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数学教育的意义不只是将知识传授给孩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可以真正自主地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做到举一反三,并鼓励他们独立思考,逐步养成爱思考的习惯。但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表示,自家的孩子不爱思考,成绩也一直提不上去。
如,“我家孩子的成绩在班里不上不下,简单的错误不会犯,但难的问题也从来没有自己解决过。”“这孩子上课的时候还算认真,但是每次让她回答一些灵活的问题,他都答不上来。”“期末考试有一道题目并不难,只需要稍加思考就可以解决,他明明有能力做对,但还是做错了。”等等。遇到这类问题该怎么处理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实例,有这样一位网友妈妈分享了自己引导孩子思考的例子:她的儿子不喜欢数学,每次考试都考倒数,无论妈妈给他报了多少补习班、补了多少课都没有用。有一天,她红着眼睛告诉儿子,自己带了50块钱去买菜,没想到没买几样菜钱就用完了,一定是被菜市场的老板骗了。于是儿子赶紧称了称每样菜的重量,又问了问每样菜的价格,最后帮妈妈算出来是哪家老板缺斤少两。从这件事以后,孩子妈妈每次遇到问题都会向孩子寻求帮助,而孩子在帮助妈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时间一长,他的数学成绩也逐渐提高了。
这位母亲是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抛给孩子,让孩子在感受成就感的同时,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达到提高数学成绩的目的。但是,也有一些数学问题在生活中很难找到原型,该怎么办?
我想,只有学会独立思考才能解决以上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才能去克服自己遇到的所有困难。而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那么学会与孩子一起思考,逐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可以说是一种重要的实现途径。
如:
对于相加的结果最大与最小问题,学生是很容易得到的。对于相加得数是12的问题探究,学生由刚开始的“能”逐步变成后来的“不能”,可以看出他们是有一个思考和探究的过程的。而下面的一起思考才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
为什么得数不能是12呢?(困惑的样子)
——因为这两种框框出两个数的和不是大于12就是小于12,是不会等于12的。
是的,真的不等于12!咦,我发现这两种框框出的两个数是一个单数一个双数!唉,一单一双相加的得数是单还是双呢?(说出一个惊奇的发现,同时也会引起他们来共同探索。)
——1+2=3,单数;1+4=5,单数;2+3=5,单数;5+6=11,单数;4+7=11,单数;6+9=15,单数;8+9=17,单数;我发现单数加双数的得数是单数。(这时要让他们有成就感,产生继续往下思考的动力。)
我试试单数加单数,1+3=4,双数;3+5=8,双数。(引出一个新的加法类型,目的是引出两数加法的类型,激起向下探索的兴趣。)
——7+3=10,双数;9+3=12,双数;7+5=12,双数;……。我发现单数加单数的得数是双数。
——我还知道2+4=6,双数;4+6=10,双数;8+4=12,双数;……。我发现双数加双数的得数还是双数。(很有成就感,因为他们发现了新的结论。)
原来,从表格中只能框出单数加双数,所以得数只能是单数,不会出现得数是12的结果。如果我想在这个表格中,既能框出得数是单数,又能框出得数是双数,那么你会改动哪一个数?(他们会争先恐后的把其中的一个单数变成双数的!)
如果我们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对数学问题进行故作的思考和判断,并与孩子互相讨论,甚至针锋相对、面红耳赤,这样他们思考问题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力乃至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独立思考是一个人终身受用的能力,而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则是家长必须要认真思考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