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朗菲教授决定接下这台高风险的手术。
7岁男孩,四脑室巨大肿瘤,手术切除、质子治疗都无法阻止病情的持续进展。男孩已出现明显吞咽功能障碍,复查磁共振(MR)显示肿瘤对脑干造成了严重压迫。
由于四脑室肿瘤与脑干的关系变异程度较大(简单推挤→浸润脑干),因此,尽管相对于三脑室肿瘤而言手术难度较低,切除四脑室肿瘤对外科医生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而脑干由中脑、脑桥、延髓3部分组成,是生命中枢所在地,主管呼吸、心跳、意识、运动和感觉等,亦是神经传导束和脑神经核集中的地方,一旦发生肿瘤,可出现复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往认为脑干是手术的禁区。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这一禁区也被征服,其中INC巴特朗菲教授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7岁男孩患恶性室管膜瘤
首刀放疗均失败治疗出路在哪里?
7岁的轩轩聪明活泼,是一家人的开心果,刚上小学的他对一切都充满了探索的兴趣,但是就在寒假放假期间,轩轩妈妈发现了孩子的不对劲,轩轩总是没由来的说自己头痛,还伴随很严重的呕吐现象,但是仔细回想放假自己全天待在孩子身边,并没有磕碰到哪里,也没有吃坏东西,更让人担心的是,轩轩甚至连走路都不稳了,父母见此状后赶紧送孩子就医检查。
经MRI检查,轩轩被诊断是“第四脑室底部占位性病变”。没想到一切竟是脑肿瘤在作怪,想到如此年幼活泼可爱的孩子还要继续遭受脑肿瘤的折磨,一家人赶紧张罗检查手术,在国内某知名医院做了开颅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间变型室管膜瘤WHO III级”(注:2021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已取消间变性分级),这是脑肿瘤中恶性程度很高的一种,预后较差,复发率高。
颅内室管膜瘤是来源于脑室室管膜细胞的神经上皮恶性肿瘤,约占整个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8%,多见于后颅窝。治疗方式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治疗。
儿童颅内室管膜肿瘤的发病年龄4~6岁。室管膜肿瘤具有通过脑脊液在神经系统内(包括脊髓)播散的潜能,肿瘤的级别越高,转移的发生率也越高。全身性转移罕见。
肿瘤所在位置和年龄以及病理类型都是影响室管膜瘤预后的重要因素,通常儿童的室管膜瘤预后比成人的明显差,后颅窝室管膜瘤比幕上室管膜瘤相比存活率更低。
国际神外大咖巴教授
可以为孩子进行二次手术
如果当原本预后就差的儿童室管膜瘤,严重压迫脑干,难上加难。如何能再次安全切除肿瘤,让患儿重获健康呢?
多方求治无门之下,轩轩一家把目光转向国外,想看看世界范围内高水平的神经外科专业医院和高水平的神经外科大师有没有什么办法。幸运的是,经过多方了解和联络后,得知了国际神外大咖INC德国巴特朗菲教授在复杂脑瘤手术方面拥有着极深的造诣和丰富的成功手术经验。
巴教授也在评估后给出了让一家人充满希望的结果——“肿瘤快速的生长并存在明显的显微外科手术指征,希望可以配合第二次放射治疗,不过首先要尽快移除脑肿瘤”。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在不引起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因为手术切除程度是一项重要的预后因子)。相比接受全切的患者,接受不完全切除的2级或3级室管膜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率(OS)总是更差。建议这些高风险患者在术后接受短期化疗,若条件允许可行二次探查手术,然后再予以适形放疗。
恶性室管膜瘤终得全切
术前影像:MRI,四脑室巨大肿瘤,界限清楚,密度不均,囊实性。脑干受压严重,脑干菲薄。
手术过程:术中患者俯卧位,枕下后正中入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肿瘤肉眼下全切除。
术后第1天,轩轩就清醒了,肢体功能有所恢复。在医院术后休养了半个月后,就出院回国了,治疗过程还是十分顺利的。手术后5个月,孩子吞咽、运动功能恢复地很好,精神状态佳。出院后也在巴教授德建议下继续进行质子放射治疗。
室管膜瘤治疗
想要了解更多国际教授案例,可拨打官方电话400-029-0925。如果您也有想要分享的经历或者无法解答的疑惑,欢迎留言或者在后台私信我们。
声明:INC致力于中外前沿神经外科技术交流与推广,以上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不作为其他患者的医学诊疗意见,本平台非医疗机构,不单独表达医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