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赣南,记录生活,用每个脚印去丈量家乡的山山水水,用每篇图文来讲述家乡的点点滴滴。在这一期里,我要分享的内容是会昌乡镇风景人文系列之十六:会昌高排,进士登科今朝有。
高排乡,位于会昌县西南部,距会昌县城39公里东邻麻州镇,南依右水乡,西南与安远县天心镇、长沙乡交界,西毗晓龙乡,北连珠兰乡,境内有周田至版石公路穿境而过。
高排之名,旧时原由钟氏首建,后由谢氏继建,因建立在地势较高的山排之上,故此处取名为高排。高排圩场,每逢农历三、六、九日是为集市之日。
解放前,名为高排区。解放初,仍名为高排区。1955年,改名为高排乡。1958年,改名为高峰人民公社。1964年,更名为高排人民公社。
1984年,撤销高排人民公社,改名为高排乡,截止到目目其境内总面积约为101.68平方千米,下辖1个社区和七个行政村。
山口村,因地处三叉路口旁,又是山的出口,故名山口。上寨村,古时此处设有兵寨,处于其上方,故名上寨。坪坑村,因地处山区,没有开阔地,都以山和坑为主,因坑比较平,故名坪坑。
南田村,以南布、田尾两村之间,各取一字,故而得名南田。团龙村,因地理地势外貌而得名四面皆山,远远望云,活像一条飞腾的龙,故名团龙。云雷村,因处曾烧过石灰的荒坝上,故名为云雷。
高排乡,其地势四面环山,基本上都是连绵起伏的山地,境内最高处为天门嶂,海拔725米,位于高排、晓龙两乡交界之处。当年中央苏区时,在这里进行了一场极为惨烈的天门嶂血战。
在天门嶂群山之中,以金凤山的山势险要,是高排乡团龙村的最高峰所在地。金凤山,这里山谷狭长,溪流清澈,植被茂盛,是户外运动爱好者溯溪、徒步、探险的绝佳去处。
这里有团龙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和留守红军医院旧址,在苏区时期此处曾隶属安远县天心区。而该医院旧址,就是在金凤山古寺庙处,该寺的建筑呈坐北朝南,砖木十字厅结构,占地面积约两百平方米,山庙的四周山高林密,便于隐蔽。
1935年3月,在天门嶂战斗期间,这里作为留守红军医院,收治了在血战中负伤的红军战士,加上地方游击队的伤员,当时医院里总共有百余名伤病员,后被前来围剿的国民党军所发现,受伤的战士们虽拼死顽强抵抗,但最终因寡不敌众,不幸都被残忍杀害,把遗体丢弃于古庙右侧的山垇内。
2017年,当地政府在古庙附近修建了“人间正道是沧桑”烈土纪念碑和纪念广场,对金凤山寺庙进行了维修,布置了中共会西工作委员会的历史陈列,将此打造成了全县性的红色教育基地。2020年,先后被列为会昌县文物保护单位和会昌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来到团龙村,九井十八厅是一个值寻味和观光的去处,据说是当时赣南首富杜必汉所建的豪宅,人称“九井十八厅”,房间的数量达一百二十多间,就像一座南方的大观园。虽然这里早已破旧,但是从高耸的门楼、宽阔的厅堂、精美的浮雕中,仍然可以看出当年的气派与奢华。
这幢老建筑,不禁让人想从岁月中,去找寻物载变迁,蓝天白云,青瓦老屋,而它就如同时间老人一般,静静伫立在这里,着向世人诉说一段杜家大院起落兴衰的传奇。
狮子寨山庄,位于高排乡山口村,其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优美,它以古村寨文化为主题,民俗文化为核心,生态农场与休闲娱乐相结合,融食住行游购娱乐休闲于一体,规划设计了民俗风情、餐娱住宿、滨水垂钓、天然瀑布、特种养殖、果蔬采摘、儿童乐园、田园花海、运动健身、宗教文化等十个景点。
这里古迹有一座三角古寨的旧址,它始建于1856年,即太平天国年间,当地百姓为躲避战乱,而上山建造的反抗根据地,至今城堡、古塔依然保留较为完好。另外,狮子寨也是一处革命圣地,寨里有一位曾任苏区红军粮食局长的英雄烈士饶细来。
除了金凤山、古山寨、九井十八厅、,等风景胜迹,这里还有一处吏治文化陈列馆。而在山口村大迳组,还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廖氏宗祠,它面朝笔架山,粉墙丹顶,现修葺一新,更显得典雅庄重。祠堂门前,两尊石狮子历数百年风雨,仍傲然挺立,默默守护着这方宝地,悠悠述说着会昌进士廖占鳌的故事。
廖占鳌(1733-1806),字步峻,号海峰,雍正十一年(1733年)出生,寻其先祖旧迹,廖占鳌一族原本世居在会昌县城。顺治五年(1648年),由于清军攻克会昌城且屠城数日,其高祖素行公(廖宗胜)为避时乱,故举家迁至和尚陂(今属右水乡),后又续迁至高排大迳,并在此开基,繁衍生息,渐浙成了当地的一大望族。
百余年间,廖氏一族,秉持着耕读传家的祖训,以农桑为本,更重文教和善行,在廖占鳌的家族中,清代习儒成才者颇众。名列《会昌县志》的就有,其父廖鸿猷(监生),其叔父廖梦云(增贡生)和伯父廖元煃(增贡生)等数人。其祖父廖廷玉乐善好施,因捐建高排盘石堡东坑口石桥一座,知名当时,还被朝廷旌扬为善士。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廖占鳌参加己卯科乡试,考中举人,年仅二十七岁,之后他愈加发奋进取,十年后又荣登皇榜,考取进士,经朝廷选派,廖占鳌分配到刑部学习,不久又被授予刑部主事一职,家中父兄多人因他被朝廷封赠为奉直大夫。
廖占鳌曾仕宦多地,历任河南、贵州、山西清吏司主事,掌管刑科事务近十年,他清明奉法,慎独慎微,每到一地,就在当地整饬法度,民称公允,而后他又被派到通州(今江苏南通)监管旧太仓(相当于国家粮仓)等等。
廖占鳌从小勤奋好学,很早便崭露头角,跻身士林,其后仕途虽遇坎坷,却不改文人初心,晚年孜孜兴教,训导宗亲子弟,得以名著后世,他苦读进取、昌明文教、情系桑梓之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十年磨砺宝剑成,芳苞初绽香未浓。楼外风光开胸臆,须知还有更高层。尚武崇文,进士登科龙虎榜。兴学重教,校园笃志栋梁才。高高在上,高中进士,展翅高飞,万丈高楼平地起,这或许就是高排新时代的寓意,这也是高排人民美好的向往,相信明天的明天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