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评价量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探索——以“比”的教学为例

百科   2024-11-15 06:01   山东  

一、引言

1. 教学单元概述

《比》这个单元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个单元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聚焦于“比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定义、读写方式、以及如何求出比值;第二课时关注“比的基本性质”,使学生通过探索和实践理解比的性质,体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第三课时围绕“比的应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 教学设计的理念和目的

本教学设计遵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的“教学评”一致性要求,强调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的教育。这意味着教学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符号意识、推理意识和模型意识。本设计的目的在于构建一个整合了教学活动和评价的框架,确保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发展必要的思维和实践技能。例如,在“比的意义”课时中,不仅让学生学会读写比,还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从而培养他们的符号意识和推理能力。

此外,本设计强调评价的重要性,将评价嵌入教学活动中。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更重视他们的理解深度和应用能力。通过过程性和阶段性评价,教师能够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比的基本性质”课时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比的性质的理解程度,并在必要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二、教学目标

1. 单元整体目标

本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围绕“三会”进行。这些目标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确保学生不仅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有效地应用这些知识,同时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1)确保学生深入理解比的概念及其在各种情境中的应用。具体而言,学生应能够准确理解比的含义,正确地读写比,并能够熟练地求出比值。例如,通过探索不同物体的长度关系(如铅笔和尺子的长度比),学生能够理解比的实际意义,并能够将这种理解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活动,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对比值相同的不同对象(如不同种类果汁的水和糖的比例)的探索,学生不仅学习到比的基本性质,还能通过比较和分析来培养他们的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帮助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将数学概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如通过烹饪中的配方比例来理解比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并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积极态度和价值观。

2. 各课时具体目标

(1)第一课时 - 比的意义

在这个课时中,目标是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比的基本概念,包括比的构成、读写方式以及求比值的方法。具体来说,学生应能够辨识比中的各个部分,并准确地读写它们。例如,通过比较不同长度的线段或物体的重量,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比的概念,并学会如何表达和计算这些比。此外,学生还应该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与区别,从而建立起对比概念更全面的认识。

(2)第二课时 - 比的基本性质

这一课时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通过探索这些性质来发展他们的数学推理和类比能力。学生将学习如何化简比,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比的性质。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量度活动(比如比较不同种类的水果包装的重量和价格比)来探索和发现比的不变性和可比较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比的基本性质,还能够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数学思想的本质。

(3)第三课时 - 比的应用

本课时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体验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生将通过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来实际应用他们对比的理解,例如在烹饪活动中使用比例来调整食谱的分量,或者在购物时比较不同产品的性价比。这样的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巩固对比概念的理解,还能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实用性和乐趣。

三、评价设计

1. 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的设计旨在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进程和成果,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比》这一单元中,评价方法包括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满足不同评价需求。

(1)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日常表现,重在及时反馈和指导。这种评价方法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例如,在“比的意义”课时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活跃程度、提问的质量以及小组合作的互动情况,来评估他们对比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使用诸如学习日志、自我评价表或同伴评价等工具,来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感受。

(2)阶段性评价

阶段性评价发生在单元学习的关键阶段,如一个重要概念或技能学习完成后。它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并为后续学习提供方向。在“比的基本性质”课时结束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任务,如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展示比的不同性质,或者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应用化简比的技巧,从而评估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在单元结束时进行,旨在评估学生对整个单元内容的综合掌握情况。这种评价通常包括更为全面和系统的测试或项目,以反映学生的整体学习成果。例如,在“比的应用”课时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一次综合性的评估,如设计一个项目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比如规划家庭预算或进行食谱的调整。这不仅考验学生对比概念的理解,还考察他们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2. 各课时评价内容与标准

(1)第一课时评价

评价内容水平1:基本理解水平2:能应用水平3:熟练应用水平4:创新应用
理解比的含义能够说明“比”的基本概念,但可能需要提示能够独立准确解释“比”的概念,并能辨识生活中的简单例子能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解释“比”的含义,并进行基本的比较能够创新性地用“比”的概念来解释复杂的现象或问题
读写比能够在指导下正确读写比能够自主正确读写比,并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能够流利读写比,并能解释比中各部分的意义能够在复杂的情境中准确读写和解释比
求比值可以计算简单的比值,可能需要帮助能够独立计算两个数量的比值能够解释比值的含义,并在实际情境中计算比值能够在不同情境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比值,并解释其背后的逻辑
分析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能够识别比和分数/除法的基本差异能够解释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够用例子说明比与分数/除法在实际中的不同应用能够探究比与分数/除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不同效果和适用性

(2)第二课时评价

评价内容水平1:基本理解水平2:能应用水平3:熟练应用水平4:创新应用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能够在指导下识别和说明比的基本性质能够独立解释比的基本性质,并举出简单的例子能够在多种情境中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并能给出解释能够创造性地在复杂情境中应用和解释比的性质
化简比可以化简简单的比,但可能不够熟练能够正确并独立地化简比,理解化简的目的能够熟练地化简比,并探索化简比的不同方法能够教会同伴如何化简比,创造性地使用比例化简解决问题
类比法和推理思想了解类比法和推理思想的概念,但可能需要示例能够在具体任务中使用类比法和推理思想,但可能需要指导能够独立使用类比法和推理思想解决问题,并能解释过程能够在新的或未知的情境中应用类比法和推理思想,并教授他人
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对数学知识的本质有基本的理解,能够回答直接相关的问题能够通过探索比的性质理解数学知识的相互关联能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解释时使用数学语言能够在探索比的性质时发现数学概念之间新的联系,并能创新性地解释这些联系

(3)第三课时评价

评价内容水平1:基本理解水平2:能应用水平3:熟练应用水平4:创新应用
解答实际问题能够在指导下使用比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独立使用比解答实际问题,但可能尚缺乏灵活性能够熟练并灵活地使用比解答多种实际问题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比解答复杂或未知的实际问题,并能解释解答过程
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能够识别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但可能需要示例或提示能够理解并说明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能够在实际问题解答中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举出多个例子能够扩展数学知识的应用范围,提出新的应用领域或方式
按比分配能够进行基本的按比分配计算能够在常见情境中独立进行按比分配能够在复杂或多变量的情境中正确进行按比分配能够创新地提出并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能够教授他人按比分配的方法


追寻数学本质
数学教育教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