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赣南 崇义乐洞独具特色有三宝 出行生活系列(152)

旅行   2025-01-12 16:03   江西  


家在赣南,记录生活,用每个脚印去丈量家乡的山山水水,用每篇图文来讲述家乡的点点滴滴。在这一期里,小编要分享的内容是崇义乡镇风景人文系列之二:崇义县乐洞乡,具特色有三宝


乐洞乡,地处崇义县西南部,东与聂都乡接壤,南与广东省仁化县长江镇相交,西与湖南省汝城县热水镇毗邻,北与文英乡交界,境内有崇仁公路穿境而过,距蓉夏高速公路七千米。


乐洞之名,因辖区内有乐洞河穿境而过,这里四面环山,地处洞窝,原名叫落洞,在民国11年(1922)建圩,故又得名为乐洞。乐洞河是境内最大的河流,从龙归至田心,流经境内龙归、乐洞、陈洞、高洞四个村,现乡镇驻地在乐洞村。


1949年前夕,乐洞乡属文英区文英乡第八保。1949年后,属文英区乐洞乡。合作化时,由青木、乐洞村合并为乐洞初、高级社。1958年,属文英人民公社乐洞大队。1961年,分置设乐洞人民公社。1968年复并入文英人民公社。



1972年恢复,直到1984年,乐洞人民公社改为乐洞乡,得名后沿用至今,现行政区域总面积约为58.38平方千米,2011年末,主要辖龙归、乐洞、陈洞、高洞畲族四个行政村。


乐洞乡,地势南高北低,山地居多,四面环山,平均海拔在八百米,境内最高峰是位于西南边境的范水山,海拔1589米,最低点是位于北部边境的犁劈石,海拔460米。


在乐洞全境,自然风光秀丽,有着“崇义小庐山”之美誉。这里古藤老树竹海遍布,随处小桥流水人家,大山深处布满村寨,龙归村石人井的刘家老屋场,是为乐洞海拔最高的村寨,还有陈洞村的大岩洞村寨及青木羊角岭村寨等,它海拨应在一千二百米之上。


乐洞乡,是湘赣三省交界的一个边陲乡镇,自古素有“鸡鸣闻三省”的美誉,在这里有着数条千百年来留下的古驿道,其中文英经水头至井水垇,又经高奢至乐洞的这条古道可以通往广东仁化和南雄。


自唐宋以来,在遍布乐洞的古栱桥、古石桥也是随处可见,其中坪石石拱桥为最高,如乐洞街蛇头塖、高奢下坪拱桥、青木垇虎垻拱桥、龙归水口拱桥、小东坑拱桥等等五座古桥都是乐洞的人文古迹,它们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乐洞人的勤劳勇敢和智慧,爬满古藤的小桥下,潺潺流水似乎在叙述着乐洞历史的源远流长。


其境内还有传诵百年的族谱家训特的牛葬习俗特色浓厚的九狮拜象等文化传统还有濒临灭绝的珍贵植物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植物黄金红豆杉等,以龙归红豆杉石斑鱼三种物产独具特色被誉为乐洞三宝


乐洞自古以来有“黎何叶三大姓”之说,这里所讲的应该是最早来到乐洞开山始祖是为此三姓先人。据高奢《叶氏族谱》记载,高奢的叶姓始祖叶太教,自宋时三任南安府大守率子三郎,隐居乐洞风大山高水塘后,搬迁至高奢建祠,并繁衍子孙已传至三十四代。


高奢叶氏宗祠,巍然屹立乐洞大自然的青山绿水间,是湘粤赣三省边界保存较为完整的人文古迹之一。它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地处高洞畲族村上湾组叶屋背,靠东南亏,门朝西北,为砖土木结构,悬山顶,上下两门,中有天井,两边为侧房,上厅中供奉三尊雕像,其面阔三间17.6米,进深20.3米,占地面积357平方米。


正面三个大门,中大门两侧门墩,各置有一抱鼓石,门楣悬挂“叶氏宗祠”木质牌匾,门簪雕有花纹,门页彩绘门神,月梁两端及挑下雕有龙、花等精美图案,屋内设有卷棚。天井两侧各设有一个边门,后厅天井边置一石香炉,雕刻有“福”字,内墙镶嵌有四方嘉庆九年修祠堂碑。



大厅神位上放置三尊叶氏祖先木雕像和木雕神牌,高悬“敦本堂”匾。叶太教,在宋朝三任南安府的太守,后因朝代更替之际,躲避战乱故率子三郎隐居于此,至今有六百余年历史。登仙海外天,得道云中日。其子叶三郎,平生为善,且得道成仙于风大山之上,因功德昭彰,积德流芳,故后来被当地人称之为叶姓先祖“三郎圣公”。


又据相传,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王阳明平定横水桶冈后,鉴于崇义三省边界,号令不及,人迹罕至。上书朝廷设立了崇义县。开建县治,王阳明“亲和踏勘,再三筹度”,亲自到三省边界踏勘界址,曾游历高奢之时,不禁夸赞此处是风水宝地。不过还真是如此,据统计在元明清时期,小小古村寨高奢考取进士的人就有三人之多。


此外,乐洞乡还是一方红色热土,据崇义党史记载,乐洞、文英、湖南热水等地早期中共领导人及党员叶绍锦、叶绍珠、叶绍球、叶绍衡、叶祖福等烈士就是高奢人。1928年,叶绍锦配合苏区斗争发动了乐洞农民革命暴动,建立乐洞乡革命根据地。苏区扩红时,这里有近十人参加了红军,村民“拥红”氛围非常浓厚。



在崇义县乐洞乡白茅坪,流传着一棵梅子树、三代人守候红军革命烈士墓的感人故事。时间来到1934年11月1日,中央红军长征部队到达乐洞,仔细观察周边地形后,决定在白茅坪宿营,进行短暂的休整。


随后,一批又一批的红军长征战士来到白茅坪,红军队伍中出现了大批伤病员,其中一位红军连长腹部重伤,因药物不足加之伤势过重,就牺牲在乡村医生何忠乎的临时医务室里。这位连长的牺牲,以及红军战士革命精神,立马触动了何忠乎,他便将自己的棺木捐给红军连长。


同时,为防止反动派和土匪恶霸破坏烈士墓地,何忠乎与村民、红军战士一起把连长埋在用石头围砌的、不易被发觉的菜园子里。在墓地旁,大家种下一颗梅子树,以便于革命胜利后部队回来寻找。



1934年11月6日,红军长征撤离白茅坪,一名红军战士将雌雄剑的雌剑和剑套交到了何忠乎手中,再三叮嘱他保护好连长墓地,待革命胜利后以雌雄剑为信物,再回来祭奠连长。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如今,九十载过去,墓旁的梅子青了又黄,三尺雌剑今日犹还在,却不见当年的雄剑归来。白茅坪人牢记红军嘱托,几代人接力为红军连长守墓。


而现八十余岁高龄的何清阳,是为红军墓的第三代守护人,老人依然每年拄着拐杖,久久伫立在红军墓旁,轻轻摩挲着墓前的青石,恍若在守望着英雄的归来。



近年来,乐洞乡依托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推动旅游业成为乡镇经济的新增长点。乐洞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使其成为一个具有潜力的旅游目的地。


当我们习惯于观沧海落日,赏飞絮晚霞之时,秘境乐洞,这一方远离了城市喧嚣的净土,只是在默默的守望着自己最后的一丝静谧。若有机会就来乐洞看看,这里有梯田胜景,有龙归风电,有高奢古祠,有红色遗迹,有乐洞三宝,有客家风情,来欣赏这里的小桥流水,来感受这里的清风细雨,和这里的一切一切……


虔城推荐
探索发现生活的美,推荐有价值、有意义的阅读,感谢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