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赣南,记录生活,用每个脚印去丈量家乡的山山水水,用每篇图文来讲述家乡的点点滴滴。在这一期里,小编要分享的内容是全南乡镇风景人文系列之一:全南县龙下乡星火已燎原。
龙下乡位于全南县东北部,距县城93公里,北与信丰县小江镇相连,东与龙南县相接,西接社迳乡、陂头镇,北邻上江乡,境内属桃江流域,桃江自川垇村南入境,由南而北,入赣江,境内河道长11千米。
龙下之名,指桃江从龙南流向上江(江口)地塅,河道流经边境时经过崇山陡壁,有一条7.5公里长的石壁迳,形似水上活龙,而称龙迳,此地位于龙迳下游,又因地处于百丈龙潭和龙头塔之下方,故而得名龙下。
民国三十年前,龙下属信丰县小江区崇仙乡。民国三十一年,即1942年8月,龙下属虔南县第四区,民国三十七年属虔南县江口乡。新中国成立后,龙下乡属第三区,1956年裁区并乡时属社迳乡,1958年10月属八一垦殖场三分场。
1959年1月改为龙下人民公社,1984年龙下人民公社改为龙下乡,沿袭至今,现辖龙下、川垇、河田、上湖、虎条、山石等六个行政村。
上湖村,指建村在四面环山,中部山谷地势较平缓,形似湖状,金盆山脉延伸与黄柏山脉相接,村处上半部,故名为上湖。川垇村,指建村在桃江中游西岸山川垇下,故名为川垇。
虎条村,此地有一条坑形如老虎卧姿状,故名为虎条。河田村,指村境内有一条河田坑,故名为河田。山石村,指村境内有一座山峰名叫山石岽,故名为山石。
百丈龙潭,又名龙头潭,据《龙南县志》载称,龙南地处百丈龙潭之南而得名。百丈龙潭距龙下圩约六里,离龙南县城约二十五里,潭面宽约五十米,长约五里,水面积约两百亩,深不可测。传说,龙头潭直通南海,南海龙太子镇妖时便居住在此,故称龙头潭。
龙头滩,河道狭窄,暗礁嶙峋,水流湍急,波涛汹涌。登上龙头滩码头,东岸有一座雄伟而精巧的古代建筑,那是于明万历年间始建的龙王庙,庙门上书龙王庙三个大字,龙王爷端坐殿中央,还有风雷雨电四大护神画像,神情毕显,栩栩如生。
龙下乡,其境内大部为山地,山势峻拔,山峦重迭,平均海拔在四百米以上,最低点位于茶山村小组,海拔246米,最高山峰为金盆山海拔993.8米,位于全南、信丰、龙南的三县交汇处,1934年在这里发生了当时全南境内有史以来的最大一场反围剿战斗。
龙下乡境内有龙头塔、上湖火炬亭、碉楼等名胜古迹。同时,这里还有许多革命遗迹,如山石农民暴动旧址、玛瑙坝农民协会旧址、金盆山反围剿纪念地、梅子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等。
龙头塔,建于清光绪年间,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该塔坐落在全南县龙下乡与龙南县桃江乡交界处一座突兀山头之上,与龙头滩瀑布隔江相望,曾是古龙南八景之一,此塔处于龙南北进中原之首,赣水逆上之前锋,地方志上因此称其为龙头塔。
塔身为六角形,共七层,青砖砌筑,石灰浆粉刷,其建筑用砖质朴而古拙。塔内虽显幽暗,却还能依稀分辨出前人镂刻的文字。塔身开有圆形、扇形、葫芦形、拱形窗门36个,塔顶为八角攒尖式。
站在塔的基座边,放眼远眺,漫山遍野的树林,或葱绿,或嫣红,或淡黄。仰首望塔,它那古朴、苍劲的形体,展现着时间的磨砺和自然界的考验,在张扬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意志。
龙下碉楼,现保存比较完好的有三处,分别是虎条村塘背碉楼、河田村河田口碉楼和川垇村路前围碉楼,三处碉楼所在的地理位置,或是扼据高处,或是镇守交通要塞,或是背靠险峰。
它们都是长方形封闭式多层结构建筑,虎条村塘背和河田村河田口两个碉楼是三层建筑,高度在15米左右,川垇村的路前围碉楼是四层,高度在20米左右,建筑体量和面积也比前两个碉楼大很多。
这三处碉楼,虽然有的屋顶瓦片已破损跌落许多,裸露在外面的椽木和屋脊梁也已腐朽,里面只堆放一些柴火和过时的农具,可依然倔强的耸立在村庄旁、山谷中,从远处看去,孤独又不失当年的霸气。
曾几何时,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为了抵抗外来匪患流贼,实现安居乐业的夙愿,碉楼成了人们唯一可以依靠的庇护天堂。而如今,历经过那段历史的的它,如同一位慈祥的长者,每天看着日出日落,看着人们平静的生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火炬亭,是龙下乡著名的红色文化遗产,1929年初,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来到龙下乡上湖村,召开村民大会,号召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推动农民运动的蓬勃兴起。
在党和毛主席领导下,龙下人民先后举行山石农民暴动等武装革命,打响全南民主革命第一枪,为全南建立苏维埃政权奠定基础。为纪念这段光辉历史,于1969年建立火炬纪念亭,后被列为赣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赣州市不可移动文物。
山石农民暴动总指挥部旧址,位于全南县龙下乡山石村,始建于明末的龙子头黄氏祠堂处,被列为全南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龙下山石村与信丰的崇仙毗邻,这里流传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
1930年秋,中共信丰县南区工作委员会派遣中共党员、农运负责人钟九妹来到山石村私塾小学,以教书为名开展农民运动。1931年春,山石村成立了农民协会和贫农团,很快贫农团的队伍不断壮大,亮出了山石农民暴动队的大旗。
农民暴动队成立之后,在钟九妹的领导之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活动。紧接着,农民暴动队又到上江乡水东村封了刘明富、易戌生两家土豪的谷仓,没收了他们的枪支和钱财。后来,山石农民暴动队队员聚集在山石村梨树下,准备召开成立大会时,却不幸被国民党信丰第八区署区中队包围。
赤卫队员来不及反抗,易彩泰、叶秀迁、叶家才、邱念明等便被抓走,五花大绑地押解到龙下乡。敌人对他们严刑拷打,易彩泰宁死不屈,表现出革命气节,被保卫团砍死,英勇就义。赤卫队员易彩洪不久后也在信丰县境内落入敌手,被押解至信丰县城,后被残酷杀害,赤卫队员钟信福也在次年被敌人杀害。
玛瑙坝农民协会旧址,位于龙下村玛瑙坝下围玛瑙坝兰氏祠堂。旧址建于清代,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三合土地面,小青瓦屋面,压砖脊,悬山顶,祠堂为穿斗式梁架,面阔三间,二进三厅,占地面积630平方米,是典型的客家民居。
巍峨宝塔,悠悠桃江,岁月流转情依旧,人文荟萃韵无边。记住乡愁,尊重过往,就意味着能创造美好的未来。愿朴实无华的龙下,亦如那星星火炬之光茫,照耀着乡村振兴发展之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