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明欣:百年古树花暗香 秋果如豆满枝头-记唐河县杨朱村一棵棠梨古树

民生   2024-10-05 00:02   河南  
点击上方蓝字乡土中原关注我们吧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百年古树花暗香 秋果如豆满枝头

-记唐河县杨朱村一棵棠梨古树




作者 | 包明欣

原创 | 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听说,在距县城8公里的兴达东路南,唐河县三家河北岸,有一个美丽的村庄——杨朱。

去年12月份,我们4位老头出于对杨朱村名好奇的心理,拿着政府发的“老年优待证”,结伴乘11路公交车前往踏访。

车到杨朱站,我们走下公交车,眼前除了个村名牌外,是一眼看不到边地树林,只有一条明晃晃的村道,蜿蜒伸向看不到尽头的林木深处,行走在里面,仿佛置身于浅山中。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经过一阵急走,我们终于来到了杨朱村头,只见锁在深闺中的村庄内。一座座白楼间点缀着一半座60—70年代建的老房子,现代中透着古朴。使我突然间又有回到故乡的感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村内静悄悄的,只有北村路口,有几位留守老人在哪里有一搭没一搭闲聊着。道旁的柴草垛和房山头起,有3—4只晒太阳睡懒觉的看家狗们,突见村里来了几位不速之客,其中有一条狗,从地上爬起来,伸个懒腰,很敬业似的汪汪了几声;
另3只狗中,有一只趴在地上,连头都没抬,只是附和第一只狗例行公事般地吠了两声;剩下的两只,只睁开惺忪的睡眼,打量一下来人,就又呼呼大睡去了。

走访中,村人告诉我们说:“清雍正初年,杨氏先祖杨珠,从今上屯镇下屯迁此建村。杨氏后人为纪念先祖之功德,逐以先祖名讳作为村名,沿用至今。
但光阴荏苒,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珠’、‘朱’同音,和后人图一时书写简便,就把杨珠,误写成了杨朱,讹用至今。谁要是因字释义,认为即叫杨朱,就是杨、朱二姓同居的村庄,那就大特错了。
这里的“朱”字,实应为珠宝的“珠”。其实俺村300余口人中,连一户朱姓人家也没有。”

越过村中小路来到村南,突然被眼前50米开外麦田里生长的一棵大树所吸引。我们不约而同地快步走到地头,顾不上河地土质松软的特点,就深一脚浅一脚地,踏着嫩绿的麦苗,向大树走去。站在树下,仰视高大、伟岸的树身、15米左右的冠幅、2.4米粗的胸围,推测该树龄起码在百年以上。
但由于时值冬天,树上除了留有少量被虫子咬得千疮百孔或被寒风吹得七零八落的残叶外,就是一簇簇的,拖着个细长尾巴的豆子似的小果实。我们几个虽然围着大树反复转看了几圈,可谁都叫不出它的名字来,没奈何,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去。

我平时就比较喜欢花木,可就这样不明不白的离去,心有不甘,就有意落在后面,想再看看,再想想,企盼着能有新发现!突然我想起了,儿子为我在手机里下载的能识别花卉(木)名字的app,就急忙从衣兜里掏出手机,跳起来用手抓住一枝被果实坠得下垂的枝条,打开浏览器对着叶、果一照,显示屏上立即蹦出了图片和文字说明:豆梨。别名棠梨,酸梨、野梨、木梨。豆梨,因果实极小(到成熟也只有1厘米大小),形如豆子,而得名。

豆梨,农历二月开花,盛开时,先花后叶,满树洁白,一朵朵小白花,被一根根细长的花柄系着,随风舞动,艳似“雾凇”;白如“雪”;媲美贵妃出华清(池)。诱得无数蜂蝶花间嬉戏;往来行人驻足观赏。
待到秋去冬来叶落尽,小如豆粒般的果实,仍依依不舍的,像子恋母般的悬挂在枝头上。到了三九天,大雪封门时节,这些仍悬挂在树枝上的豆梨果实,就成了鸟儿熬过漫长冬天的美餐。

在我的记忆中,不管是豆梨也好,棠梨也罢,大都是丛生,多生长在荒冈、河岸、宅旁等地方。只有做粘木嫁接上梨枝变成梨树改姓后,才能有幸长成大树。反之只能作为柴薪,任由农人年复一年地冬砍春长。
像杨朱这棵豆梨能活过百年,长成参天大树,在唐河独一无二,实属罕见。难怪连我们这些古稀之人也都叫不出它的树名来。

通过实地观察,我倏然明白了个中的原委!这棵古树之所以能在树生路上躲过一道道坎,活到今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生长的地方好——杨氏祖坟,树因墓贵。
杨氏后人认为:豆梨是自生树、飞来树、是上天眷顾;树杆挺拔、优美,冠如擎天巨伞,恰似皇帝出行时御用的“黄罗伞”,能荫及后人,福佑子孙;果实多,寓意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白花满树,适长墓地,树代人孝。故百年来,它倍受杨氏后人呵护,才得以枝叶繁茂,茁壮成长!


作者简介

包明欣,南阳市唐河人,中共党员,中专学历。生于1953年12月15日,1972年7月提干,先后在在唐河县大河屯公社(镇)、唐河县政府办公室、唐河县统计局唐河县二轻局工作,2013年退休。
退休后写过多篇文章在县《唐州风》、《石柱山》两本杂志发表;任唐河县政协文史研究会会员。



往期精选


1、包明欣:故乡的四座石板桥

2、包明欣:乡村的炊烟,带不走我的乡愁

3、包明欣:残疾人脱贫的好榜样--唐河县大河屯镇李喜柱

4、包明欣:故乡的芦花

5、包明欣:游山西永济市普救寺,一起了解文学巨著《西厢记》的创作历史

6、包明欣:游山西洪洞县  寻根祖大槐树




乡土文学《乡土中原》Hometown Central Plains发布

总编 | 赵华胜

总顾问 | 王学章  王书义  刘永科 郑长春

特约作者 | 晓辉  丽萍  尚钞  春雨  松克  春兰

   特约美编  |  穆青冬  

 (所有排名不分先后)

图片版权均归原创作者所有

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号

◆ ◆ 

 原创授权 

欢迎赐稿

请加微信446396340


乡土中原
立足中原,聚焦中原风土,挖掘中原古镇及乡村历史文化,展示家乡美景,寻找童年记忆,寄托游子思乡情怀,弘扬家乡人的真善美,捕捉家乡建设新变化,支持家乡发展。中原人的文学平台,给您一个寄放乡愁的地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