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赣南,记录生活,用每个脚印去丈量家乡的山山水水,用每篇图文来讲述家乡的点点滴滴。在这一期里,小编要分享的内容是安远乡镇风景人文系列之九:安远县双芫乡,长征小镇披锦绣。
双芫乡,地处江西省安远县北部,距离安远县城六十五公里,
双芫之名,因古时当地的老百姓有种桑养蚕的习惯,此处又盛产桑树,原名为桑园,后谐音经演变,故得名为双芫。
1949年前,属龙布区固营乡。1949年,龙布区设双芫、合头二乡。1958年隶属龙布人民公社,1961年成立双芫人民公社,1968年合并龙布人民公社,1969年分开复设双芫人民公社。
1984年,双芫人民公社改为双芫乡,现行政区域面积一百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镇,截至2020年6月,该乡下辖五个行政村,分别是固营村、刀坑村、双芫村、津槎村、合头村。
固营村,取意固定安营,故名为固营。津槎村,因四条溪流汇此,昔常以筏渡水,故名为津槎。刀坑村,因地处钩刀状山谷,故名刀坑。合头村,因尖峰岽昔系石寮与此处共辖,龙脉共头,故称为合头。
双芫乡,境内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历史与自然生态相宜,集生态、休闲、农家乐于一体,较出名的有双芫水库、马鞍山风光、庵山特色养殖基地、固营红色祠堂、太阳山等人文风景,素有着“长征小镇、锦绣双芫”之美称。
双芫乡,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重要经过地,拥有丰富的红色历史遗迹和故事,这里曾有二十三位烈士为国捐躯,还涌现出了刘荣光、王日桂等拥军模范。特别是在中央红军长征之中,它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央红军长征时,军委纵队、中央纵队、红一军团和红五军团先后途经双芫,在双芫留下了四十余公里的光辉足印。这里有中革军委旧址、红军医院临时救护所旧址、长征历史步道、护红石、无名烈士墓,红军连长墓、塘垇突围战遗址、刘坑岽阻击战遗址、“长征第一枪”遗址、固营红军标语等红色历史遗迹。
1934年10月19日,红一军团在塘村、双芫乡津槎村、双芫村等地集结,准备继续长征。次日,在双芫乡固营村,红军打响了长征途中的第一枪,先头部队与地方武装接触,清除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确保了长征的顺利进行,标志着长征的开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简称中革军委旧址,位于双芫乡合头村的桥背小组,原来是为刘氏祖厅,占地面积约五百余平方米,展馆占地三百五十余平方米。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朱德,在合头村的两天两夜里,发布了大量的电报指令,指挥红军突破国民党军设置在安远、赣县、信丰的第一道封锁线。
红军走后,气急败坏的国民党军对该祖厅进行了焚烧,原为二进制的祖厅焚毁严重,后经村民修缮只留下了一进。2022年4月,由乡党委、政府支持下对旧址进行了修缮与保护,于同年6月,入选为江西省第二批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现在已成为安远县重要的一处爱国主义基地。
双芫的河流分布多,而且水量大,因此这里水利资源的优势十分明显,境内有一座大水库,雅名唤作锦绣湖,其蓄水量达六百万立方米,被称为安远县内的第三大湖,该湖水深面阔,水路狭长,旁支左引,水面净长约五公里有余。
此外,这里还有一处天然温泉,名叫暖水湖温泉,它位于合头村的水口小组。据有关部门专家测定,该温泉不仅流量大,温度高,而且含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很早的时候人们就用它来烫猪除毛或洗浴疗伤等。
如今,虽然说这里由于时光推移与地表变化,还河水上升以及砂泥堆积不断,已将温泉的出水口给淹没,但是在寒冬时节这里的水温仍有三十来度,故现在更多的是成为了附近村民洗菜、洗衣的理想去处,小桥流水人家之景象大抵就是如此美妙,更待有一天有人加以去开发。
而在温泉的东侧,是为魅力无限的马鞍山,原名又叫龙凤山,山势雄伟,连绵方圆达二十五公里,山中有神奇的印心池,有美丽的天井泉,有灵性的经岩书,有壮观的飞瀑激荡深谷幽壑之间,更还有不少珍禽异兽常常穿梭草丛林间,每一处充满着神奇的传说色彩。
尤其是龙凤山佛堂,它是一座富有佛教文化底蕴的寺庙,其人文绵远深厚,香火鼎盛不绝,相传始建于唐朝中后期,故在这里素有着“先有马鞍山,后又赣州府”之说,也说明了很早就有一些先辈们在此开基繁衍生息。
来到马鞍山,举目远眺,只见峰连嶂叠,群山如黛,环顾四周,又见佛堂的左侧一脉群山起伏有致,犹如一只舒羽欲飞的金凤,而右侧山峰则高耸雄浑,却似一条腾空揽月的苍龙。再看佛堂后面,一座两头上翅,中间微凹的山峰横亘而卧,定神注目,就像是一副巨大的马鞍置放那里,栩栩如生。
不知不觉之间,惊叹于这美丽双芫的山水画卷,惊叹于小小双芫以美丽的自然美景启程,加上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双芫人勤劳质朴,奋发有为,所展现出来的是双芫乡新时代一种更崭新的精神风貌,明天的双芫一定会更加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