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冈之名,历来相传有着两种说法。其一是说,因境内有一座长条形的山冈,故而此地得名长冈。其二是说,它与赣南客家人的形成有关。
据说在古时候,客家人自赣江、潋江逆流而上,迁徙至兴国境内,当时潋江的支流东河在长冈乡境内,江直且水长,也许是怀念自己故土的原因,故把这里叫做“长江”。在客家话中,“江”与“冈”同音,加上其境内又有一山冈,后世人们就把“长江”书写成了“长冈”,故此得名长冈。
时至近代,而真正让长冈载入史册的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他在这里做的一个调查,即为著名的《长冈乡调查》,后毛泽东主席称赞长冈乡为创造了“第一等工作”的苏区模范乡,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发源地。
在1930年红色苏区时期,长冈分属石门坳和鼎大红两个区。新中国成立前夕,分属为塘上与潋口两乡。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仍分属为塘上与潋口乡,1950年为塘石区,1951年改名上社区,1957年为上社乡与长冈乡。
1958年为长冈人民公社,1961年划分为上社人民公社和长冈人民公社,1965年又将其合并为长冈人民公社。1984年,改长冈人民公社为长冈乡,其建制一直沿袭至今。
截至2024年10月,长冈乡下辖有13个行政村,它们是长冈村、石燕村、泗望村、榔木村、集瑞村、合富村、上社村、仁塘村、大塘村、秀水村、园塘村、河坪村、塘石村。长冈,是一个具有很深人文底蕴的乡镇,而这些每一个村子也都由来已久,从古至今也都颇有历史和故事。
其中,石燕村是由石门、石下、燕子三个大队合并而成,取石门和石下的“石”字,加上燕子的“燕”字,组成“石燕”,故名为石燕。
在石燕村里,有著名的丹霞湖风景区,它位于兴国县城东十公里处,距319国道仅两公里,这里苍山碧水,风景宜人,置身一万多公项的山水风光,植被繁茂,林木葱郁,碧波千项,浩瀚无涯,这些大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让游人心旷神怡。
来到天门寨的古战场,更让人恍如梦游在历史风云之变幻中,尽情感受到昔日战鼓擂恸之雄浑声势,还有那观音坐莲、天子印、仙桃峰、玉苟峰、飞天神龟、出水神龟等奇山怪石,顿时会让人醉心于鬼斧神工精妙之中,驻足观望而不能自拔。
穿越在这造化钟灵毓秀、阴阳割昏晓的丹霞胜境之间,山水相融,古韵悠长,亦不乏有现代乡村的纯朴气息,在这里人们可以小憩休闲茶庄,也可以畅饮水上酒吧,可以品味客家小吃,也可以饱餐野蔬山肴。
合富村,村名听来更有很深的寓意,“合”意为聚集,“富”指充裕,为实现共同富裕之美好理想,故将此地名为合富。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人杰地灵,曾涌现出两广提督李占椿、苏维埃裁判部长江善忠和开国将军刘玉堂等古今名人。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在合富村,有一灵山冰心洞风景区,距县城十公里,与石燕村的丹霞湖相邻。境内有一山名叫灵山,原名叫玉山,海拔约为461.2米,因山岩之模样中有金观音、金香炉各一座,求神甚灵,故而又更名“灵山”,在古代它享有着“兴国第一胜景”之美称。
在灵山景区内,有竹笋峰、仙桃峰、芒锤石等奇峰异石,有狮子岩、读书岩、仙女潭、角石寨、猴哥寨等人文景观,有清静观、三官殿、亲光寺、飞来佛、三皇宫等古寺观。
其中,冰心洞还是1928年4月,中共兴国区委传达“八七”会议精神的“冰心洞会议”革命旧址,而芒锤石是“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的江善忠烈士跳崖之处。
仁塘村,境内有仁田、塘坝两个自然村组,各取一字合并,故名为仁塘。在芋古坑小组,据专家探明现有一处莹石宝矿,不过至今还未开采。
另外,在东坑小组,有一处唐朝第一宰相钟绍京居住过的山岩,据说当时钟绍京是为了避难而在此隐居,白天劳作,夜深苦读,后来人们故将这里取名为夜读岩。
钟绍京在书法领域上,特别是在小楷上的造诣深厚,其代表作《灵飞经》被誉为“天下第一小楷”,被誉为“开元初书家第一”,这便与其先祖钟繇的《宣示表》齐名,即为“小楷双壁”。
因此,钟繇与钟绍京,后世人们鉴于他们俩在书法艺术上,且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亦尊称他们为古代大书法家中的“大钟”与“小钟”。
他在出仕后被荐入直凤阁,为武则天欣赏,擢任宫苑总监,后因平定宫庭韦后之乱有功,骤官中书令,封越国公,比张九龄还早二十四年,故在史书上称钟绍京为“江南第一宰相”。
来到此山岩,隐隐约约之间,那宰相高亢深邃的读书声,伴着清风,从石缝夹隙之中,从鸣沙山涧之中不断传来,这一刻种种千古名士之风骨,不由得久久回荡在游人的心间。现在山岩脚下,修建有一座东坑水库,若要前去观望的话,故要坐船才能到达此处胜境。
秀水村,秀塘大队原书记钟淼生在北京开会,受到毛主席的亲自接见,因秀塘兴修水利而出名,毛泽东主度说秀塘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故后来将秀塘,改名为秀水。
河坪村,此地靠近一河坝,上有森林高坪,河江坝为“河”,多鸟坪为“坪”,故而组合得名河坪。河坪村,于一九八五年一月从塘石村中分开,在高段组与联和组的交界处,有一座远近闻名的霞庵寺,寺内供有一百多尊菩萨罗汉,其塑像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塘石村,是中共兴国(临时)县委成立故址,这里建一座塘石村史馆,从中记载着塘石革命村、烈士村、将军村、英才村的诸多历史,现建有将军亭、博士长廊、模范广场、休闲运动场所等人文景点。
十里桂花展生机,活泼新村迎盛世。塘石村,是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如今变成了一个古典与现代相融的新型美丽村庄。
在塘石村,目前主要由谢、钟、邓、叶、陈、吕等聚居。其中,谢氏为东晋名相谢安、诗人谢洮之后,原先居在南京的乌龙巷,谢氏先祖谢肇在唐僖宗朝,率义军平安史之乱立功后,授虔州今赣州刺史兼白胜军防御使,率军驻赣南,久居在兴国樟木山。
而后,其又奉诏率军平定闽、粤容营隶卒之乱,官授一等检校,任户部尚书,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晚年时,朝廷授爵会稽子,衣锦还乡,荣归故里。
直至五代之后晋年间,在公元936—947年之间,谢肇的五世孙谢鸿业,再迁水草丰美的长冈水之滨开基,繁衍至今已达四十六代,其后代一千余年集中在村中间的桥亭街、上甲、上屋、下村、洲田坝等自然村组定居。
而塘石白滩的钟氏村民,系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之后,钟绍京三子嘉谔公置田庄于清德乡上庄堡水尾,后代为保护耕地,在水尾附近立村,起名为“护耕”,北宋钟五有从护耕迁塘石堡河滩旁开基,起名为白滩,世代繁衍至今,已逾九百年,自称为“白滩钟氏”。
此外,塘石村还有斧头脚的邓氏,河江坝的叶氏,以及寨下的陈氏,等等姓氏先祖,他们均为清代时期从外地迁来的新客家人,塘石便逐渐形成一个大村落。
家家支持参军参战,户户都是烈士后代。长冈是一方红色圣地,苏区时期兴国县八万多人参军参战,光长冈乡就有五千多人,据统计为国捐躯姓名可考的烈士有1518名,而他们都义无反顾踏上漫漫征程,用那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创造了可歌可泣的功绩,令后世人们致以永远的缅怀和纪念。
而且,长冈乡也是兴国县将军最多的乡镇之一,诞生了谢有法、温玉成、刘玉堂、张英辉、钟人仿、钟发宗、谢良等七位开国将军,改革开放后授衔的有谢名苞等五位少将。故可以说,长冈乡是烈士县里的烈士乡,将军县里的将军乡。
悠悠长冈,人杰地灵,星光璀璨,前景广阔。古有唐代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有清朝与冯子材一道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提督将军邹复胜,有清光绪年间的江南提督建威将军李占椿,有书法家、参与康有为“公车上书”、先后任国民政府代理内务部长、江西省长的谢远涵。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近代有苏区时创造兴国、瑞金两个县的模范县委书记谢名仁,还有开国将军、还有改革开放后的共和国少将等将星云集,他们血战沙场,他们保家卫国,举世让全国人民敬仰。
长冈乡的旅游资源特别丰富,除了有名的丹霞湖、天门赛、冰心洞、灵山寺、夜读岩、霞庵寺、塘石村史馆、北宋大型古采石场、长冈水库等景区,都是一方值得我们前去观光与休闲的旅游胜地。
位于石燕村的北宋大型古采石场,也是一处蔚为壮观的古遗迹,当地人称为老石窝,它藏身于茂密的山林里,这里大大小小分布着采石之后留下的岩洞。
其岩洞整体外宽里窄,长度约两百余米,平均深度达四五十米,洞中有形态各异的石门和石柱,洞壁上还保存有精美的石刻文字和图案。可以想象一下,宋代兴国及周边的城墙、码头、官府衙门、祠堂民居、石拱桥等古代重要建筑的石材,或许都是从此处所产出的。
还有众多的红色资源景区,如有毛主席长冈乡调查纪念馆、毛主席旧居、长冈乡调查会址以、中共兴国县委旧址、消费合作社旧址等,这些都是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场地,已列入省级市级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
长冈长冈,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历史与自然美景的地方。而如今的长冈,我想它不仅是一个自然美景的保护区,也是一个历史文化的重镇,每一个角落都透露出历史的厚重感和发展的活力。
如今的长冈,我想它更不仅是革命历史的见证地,也将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