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科普】脑功能区都有哪些?开颅手术后真会瘫痪、失语吗?

文摘   2025-02-02 19:30   安徽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吧!

“胶质瘤三级,瘤长在功能区,医生说一旦动手术会导致瘫痪、失语,患者本人承受不了。现在决定保守治疗,但没有好的保守治疗方案。”


“医生说基底节区,手术可能会偏瘫,是这样吗?这样的手术风险大吗?患者现在只是右手右脚不好使,还能走路吃饭,手术后会比现在更差吗?”


“家人被诊断为额叶胶质瘤,医生都说这是重要功能区,手术风险较大?难道就只能等着肿瘤长大吗?”


很多患者遇到脑功能区胶质瘤总是会遇到上述的情况,无法手术、切不干净、或者术后并发症严重,甚者会瘫痪……功能区脑胶质瘤手术难度真的这么大吗?确实,当病变出现在大脑功能性皮质和潜在白质束附近,以往传统全麻无神经功能定位监护下的手术模式,不仅难以达到理想切除,而且容易造成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其主要原因是术中难以把握和分辨肿瘤与脑功能结构的关系,导致大脑主要功能的手术损害。对于神经外科医生来说,功能区脑肿瘤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在不引起神经功能受损的情况下切除病变是很困难的。这些病变的治疗想要达到理想预后的话需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诊断和术前功能技术、神经解剖学的清晰理解、术中监测和精尖的显微外科技术。

在过去的40年里,通过各种方法定位功能性实质的能力的进步,促进了从外科角度处理这些病变的更积极的方法。神经导航系统结合解剖学和功能成像的进步以及电生理学的研究,极大地提高了神经外科医生有效和安全治疗这些病变的能力。脑功能区肿瘤的手术目标是争取更大的切除范围,减少神经系统的发病率,并可能治疗难治性的肿瘤相关癫痫。即使这样,如何最大安全切除大脑功能区胶质瘤仍是神经外科医师十分关注的问题。

“手术一切都很好,没有并发症!
35岁女性-颞叶深部和海马肿瘤

35岁的蔓蔓因偏头痛和伴随的眼眶疼痛,就医检查颅脑核磁提示左侧颞叶深部出现占位性病变。手术风险大,大部分医生建议暂时不手术。然而蔓蔓想到自己才三十出头,年轻的生命还有无限可能,决定采取主动出击,为自己尽早解决问题。
INC巴教授:“应该在它更大、出现严重症状之前手术。早一点切除是预防它恶化升级的一个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和第一次评估的一样,现在更需要手术,因为肿瘤的范围也是有变化的,已经从刚开始的位置往后延伸。这个位置除了癫痫以外,可能早期阶段不会有其他很明显的症状。所以大部分患者觉得自己没有症状,但是等到有明显的症状时,除了癫痫以外的肢体,言语问题时,可能相当于晚期了,这个时候肿瘤的范围也会明显扩大。
术前谈话中,巴教授为她详细分析了手术策略。沟回里也有肿瘤。颞叶内侧,这是一个特别的位置。然后还有非常一部分非常隐蔽,在海马。因此需要用到术中核磁……”

海马?它其实藏在我们大脑的深处,左右各有一个,位于颞叶内侧,形状卷曲如海马,因此得名。那么,海马究竟有什么功能呢?

在临床上,癫痫和阿尔茨海默病这两大类常见疾病与海马的关系极为密切。海马是如何发挥它的功能的呢?原来,我们的眼、耳、鼻以及身体其他可以接受外界信息的器官,在捕捉到信息后,会通过神经传导通路传递到海马。海马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取精华去糟粕”,并暂时存储起来。如果我们反复接收同一个信息,海马就会将这个信息从临时存储转化为“长期存储”,这样,当我们需要的时候,就能轻松地提取出来。然而,当海马发生萎缩时,它的信息加工能力就会逐渐丧失。这就会导致我们对新接收的信息难以记住,而既往已经记住的信息却不容易忘记。

由于海马位置深在,周围有重要的神经组织和血管,神经纤维走行复杂,因此手术难度较大。传统的海马手术往往需要通过切除颞下回或颞中回来进行,或者通过切开非优势半球的颞上回进入,这样对脑组织的创伤较大,且手术本身也容易引起神经功能损害。


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在麻醉团队、术中神经电生理团队的协助下,采用术中核磁共振扫描、术中导航技术,为一名左侧颞叶内侧和海马肿瘤患者蔓蔓成功实施了手术。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Everything fine, everything good. No complications.(手术一切都很好,没有并发症。)听到巴教授带来的好消息,一直等候在手术室外的家属激动万分,忍不住鞠躬道谢。正如他们一直祈祷的一样,蔓蔓的肿瘤大概率不是恶性的。

术后12小时ICU查房,蔓蔓肢体活动正常,言语意识清醒。巴教授看到蔓蔓后也为她点赞,表示现在距离手术才过去12个小时,目前她的状态已经非常好了。“手术全切了吗”,蔓蔓询问巴教授手术切除率的问题,巴教授:“I think it's  almost”(我认为基本全切了),并且表示肿瘤是良性的,她可以不用太担心。
术后8个月随访,巴教授评估——这些影像显示切除非常成功,没有发现残留的肿瘤组织。

▼术中,导航系统精准“引路”,巴教授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后,为了确保肿瘤最大化安全清除,降低复发的风险,术中核磁登场。


01
one

什么样的胶质瘤可以称为功能区胶质瘤?






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具有功能特异性,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如感觉、运动等,将这些具有一定功能的脑区称为“中枢”,即大脑皮质功能定位。脑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当肿瘤累及感觉、运动、语言、视觉及其他高级认知功能相关的皮质或皮质下结构时,即可定义为功能区脑胶质瘤,主要包括如下几个功能脑区。

一、感觉运动相关功能脑区


1.感觉功能区:初级感觉区位于中央沟和中央后沟之间的中央后回。


2.运动功能区:主要包括初级运动区(primary motor area,M1)、运动前区 (premotor area,PMA)和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SMA)。


图:常见重要脑功能区


①初级运动区:位于中央沟和中央前沟之间的中央前回,上宽 下窄,解剖上可不连续(被额中回分为上、下两部分);


②运动前区:位于额叶外侧面,占据部分额上回、额中回和中央前回,同初级运动区 一样,运动前区也是上宽下窄;


③辅助运动区:位于旁中央小叶的前部 和额上回内侧面后部,运动前区上方,个体间存在一定差异,功能上可 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偏后的部分与运动功能相关。




二、语言相关功能脑区


1运动性语言功能区(Broca区):主要包括优势半球额下回的盖部、三角部,以及中央后回近侧裂处。运动性语言功能区的主要功能与语言的形成、启动和协调各发音器官运动有关。一般认为三角部与语义有关,盖部与语音有关。最新观点认为,运动性语言功能区同时也参与了词语的检索与提取、音韵整合、 语音的工作记忆、认知控制等高级语言功能。运动性语言功能区损伤后 通常引起运动性失语,即言语表达障碍。


2感觉性语言功能区(Wernicke区):狭义上的感觉性语言功能区仅对应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1/3区域, 广义上的感觉性语言功能区还包括缘上回和角回。感觉性语言功能区主 要参与声音的辨别和理解,损伤后可出现感觉性失语,即言语理解障 碍,同时其产生的语言也难以被理解。


三、高级认知功能相关功能脑区

 
高级认知功能主要包括记忆、情感、执行、计算和视觉空间感觉等。记忆功能主要累及内侧颞叶(海马系统)、背外侧前额叶、间脑(乳头体和丘脑)和杏仁核等结构;情感功能主要由眶额叶、腹内侧前额叶和边缘系统等皮质结构有关;执行功能主要集中于背外侧前额叶皮 质和顶叶皮质;视觉空间感觉功能主要由顶叶皮质和枕叶皮质负责,空间感知功能主要位于顶叶的上部,如顶叶缘上回病变易导致偏侧忽视, 且右侧病灶比左侧病灶更为常见和严重。


四、运动、语言皮质下传导束解剖

 

1.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是运动相关的皮质下传导束,发自大脑皮质许多区域 (主要是Brodmann分区 4、6、3、1、2等)的第Ⅴ层锥体细胞;其中粗 纤维为第4区第Ⅴ层深部的大锥体细胞(betz细胞)的轴突;而细纤维则 由Ⅴa层的小型神经元发出,此束经内囊后肢的前部下行。



2.语言相关的皮质下传导束:脑内与语言相关的几个重要白质通路有:①弓状束,为上纵束的一 部分,起自颞上回的尾侧部分,绕过外侧裂。在豆状核和岛叶上外侧前 后走行,在内囊外侧,与其他上纵束一起终止于前额叶的背侧部分 (Brodmann分区8和46)。弓状束的主要功能是传导语音系统信号。② 下枕额束,起自枕叶及颞叶的后外侧区,向前走行在侧脑室颞角外侧壁 的外上方,经过岛叶内侧外囊的前底,到达眶额及前额叶的背外侧,其功能是参与语义系统的传输。③扣带下束,内侧扣带下束的嘴侧部分位 于额角外侧壁(Broca区的深部),包含由扣带回和辅助运动区向尾状 核投射的纤维。该传导束损伤后通常会导致经皮质运动性失语。④额顶 语言环路,作为发音的最后通路,通常位于口部运动区和前岛叶深部, 电刺激会诱发发音障碍。⑤额斜束,连接辅助运动区与Broca区,参与语言输出功能,该纤维束的损伤可引起顽固性语言表达障碍。


02
two

功能区肿瘤手术真的会偏瘫吗?






1、51岁男性 巨大额叶复发胶质瘤


点击查看案例详情👉巨大胶质瘤全切术后3年行云流水打八段锦!


2、70岁老人 海马旁回钩肿瘤


点击查看案例详情 👉 北京天坛国际部巴教授「全切脑瘤,保7旬老人核心供血动脉」


3、40岁女性 额叶胶质瘤


点击查看案例详情👉“现在状态比原来还要好!”功能区胶质瘤术后1年,亲诉心路历程


4、18岁男性 巨大基底节区胶质瘤


点击查看案例详情👉专访 | 胶质瘤DNET少年归来:“再千难万险都必须找巴教授!”


5、6岁女孩 巨大颞叶、岛叶胶质瘤


点击查看案例详情👉胶质瘤手术会偏瘫?6岁女孩舞出我人生,妈妈说这4点很重要!


6、6岁男孩 颞叶胶质瘤


点击查看案例详情👉6岁开颅手术能否顺利重返校园?看他术后轻松“拿捏”校园生活!


7、7岁男孩 基底节区胶质瘤


点击查看案例详情👉基底节区胶质瘤和它的“要命”邻居,7岁开颅术后竟无需进ICU


8、六旬老人 额叶胶质瘤

点击查看案例详情👉全切肿瘤+保功能两者真不可兼得吗?六旬功能区胶质瘤老人交出完美答卷

功能区胶质瘤积极切除的基本原理

 
无论是NCCN(NCCN,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每年发布的各种恶性肿瘤临床实践指南,得到了全球临床医师的认可和遵循。)还是中国的脑胶质瘤指南都明确推荐手术是大脑胶质瘤治疗首选方法,手术切除程度与患者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密切相关。
肿瘤手术的目标是更大程度的切除肿瘤,同时避免神经功能障碍。肿瘤更大程度有效切除可以控制癫痫发作、改善由占位引起的不适症状、降低手术取样误差风险。对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可以降低恶化转移的风险。肿瘤切除的程度也与肿瘤的进展时间和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有关。
切除局灶性肿瘤理论上包括切除肿瘤块而不破坏邻近的功能性大脑,因为这些肿瘤倾向于移位而不是侵犯。然而,在没有肿瘤出现在皮质表面的情况下,识别有功能的皮质以安全地接近深层病变是最重要的。局限性病变,如神经节细胞胶质瘤、转移瘤、海绵状血管瘤和动静脉畸形(AVMs)是更多局灶性肿块的例子,与浸润性胶质瘤相比,这些肿块通常更易于完全切除,对邻近皮质和白质的风险更小。这种情况的例外可能是致痫区,它可以从肿瘤块或胶质组织中分离出来,不容易与肿瘤累及的大脑区分开。
弥漫性肿瘤如少突胶质细胞瘤和星形细胞瘤的手术涉及另一个方面的考虑,即切除肿瘤浸润的功能性脑组织。众所周知,这些弥漫性肿瘤延伸到其他表现非常正常或轻微胶质增生和潜在功能区。在肿瘤边缘识别这种功能性脑对于确保持续的神经功能是重要的。手术的任何益处只有通过最大限度地降低与治疗相关的手术和神经发病率才能实现。
因此,使用更大限度的肿瘤切除策略的优势包括:组织取样误差的可能性更小,肿块效应的体征和症状立即减少,通过专门的癫痫发作监测改善对顽固性癫痫的控制,以及通过细胞减少和影响预后降低恶性脱分化风险的潜在积极作用,因为它与延迟进展有关。
成功进行功能区胶质瘤手术的几项关键因素:

1高质量的手术团队:


成功的外科手术是团队协作的成果,这包括技术高超的主刀医生和神经电生理监测团队、高质量的麻醉团队、器械护士之间的无缝合作。当前比较经典的开颅显微手术翼点入路或是额外侧入路、额下入路等各种手术入路都是西方国家医生发明的,他们已经有了多年的沉淀和经验积累,因此能达到较高的切除率,肿瘤都能得以最大程度地安全剥离,这也保证了患者术后不会出现偏瘫、失明、视力受损等并发症。他们还有相应的手术理念,然后设计相应的手术设备、器械、手术入路甚至是合适的手术体位,以达到安全有效地治疗患者。其中德国Helmut Bertalanffy(巴特朗菲)教授来评估手术,这位国外专家拥有脑干手术上千台,积累了丰富而又独到的手术技术经验,曾为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复杂脑瘤病人进行顺利的全切或次全切手术,绝大多数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无新发神经损伤,国内患者尊称他为“巴教授”。


INC巴教授与中国神经外科专家团队合影


2术前神经影像学定位:


术前对常规磁共振的研判, 把握病变的准确位置及其与功能皮质脑区、白质纤维、相关动、静脉以及脑室系统等的关系。BOLD技术和DTI技术为了解脑功能区和白质功能纤维提供帮助。


FMRI(功能磁共振)技术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大脑成像技术,即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空间编码是磁共振成像的关键技术。FMRI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研究脑功能的非介入技术,已经成为最广泛使用的脑功能研究手段。它虽然是一种非介入的技术,但却能对特定的大脑活动的皮层区域进行准确、可靠的定位


3术中神经功能定位技术:


目前术中脑功能定位方法有:功能神经导航、皮层诱发电位定位、皮层脑电图实时分析及术中脑直接电刺激技术。

术中核磁可以给医生提供精准影像,没有辐射,没有已知的其他危害,可以安静地完成多项扫描。医生可以边做手术,边及时地完成必要的影像学检查,让肿瘤无处遁形,大大提高手术及检查的准确性、安全性。在术中开颅状态下,患者可以进行数次术中核磁检查,肿瘤切没切干净,还有多少残留,一清二楚,医生可以根据检查结果随时调整手术方案,继续切除,直至肿瘤清除干净,目前广泛运用于功能区肿瘤的手术中。

功能区胶质瘤使用术中核磁能够保证最大程度安全切除肿瘤


巴教授利用术中神经功能导航精准定位肿瘤

术中脑直接电刺激术仍是目前手术定位脑功能区皮质和皮质下结构的金标准方法。其不仅能实时、准确、安全定位功能皮质区,还能定位皮层下功能纤维束,可用于基本脑功能和高级认知功能的监护。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时要正确设置刺激参数,掌握刺激时间,不能连续两次阳性刺激等,以免因过度刺激导致惊厥或癫痫发生。在刺激中监测皮层后放电可有效防止过度刺激的发生。


4手术切除技巧:


在保留重要功能结构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尽可能切除病变,目前国际公认的切除安全范围应至少距离阳性刺激区5mm(3级证据)。同时注意保护正常动脉及脑表面重要引流血管。通常先切除非功能区肿瘤,然后逐步推进至重要功能区附近,切除过程持续监测患者功能状态,可疑存在皮层下重要通路,即时进行皮质下电刺激,以确定重要皮质下功能结构并予以保护。切除病变后,可应用术中MRI扫描、术中超声、或荧光造影等技术观察病变有无残留。


03
there

结语






目前神经外科手术各种术中神经导航、术中核磁、术中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发展,开颅手术在显微手术时代准确性、安全性、有效性越来越高,而且,由拥有丰富经验和精尖技巧的医生主刀、全切肿瘤还能为患者争取到更长的生存期和更佳预后。

总之,胶质瘤一经发现,就要尽早就医,即使是长的位置不好,手术风险很高,也总能找到合适的医生来主刀。大家一定要坚定信心,尽全力为自己争取更好的生活质量。



想要了解更多国际教授案例,可拨打官方电话400-029-0925。如果您也有想要分享的经历或者无法解答的疑惑,欢迎留言或者在后台私信我们吧……





声明:INC致力于中外前沿神经外科技术交流与推广,以上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不作为其他患者的医学诊疗意见,本平台非医疗机构,不单独表达医学观点。

INC国际神经科学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400-029-0925),这是一个专注于搭建世界神经外科领域声誉斐然的专家团国际交流的公司。致力开展全球范围内的神经外科学术交流、相关技术支持以及疑难案例联合咨询等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