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胶质瘤具有浸润性、弥漫性生长的特点,与正常脑组织无明显界限,多数不限于一个脑叶,呈指状深入破坏脑组织,具有强大的侵袭性,或因不规范的治疗后,容易复发而难以得到有效根治。残存的肿瘤细胞非常容易从原发灶迁移到周围正常脑组织。通俗一点讲,就像野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基底节区胶质瘤
年仅3岁的孩子面临2次开颅
然而,命运并未因此而对苏苏手下留情。2024年9月的MRI复查结果如同晴天霹雳,显示残余肿瘤竟在悄然增长,最新的核磁共振检查更是提示肿瘤可能复发。
再次开颅,这个3岁的孩子是否承受的住?不仅因为苏苏年幼体弱,更因为这台手术的难度极大。
复发胶质瘤的手术意义大吗?
绝大多数胶质瘤在术后不同时间点都会出现复发,手术对于复发胶质瘤与初发胶质瘤的意义是一样的。但如果胶质瘤复发较早,体积较小,可以考虑采用化疗,控制肿瘤的生长;如果控制效果不佳,肿瘤继续生长,建议手术治疗。值得注意的是,手术在复发胶质瘤治疗中仍然在首要的地位。
哪些患者适合再手术呢?
大体上:一般情况比较好,自主生活能力较高,肿瘤为局限性复发,手术可以解决患者主要症状问题,预计可以满意切除的患者,尤其是临床提示病变比较良性时,越是良性越有手术切除的必要性和意义。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疗指南(2024版)——复发胶质瘤,首先考虑二次手术。
哪些不建议再手术呢?
一般状态很差,自主生活能力差、并发症多,弥漫性、多发复发,预期生命时间有限,预计手术难以满意切除,患者或家属不愿意再手术或对手术治疗预期过高的患者。
胶质瘤复发和假性进展怎么区别?
脑胶质瘤按照复发部位包括原位复发、远处复发和脊髓播散等特殊方式,其中以原位复发最为多见。组织病理学诊断仍然是金标准。假性进展多见于放/化疗后3个月内,少数患者可见于10-18个月内。常表现为病变周边的环形强化,水肿明显,有占位征象,需要结合临床谨慎判断。对于高级别脑胶质瘤,氨基酸PET对鉴别治疗相关变化(假性进展、放射性坏死)和肿瘤复发/进展的准确度较高(2级证据)。放射性坏死多见于放疗3个月后,目前尚无特异性检查手段鉴别放射性坏死与肿瘤进展/复发。
胶质瘤复发应对策略
Neuro-Oncology对复发胶质瘤和新发胶质瘤是一样的,即使是胶质母细胞瘤的切除程度同样和预后密切相关,全切除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优于次全切除患者。
美国的指南总结了从1964年到2010年32个临床研究,得出结论是对于局部复发且有症状的患者是强烈推荐再次做手术的。
根据美国放射肿瘤学会年会(ASTRO)和中国《脑胶质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指出,很少有患者能从二次放疗中直接获益;而且,这个患者此次复发的位置和上次靶区有重叠,在充分考虑患者正常组织耐受剂量和脑坏死发生的风险。
胶质瘤复发康复
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理功能和社会心理方面的障碍,这些障碍限制了患者的日常活动和社会参与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合理适度的康复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脑胶质瘤相关致残率,是脑胶质瘤临床管理 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此外,脑胶质瘤患者在整个疾病发展过程中需要全面的姑息性治疗,适当的姑息性治疗可以有效减轻脑胶质瘤患者的症状负担,并改善患者(特别是终末期患者)及看护人员的生活质量。以上两类治疗的 临床管理同样需要脑胶质瘤治疗团队的关注。
结论:
数年来总结一部分非常幸运的能长期生存的胶质瘤患者的成功经验,大多受这些因素影响:1、规范化的治疗;2、高超的手术团队技术水平;3、脑瘤的病理类型和位置;4、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5、术后完善的辅助治疗、康复治疗策略……尤其对于复发的胶质瘤患者,治疗的作用已经不如初发的时候,这些因素就更加重要了。两个原则希望大家记住:在有机会的时候争取最大的治疗机会;在命运注定的时候,走好最后一段路。
胶质瘤治疗相关阅读
● 与瘤共存?还是直接KO?这种脑瘤早期手术10年生存率达93.2%
● 「靶向BRAF抑制」痛击PLGG,INC国际神外专家们如何“靶”握BRAF V600突变胶质瘤?
● 丘脑胶质瘤手术合集|昏迷、瘫痪与死亡的背后,国际教授如何破解?
● 【中脑顶盖胶质瘤手术集】可致人昏迷的“拇指盖”大小之地,INC巴教授尽全切造生机
●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视神经胶质瘤无法手术?INC国际教授成功手术理念和案例分享
● INC国际专家探秘脑干“禁区”:脑干胶质瘤都不能手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