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在今年的秋冬季依旧是个狠角色,低龄儿童作为易感人群,患病后发展速度快且后期恢复也较慢。
近日,儿科门诊来了一位5岁儿童,身体基础较好,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口服用药10天,虽然不发烧了,咳嗽也明显好转,但仍未完全治愈。复查发现右上肺上仍有阴影区域,父母连夜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考虑病程已经18天了,医生们决定采用支气管灌洗(“洗肺”)的方案,并表示“如果支气管镜能解决,可能不需要用药”。
图片来源:bigstock
一个内镜检查就可以治疗疾病吗?家长听后略有疑问:支气管灌洗什么时候可以进行?儿童“洗肺”安全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请呼吸介入医生裴迎华主任带来解答。
关于“洗肺”的误区
首先在这里先帮助大家解释两个概念。
误区1
第一,并不是在胸片或者CT上出现白色阴影,就是得了“白肺”。
孩子出现肺部感染,家长们不免会感到紧张和困惑,一旦发热、咳嗽就担心是不是“白肺”。
“白肺”并不是准确的医学术语,实际上指的是影像中看到多发的、大片的阴影,一般见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或者“重症肺炎”,在临床上是少见情况。
误区2
第二,并不是得了肺炎就要“洗肺”。
坊间流传的“洗肺”,一般指的是“支气管肺泡灌洗”,目的是把肺内的分泌物清理出来。这个操作是支气管镜技术中一项基础的技术,也是自支气管镜开始应用以来就存在的一项古老的,但是非常有价值的技术。
并不是有了肺炎就需要灌洗,灌洗也不是仅仅用于肺炎。
支气管肺泡灌洗(BAL)
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的操作大概过程如下:
先通过影像结果判断需要灌洗的部位是肺部的哪一个肺叶,支气管镜进入到相应的支气管内,通过支气管镜或者专用的导管注入生理盐水(一般不超过100ml),然后再把生理盐水抽吸出来。
支气管肺泡灌洗可以清除支气管和肺泡内的充填物质,比如分泌物、痰栓、血栓等,达到通畅气道,改善通气的治疗目的。
所以,当肺炎出现分泌物不能正常排出,阻塞支气管导致肺叶实变,引起缺氧、感染不易控制,这时候才需要“洗肺”。
图片来源:bigstock
在临床应用更多的是这项技术的诊断功能。
通过收集支气管内、肺泡表面液体,进行细菌培养、特殊染色、细胞学检查、分子学检测、基因检测,达到明确多种支气管和肺部病变诊断的目的。临床上常用于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如肺炎、肺结核等;其他支气管、肺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如肺癌、间质性肺病等。
在常规支气管镜检查基础上增加灌洗,基本不会增加风险。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术中低氧和术后咳嗽,而且是暂时性的,可控制的。
全肺灌洗技术
最后,向大家介绍一下医生眼中真正的“洗肺”——全肺灌洗技术。
这种技术目前用于治疗一些少见疾病,如肺泡蛋白沉积症、尘肺、特殊的吸入性肺炎等。罹患此类疾病患者的肺泡内沉积大量异常物质,导致肺损伤和严重的缺氧。
全肺灌洗时,医生将大量的生理盐水(一般为10,000-20,000ml)分次灌入肺内,将这些“异常物质”冲洗出来,冲洗液会从浑浊转变为清亮的液体,同时缺氧得到改善。
这项技术需要用到的冲洗液体的量远大于常规的支气管肺泡灌洗,对操作医生和麻醉医生要求很高,需要有丰富经验的治疗团队才可以完成。
和睦科普
冬季如何降低
呼吸道疾病感染风险?
呼吸科医生
呼吸介入医生
儿科呼吸医生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