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赣南 宁都大沽旸霁人文最神秘 出行生活系列(155)

旅行   2025-01-12 16:03   江西  

家在赣南,记录生活,用每个脚印去丈量家乡的山山水水,用每篇图文来讲述家乡的点点滴滴。在这一期里,小编要分享的内容是宁都乡镇风景人文系列之二:宁都县大沽乡,旸霁人文最神秘。


大沽乡,位于宁都县西北部,与吉安市永丰县和赣州市兴国县交界,属二市三县交界处,它东邻小布镇,南接黄陂镇,西界永丰县君埠乡与兴国县南坑乡,北连永丰县上固乡,距离宁都县城约六十公里,省道永宁线与古教线公路穿境而过。


大沽之名,据宁都冯氏初修族谱所载,起初由先祖冯天明正德年间从福建邵武迁徒于此,因这里沟壑深长,溪水湍急,旧时称大沽溪,故而得名为大沽。


在明清时期,大沽属怀德乡。1949年前夕,属小浦乡。1949年后,隶属第七区璜陂区的小浦乡。1951年10月,大沽、小沽、旸霁设乡,属小浦区。1958年10月,撤区并乡,成立大沽暨五一人民公社,后改称大沽人民公社。



1961年11月,又设区扩社,析为大沽、南林两个人民公社,属璜陂区。1963年3月,撤区并社,又合并为大沽人民公社,属县辖。1967年,调整社队规模,大沽人民公社辖十四个大队。1984年6月,改为大沽乡,沿袭至今。


现辖区面积167.59平方千米,下辖1个社区和八个行政村,即为沽兴社区、大沽村、刘家坊村、垄下村、南林村、读书坑村、旸霁村、上淮村、古教村,1969年始设圩场,逢农历一、四、七是为圩日。


来到大沽乡,最为特色的立是茶油、白毫茶、黄花梨三种产业,其品质优良,远销宁都县内外,被称之为“大沽三宝”。特别是油茶,其种植的面积拥有十万余亩之多,是为江西全省的八大油茶基地之一。据统计,这里年产的茶油总量达到三十万公斤,故大沽乡素有着“宁都油库”之称。



大沽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其境内人文景观颇为丰富,如有省级非遗文化古教花灯,有著名国家级的旸霁古村落,还有文天祥诗中所赞美的旸霁八景、永宁古驿道、古红豆杉、古节孝牌坊、古钱币出土及红色革命故址等历史遗迹。


古教花灯,流传于古教村境内,起源于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花灯的游动活动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至十五举行,队伍所到之处,锣鼓喧天,到处都是炮竹声和喝彩声,热闹非凡,表演花样繁多,这不仅是一种民间表演形式,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在2013年,大沽古教花灯被列为江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83年3月,小沽村社员建房取土时,在村西约五十米处的小山坡上,距地表0.7米左右发现了一批古钱。这批古钱共约65公斤,宁都县博物馆回收到43.5公斤,这批铜钱少数绣蚀严重,大部为钱文清晰可辨,根据出土地点迹象,可断定这是一处窖藏,古钱出土是大沽乡小沽村继1979年东韶乡出土一批古钱之后,又出土了一批西汉至南宋末年的古钱,具有着重要的考古价值。


上坪自然村,是坐落在大沽乡南林村一个高山上的村小组。这个小村庄原来是畲族蓝姓村民聚居的地方,村里还残留着一截蓝姓祠堂的风火墙,见证着这个小村曾经的历史。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远,村子直到最近几年才修通了水泥路,与外界的通道得以打通。


目前,村里仍然有大约20多家老人和留守的儿童居住。虽然村里的年轻人多数已经搬到乡镇或县城居住,但整个村庄仍然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土坯房,成为了一个现代社会中罕见的原始村落。


在南宋末期,公元1277年,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文天祥在抗元过程中,他曾来到宁都县的怀德乡,即如今的大沽乡阳霁村,受到当地胡姓族人的热情招待,诗人更为这里的风光所陶醉,兴致浓烈之下,提笔写下了著名的《旸霁八景》。


柏嶂晴云,莲峰晓日,古寺闲花,村心古道,灵龟呈瑞,小桥流水,石井泉香,水口灵祠。在这些朗朗上口的诗句之中,不仅描绘了旸霁古村的自然风光,还体现了诗人文天祥的爱国情怀,由此后世的人们亦将旸霁村命名为“八宝村”。在2017年,旸霁古村被列为江西省传统村落,在2019年,更被列为全国第五批传统村落。


旸霁古村,位于大沽乡深山之处,至今很少受到现代化建设的摧残,故这里保留了较多古祠堂、古民居、古石桥、古街巷等原生态的风光,这些建筑不仅造型精美,而且内部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据悉,现存最古的建筑是几处胡氏祠堂,距今约近八百年历史,宅门上方显赫题有追报堂、思远堂等门楹字迹,其中报功堂祠堂的四面大墙均书写“忠、孝、廉、节”四字,传递客家对“廉”的敬仰和传承,也充分体现了胡伯原裔孙志存高远、心存感恩的高尚情怀。


旸霁古村还有建于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大部分墙高三丈,采用封火青砖砌成,呈几何等边形状,以斜角开墙为门,墙内为窨子屋,其构造或是为两栋二层等高对峙,两侧等高厢房相连,中留敞亮的天井,类似于北京的四合院。


或为二进二层主屋相叠,前配等高厢房,留有天井,乍一看又颇具苏州园林建筑的结构风格。中堂楼房较两侧房间阁楼略高,与天井呼应,面积高大敞亮。这里的每个房间皆镶镂花木窗,木壁雕有五彩龙凤、飞禽走兽及花草等,栩栩如生,隶属典型的湘西木刻结构。


每块高耸的柱石,或方或圆,花纹雕琢,像天井的底部,又或铺整块石板,都嵌有各种几何图状的石块,干天井常架条形石块于坑上,湿天井常置石鼓于方坑,勾连交通。像这种较完整的建筑,在该村尚有六七栋,有的虽遭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基本已修复重现旧貌。据说,在过去这里还建有戏楼、风雨桥、宗祠、庙宇、牌坊、商铺,不过可惜的是如今只剩下一些遗迹。



九曲西流,又是旸霁村的一处奇妙风水,自村中到水口,九条弯曲的山泉小溪本势直西,却又奇妙般回头汇成旸霁水之后再西流,故风水学上称其为“九曲东流水”,即为鸭婆坑、凤婆坑、庵门口、亨脑坑、庞旮、蛇形坑、东坑背、红旮寨、土岩前的九条小溪。

此外,旸霁还拥有一条古驿道,这条驿道从村中穿过,是连接永丰和宁都的古官道,也是红军反围剿时期的重要通道。在驿道的东头,我们可以看到两座节孝牌坊,而在西头的村水口处,还有一座进士牌坊,等等这些牌坊都是一方历史的见证,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旸霁古村,还是宁都“反围剿”战争时一处红色圣地,这里曾是红一方面军的驻地,胡氏宗祠是他们的居住地之一。时间回至1930年,毛主席、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红一方面军总部两次进驻阳霁,部署和执行第一次反“围剿”战争,其中一次战役中,他们指挥部队向敌军主力发动总攻,活捉了敌前线总指挥张辉瓒,俘获了官兵九千人,缴获了大量武器。



虎头山,又名虎头岭,位于大沽乡旸霁村境内,这里古道纵横,水泥公路四通八达,海拔约1000余米,毗邻武华山、莲花峰等人文胜地,四周森林茂密,青松葱茏,苍翠欲滴,奇峰怪势,险崖深壑、淙淙流泉,样样俱备,般般称奇。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在虎头岭,有一座胡氏先人建造的余庆古亭,庆云在望,蔚为壮观,此处汇聚着诸峰龙脉,群山环拱,亭子的周围还有世界珍稀物种千年古树群——红豆杉相拥映衬,更添几多深邃意境。


据考证,红豆杉是第四世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也是恐龙时代的植物,在地球上生长了二百五十万年,享有植物王国的“天然活化石”之誉,野生天然南方的红豆杉,因其资源稀少,被列为世界珍稀树种加以保护,红豆杉扮靓了虎头岭,为虎头岭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大沽乡,风景还有很多,永远写不完,无论对历史爱好者,还是自然探索者,来说这里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尤其是在旸霁村,小小一隅之地,更是可以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还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交织共融。



——以上部分图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删。

虔城推荐
探索发现生活的美,推荐有价值、有意义的阅读,感谢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