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笨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捷径。

情感   文化   2024-01-27 08:04   湖南  

🎬《宫崎骏:十年一梦》


正文共:1438字
预计阅读:4分钟

有了GPT之后,我已经很少自己从头开始写方案了。

有了随时都可以自动翻译的插件,我已经很少直接阅读英文原文了。

我总是寄希望于去寻找更高效、更快速的工作学习方法,便捷插件工具。

殊不知,没有捷径的笨方法才真正锻炼自己的本事。

许多技能不是天生就会,而是越练越会的。

科技带来的便利,只会让我们逐渐丢掉原来的本事。

因为许久没写字了,导致现在总是提笔忘字;有了手机翻译词典,就再也不愿意死记硬背单词了。

但当你本来对写方案就一知半解、半熟不熟的时候,你用GPT帮你写,那你永远也练不出写方案的能力,永远都是一知半解。

昨天我在火车上,正去往一个陌生的地方。

我突然意识到,要是这个时候我的手机掉了,我甚至不记得任何一个人的电话号码,不知道该拨打给谁。

我们把记忆存储外包给了手机。

前段时间我还沾沾自喜于自己创建的“第二大脑”:把所有知识点都存起来,以便于我需要用到的时候能够快速搜索到。

的确,这极大地方便了我的创作过程。

当我要写主题为 「焦虑」 的文章,我都会先去我的笔记里搜索一下相关的记录、知识点、我看过的文章书籍。

整巴整巴,再添油加醋一下,一篇文章就诞生了。

如果是一个全新的,我之前根本就没有记录过的话题,比如 「科技降智」

我会马上去Google一下,有没有类似的文章供我参考参考。

遇到什么问题,想不起来了就会马上去搜索;忘记刚做了什么,马上搜一下和朋友的聊天记录。

而记忆的完成,是需要将信息通过从短时记忆加工存放到长时记忆中。

而我早已把加工的过程省略,直接将信息复制到笔记里,一键保存。

于是记忆力越来越差也就成为了必然。

在写字还刚刚盛行之时,苏格拉底表示,只有“头脑简单之人”才会认为书面记录“胜过同样内容的见闻和回忆”。

通过口头演说“铭刻在学习者灵魂中的智慧词句”远远胜过用墨水写下的字词。

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

他提出,书写以外部符号替代内部记忆,让我们面临变成浅薄思想者的危险,阻碍我们达到真正的智慧和幸福。

或许我们不该纠结于到底要不要记录下来,或者创造第二大脑。

而是问问自己,你的目的有没有达到?

你想思想变得有深度,本质不是你读了多少书,而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自己置于思考的状态当中,带着问题去生活。

那些弥漫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认为是学习的学习,才真正塑造我们的三观。

你想锻炼演讲能力,那不应该只是看有什么演讲技巧,而是直接去演讲。

事实上,要形成新的做事模式并没那么容易,知道和做到之间相差十万八千里。

毕竟二三十年下来,我们都处于不愿意思考的大脑节能模式里。

九年义务教育的目的不是让我们变成一个更加智慧的人,而是你别管有没有用,直接背下来一定能拿高分。

前几天在看话剧的时候,剧中有一些触动我的台词,我是真的很想掏出手机赶紧记下来,生怕错过任何重要片段。

我忍住了,我选择先专注当下,认真看剧。

而让我忍住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没事,小红书上应该能搜到一些经典的台词,不记得再搜一下好了。😆笑死

END

每周六固定更新

情绪觉察|学习思维|心理知识|生命体验 

如果你想关注(监督我更新)的话

👇🏻👇🏻👇🏻

云不见推荐你阅读!

👇🏻👇🏻👇🏻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下就会了。

我们宁愿虚无,也不愿意去做看似积极的事情。(寻找终极快乐)

感谢你看到这里,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可以右下角点个赞/在看(不点也行🤔)

欢迎留言评论你的想法或在后台找我聊天!(不找也行🤔

云不见
⛏️ 每周挖点金矿给你📖 你一定能看见自己的影子✨ 因为你自己就是一座金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