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病的人群也在快速增加,“了解风险,了解应对”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关注的主题。
妊娠期是女性一生中关键的时期,更需要我们倍加呵护。在“世界糖尿病日”到来之际,内分泌科医生专门和大家分享妊娠期糖尿病的防治小贴士,备孕及孕期家庭快来涨知识吧!
1
备孕阶段
加强备孕期健康宣教,优化产前检查
● 孕前评估血糖情况是必要的
2型糖尿病患病率在持续增长。由于其具有相对较长的无症状期,可以通过筛查来及时发现。
目前有多种筛查检测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可以及时有效诊断无症状的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
图片来源:bigstock
干预糖尿病前期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及时有效的控制血糖,可以降低糖尿病相关的心脑血管和肾脏及眼底微血管并发症的进程。
而孕前良好的血糖管理可以降低母婴不良事件的发生,为受孕保驾。
● 哪些高危人群更应加强筛查?
超重和肥胖
有糖尿病家族史
出生体重大于4kg
有出生体重大于4kg巨大儿分娩史
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
高龄备孕
曾经在体检或自我血糖监测中发现血糖异常
有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其他代谢紊乱
有视物模糊、泡沫尿、指端麻木等身体不适者
2
孕前计划
为女性糖尿病者制定孕前计划,降低孕期不良事件的风险
● 孕前咨询
糖尿病且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应将孕前咨询纳入常规糖尿病诊疗项目。
● 控制血糖
孕前在不发生低血糖的情况下,尽可能安全地使血糖接近正常水平,理想情况是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以降低先天性异常、先兆子痫、巨大儿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图片来源:bigstock
● 评估并发症情况
计划妊娠前要评估糖尿病的并发症情况:眼科要进行散瞳检查,按照视网膜病变程度和眼科医生的建议,孕早中晚期和产后1年对患者进行眼底监测。
同时,孕前也要评估尿蛋白的情况,对于尿蛋白阳性的人群,孕期要加强密切监测,避免先兆子痫和子痫的发生,产后再次追踪和评估。当然血压、血脂、血尿酸等伴发病的情况,也要一同管理达标。
● 用药调整
仔细评估用药清单,调整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等的用药方案,潜在有害的药物要及时停用。
● 营养补充
建议在受孕前开始使用维生素处方,至少含400mg叶酸和150ug碘化钾。
● 体重管理
重视体重管理,营养师参与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3
孕期管理
孕期良好的血糖管理和监测,降低风险
●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改变是妊娠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意孕期膳食调整和合理运动,注意孕期体重的增长,避免分娩巨大儿。
● 药物控制
胰岛素是治疗妊娠糖尿病高血糖的首选药物。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能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不应用作一线药物,其他口服降糖药物均缺乏长期安全性数据。
二甲双胍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和诱导排卵时,应在妊娠早期终止。
● 血糖检测
怀孕期间的血糖目标比未怀孕的个体更严格,妊娠期间要进行积极的自我血糖监测。
血糖目标是空腹血糖小于5.3mmol/l,餐后1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6.7mmol/l。
图片来源:bigstock
在没有低血糖的情况下,理想的妊娠期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为小于6%。但是如果需要防止低血糖发生,该目标值可以放宽到小于7%。妊娠早期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0—6.5%相关的胎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
在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时出现大于胎龄儿、早产和先兆子痫的风险低。
4
产后监测
重视产后的血糖监测和随访
● 妊娠期糖尿病的母亲和其分娩的胎儿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升高,推荐进行长期随访。
产后6周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血糖情况。每年监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每3年评估葡萄糖耐量试验。
● 使用外源性胰岛素者可以进行母乳喂养。
● 妊娠相关胰岛素抵抗在产后减轻。孕期应用胰岛素的孕妇,产后减少或者停用胰岛素治疗。根据血糖水平,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避免低血糖发生。
内科医生
副主任医师
◆ 在加入北京和睦家医院之前,李医生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12年,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性腺疾病、血脂异常、肥胖、骨代谢疾病等内分泌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内分泌疾病相关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
◆ 此外,李医生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工作,并在《Acta Pharmacol Sin》、《中华医学杂志》、《中华高血压杂志》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