寻的诗与远方。
感悟:
想起我小时候没有平板没有电视,玩过很多游戏:踢毽子、吃子、跳绳、打画片、打弹珠、打乒乓球等,多么天真快乐的一段时光。为什么现在的儿童一定要拿着个手机,对着一个屏幕哈哈大笑。不能多出去跑一跑跳一跳释放一下儿童的天性和能量吗?
现在的儿童一生下来,就已经在特定的规章制度和文化之下,儿童上学之后就成为了教师需要训练的人。
现代教育为了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把很多知识都游戏化。书中提到皮亚杰的观点“任何形式的心理活动最初总是在游戏中进行。”祖庆老师也主张“儿童精神就是游戏精神,游戏精神就是儿童精神。”这也正好契合这本书的主题:教育,可以不同。
P33 咖啡馆 健身房 辅导机构——中国式补习之忧思
摘抄:
咖啡馆——悠闲生活的象征;
健身房——健康生活的象征;
培训机构——焦虑生活的象征!
进入名校,不等于教育的成功。
感悟:
我们的教育越来越焦虑,大家都意识到文凭的重要性。在这样功利的时代,我们不仅仅只是注重分数。我们更要注重孩子成为一个真善美的人,教会他们如何追求真善美的人生。
教育,可以让他们成为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培训机构解决不了的问题。
P38 我们在乎的不是“鸿浩”,而是北大
摘抄:
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教授说的:“它的精神气质:既要挑战世界,又要包容世界;立足本国,而又要面向全球;传承过去,而又超越过去;把握未来,而又脚踏实地。”
感悟:
犯错误不可怕,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但面对错误我们的担当是如何,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怎样才是最关键的。我们面对这种错误是继续勇往直前还是为自己找借口开脱。
这让我想起董卿的故事,她之前在主持节目的时候会念错诗词,念错字。但是她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且到华东师范大学去读文学的研究生,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之后创办了《朗读者》栏目。这就是对自己犯下错误的最好反击。
你说我不行,我就偏要行,而且还要做得更好。
P44 仪式感 形式主义 高端会议
摘抄:
读书,是神圣而庄严的事,必须有神圣而庄严的仪式。
叔本华曾指出:“世界当然不是指理论上可以认识到的世界,而是在生命的进程中可以体验到的世界。”仪式感的核心价值,就是让人体验世界和生命秩序的美好。
感悟:
用心的仪式感是提升幸福指数的方式,而只是走过场的叫做形式主义,目中无人的就是形式主义。教育,可以有仪式感。
P49 教师“减负”,请来真的
摘抄:
当老师,够辛苦!有些事,看开些!何必每件事情都那么认真!何必每项比赛都拿第一!
何必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对学生有益的事情,我们全力以赴认真完成!对学生无益的事,我们全力以赴地拒绝!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真正有所为。当教师,忙是常态,如果你认定所做的事对学生是有价值的,那就要忙而不乱,忙而不怨,忙而不怠。
感悟:
当班主任的工作确实繁杂,活动多,但有时候如何去判定对学生好还是坏,真的不知道怎么去衡量。比如,学生的一种活动,在我们教师认为是发展学生的能力,但是学生会觉得很累很痛苦,有时候会有抱怨的声音。
现在的学生需要多进行锻炼,这对学生有利。但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因为不想锻炼而怨声载道,看着这种情形有时真想停止这种活动或者取消锻炼。所以有时候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还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呢。
教师都希望孩子们能好好学习,认真学习,但是他们觉得老师抓学习是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而且还有很多理由说读书不是唯一的一条路。
在教书育人上,教师的负担永远会那么重。
P54 ”双减之下,谁来解教师之“惑”
摘抄:
最让人难过的是一肚子话想说的老师,真正让她说话的时候,她却变得沉默不语。因为她被告知,不能传播负能量,不能满腹牢骚。
有些委屈,必须吞到肚里;有些难过,必须自我笑话。哪怕内心翻江倒海,也要装成风轻云淡。一旦在朋友圈转发颇有“微词”的文章,就会被领导特殊关照。太多老师,卑微、怯懦到连点个“在看”都不敢!
感悟:
如果我早点看到祖庆老师的这一段话,我肯定不会在朋友圈发深夜感慨,不能让领导特殊关照我,只默默的做一名普通教师就好了。
我也不会转发那么多关于教育的一些文章,似乎转发的文章就代表自己的想法。
再怎么难过,也不要说出来,也要风轻云淡。看到了这些现象,保持自己独立地思考,而不是向身边的人去诉说,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
P59 ”双减“不可逆,请大胆给孩子“留白”
摘抄:
家长们,趁着“双减”政策的落地,给您的孩子适当“留白”,还童年以童年原来的样子,这是一件多么明智的事情——
带孩子去攀登一座又一座高山……
和孩子一起长跑……
和孩子一起品读经典……
和孩子一起开一个微信公众号……
和孩子一起远足……
参与高质量的研学营,在研究与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分享,成为一个真正的现代人。
学习之道,有张有弛。
感悟:
现在儿子慢慢长大,探索他的兴趣确实是一件需要重视的事情。希望他能多接触事物,找到他感兴趣的事物。我发现他对画画、书法等是没有兴趣的。我希望到时候让他多去体验几节课,然后问问他对什么感兴趣,如果他有兴趣,就一定需要他坚持下去。
给儿子的生活“留白”,他想多做点就多做点,让他想发呆就发呆,想玩耍就玩耍,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让他多去体验生活吧。
希望他找到兴趣的事情,并且坚持下去。
我们一起坚持,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第一辑写了很多不同的教育现象,阐述了很多不同的教育方式,祖庆老师对现实教育的思考和辨析,对现实的评判,说出了儿童和教师的心声。
教育,真的可以不同,各种各样的教育方式都在培养现代儿童。但有一样应该是相同的,就是不断培养孩子的能力,是让他成为具有多种学习能力的、追求真善美的、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