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巴教授“禁区”手术图解案例七 | 全切中脑桥脑海绵状血管瘤,开颅时都做了什么?

文摘   2025-01-15 19:30   上海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吧!

揭开大咖开颅手术神秘面纱


1928年,Dandy首先采用手术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近数十年来,随着MRI、神经电生理监护以及神经导航的应用,手术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报道越来越多,而且取得了较显著的疗效。目前,手术已成为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优选。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易反复出血,为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通常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并借助准确的影像学诊断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合理选择手术入路,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安全切除病灶,将再出血风险降至最低,这是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应以完全切除病灶、防止出血和再次出血并尽量减少对正常脑干实质的损伤为目的。


INC国际颅底脑干手术大咖巴特朗菲(Helmut Bertalanffy)教授专注于各类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及胶质瘤,既往巴教授手术精选系列中分享过乙状窦后入路、远外侧入路、幕下小脑上入路等切除脑干病损,我们今日分享的是一例中脑桥脑海绵状血管瘤,在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下通过右侧颞下入路达到肿瘤全切,术后无新增神经系统功能缺损。







  手术禁区“拆弹”纪实


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30岁,因“检查发现脑干海绵状血管瘤7月余”入院。患者因出现左侧手指和面部、舌麻木感,无恶心呕吐,无肢体功能能障碍前往医院就诊头颅MR提示中脑桥脑占位,考虑海绵状血管瘤继发出血。正值育龄黄金期的萱萱想要尽早有自己的宝宝,但这一直虎视眈眈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一旦伺机而动如出现急性脑干出血,而致患者和胎儿于困境中,又该怎么办?


▼术前头颅CT


▼术前MRI T1W1

▼术前MRI T2W1

▼术前MRI T2W1

▼术前MRI T1W1 C+

▼术前MRI T1W1 C+


INC巴教授手术纪实



手术方案
术方案:
  1. 拟行电生理监测下右侧颞枕开颅颞下入路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


2.手术要点:

1)术前放置腰大池引流,术中释放脑脊液;

2)切开小脑幕,充分小脑幕缘神经血管结构,获得操作空间,避免血管神经损伤;

3)选择合适造瘘部位,沿界面轻柔操作,避免损伤脑干功能;

4) 严密修补硬膜,封堵开放的气房。



手术纪实
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苏州市独墅湖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室,由巴教授主刀。
术中纪实


▼牵开颞叶暴露小脑膜


▼显露幕缘解剖结构图


显露幕缘解剖结构图


显露幕缘解剖结构图


▼剪开小脑幕


▼显露并游离幕下滑车伸经


▼三叉上间隙造瘘进入


▼沿界面电凝分离血管瘤


▼钝性分离


钝性分离



▼切除肿瘤


▼术后瘤腔


▼原位缝合硬膜,肌肉修补,封堵乳突气房



术后48h MRI T1W1


术后48h MRI T2W1


术后24内 MRI T2W1


术后MRI T1W1 C+


术后MRI T1W1 C+



术前术后MRI对比




预后


术后:术后当天巴教授前往ICU查房时,已拔除气管插管、已苏醒。术后第6天,萱萱下地行走自如。

术后病理: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术后6个月,面对面随访:你现在已经是一个正常健康的人,






往期回顾



想要了解更多国际教授案例,可拨打官方电话400-029-0925。如果您也有想要分享的经历或者无法解答的疑惑,欢迎留言或者在后台私信我们




声明:INC致力于中外前沿神经外科技术交流与推广,以上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不作为其他患者的医学诊疗意见,本平台非医疗机构,不单独表达医学观点。

INC国际神经科学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400-029-0925),这是一个专注于搭建世界神经外科领域声誉斐然的专家团国际交流的公司。致力开展全球范围内的神经外科学术交流、相关技术支持以及疑难案例联合咨询等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