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赣南,记录生活,用每个脚印去丈量家乡的山山水水,用每篇图文来讲述家乡的点点滴滴。在这一期里,小编要分享的内容是宁都乡镇风景人文系列之一:宁都县蔡江乡,魅力宝华山。
蔡江乡,位于宁都县西北部,距县城梅江镇64千米,东邻宁都县青塘镇,北靠宁都县黄陂镇,南与兴国县兴江乡接壤。
蔡江之名,始于唐朝中期,因蔡姓于溪旁建村,故而得名蔡江。在明清时,蔡江隶属怀德乡。建国前夕,设属蔡江乡。
1949年8月,解放后属黄陂区,1958年10月,撤区设乡,属黄陂乡红旗人民公社,后称黄陂公社。1961年11月,设区扩社成立蔡江人民公社,属黄陂公社。1963年3月,撤区并社,成立蔡江公社。1968年10月,撤销蔡江公社并入黄陂公社。
1972年10月,从黄陂公社分出,复设蔡江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改设蔡江乡,得名后沿用至今。现辖白门、湖坊、蔡江、罗坑、双溪、大坑、源头七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
白门前村,古代村前有一座石灰楼山,故称白门前。上湖坊村,村里地形低洼,似一小湖泊,故而得名湖坊。
罗坑村,罗姓于明朝从兴国迁来开村,为纪念罗姓祖先功绩定,罗系的相聚,四面环山,中间平源区域两边为丫形分开,恰似安装箩绳的谷箩,故名为罗坑。
双溪村,以境内自然村双溪得名。大坑村,全村地形山势高耸,坑垄众多,故而得名大坑。源头村,山麓与小溪合源处,得名源头。
蔡江乡,属雩山山脉,地势南高北低,向东北倾斜,其地貌以山地、丘陵、谷地为主,这里山地的海拔高度,一般都在九百米左右,而丘陵的海拔在四五百米间,故全乡的平均海拔是在四百五十米以上。
其中,最高峰是为牛牯岽,海拔1075米,位于大坑村与兴国县之间,境内最低处为池江的大江背,海拔260米。
不过,这最为著名的是宝华山,它位于宁都、兴国、于都三县之间,三县县城也依稀可见,是揽一山而界三县之岭,置身山巅却可脚踏三县之地,西属兴国兴江乡,东为宁都县蔡江乡。
其主峰海拔为1157.1米,山顶上常年伴有彩云飘绕,紫气凝结,峰顶有一宝华寺,香火旺盛,络绎不绝。每年春夏之交,这里更是景色迷人,留连忘返,凡是去过的游人首先提到的就是,满山都是杜鹃花。
为什么称宝华山为仙山呢?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名叫禅和的人,乃定光佛祖转世。禅和从小失去双亲,流落到江右赤溪给人做长工。
由于前世的真性不昧,灵光不坏,能够人化乌石,乌石化人。一日,如来佛、接引佛一起游历宝华山,见一乌石点头,跪于脚下,要求皈依佛门。
旋即,乌石化为一相貌堂堂的僧人,向如来诉说前世今生。如来听罢,让接引奏明神农、后稷二帝,命禅和为保苗祖师,收管天下虫害。所以此后每年的五、六、七、八月,宝华山上的虫子非常多,据说都是被禅和祖师管束起来的。
因为禅和祖师出身农民,又能保五谷丰登,老百姓自然倍感亲切,都把宝华山奉为心中的“神山”。更为离奇的是只要在山上求得一纸回去,将它插在田里,就不会有虫灾发生了。
这当然只是一种民间传说,但却使褪去红装的宝华山依然魅力四射。
在宝华群山的交错簇拥之下,这里有水稻梯田与茶叶梯田美景,它们各自连绵成片,阶梯式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远远望去非常之壮美。
蔡江富硒高山茶,常年生长在云雾缭绕的高山之中,大约有五千余亩,已成为当地村民的致富茶,更是远近闻名的好茶。
翠绿的茶芽,清新的茶香,采茶人迈着轻盈的步伐,在茶叶丛中穿梭,拇指和食指捏住茶树梢头的嫩尖,再轻轻弹下,哒哒哒是嫩叶告别茶树梢头的声音,这便是春天里最质朴的合鸣。
采茶寻远涧,斗鸭向春池。十里寒山路,香风正采茶。蔡江虽小,但宝华山的魅力是无限的,这里有高山风景,山水相逢,诗意盎然,这里有高山茶场,春茶不负采茶人,山中鼎沸为茗香,都是十足的潜水股,都是生机勃勃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