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摄图网授权
▲ 杏林早报特邀主播〡随风
春天是万物复苏、气候渐暖的季节,但“倒春寒”这种季节性气候现象却常常让人感到寒冷,阳气受阻。
中医认为,春季是肝气旺盛的时候,人体阳气开始升长。倒春寒期间,外邪容易侵入,损害阳气,从而诱发风寒、感冒、心血管等多种疾病。
中医视角下的倒春寒
◎图片由摄图网授权
倒春寒带来的健康风险及中医辨证
◎图片由摄图网授权
外寒入侵使人体正气不足,表邪乘虚而入,引发风寒感冒。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发热、咳嗽、流清涕等。
中医常采用“辛温解表”法进行调理,如采用荆芥、薄荷、桂枝等中药来发散风寒。
🔸肝气郁结与阳虚症状
春季肝气疏泄功能旺盛,但倒春寒容易使肝气不畅,出现胸闷、情绪低落、消化不良等问题。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可选用柴胡疏肝散等方剂疏肝理气,帮助调理情志和气机。
🔸心血管不适
寒邪使得血管收缩、血流不畅,对于心脏病、高血压患者而言,容易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症状。
中医注重“温经散寒”,可适当选用桂枝、附子等温阳药材,配合针灸、艾灸等外治法,改善微循环。
日常防护——综合调理预防倒春寒
◎图片由摄图网授权
保持充足的睡眠对于调养阴阳、恢复体力至关重要。建议每天保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让体内气血充足,增强抵抗外邪的能力。
🔸适度运动
春季宜进行适度的户外活动,如户外散步、太极、瑜伽等温和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疏通经络。
但需注意,运动前后应做好充分的热身和保暖工作,避免因受凉而伤身。
🔸科学饮食
除了温补食材外,还应多摄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水果,保持饮食均衡。
中医强调“五味调和”,适量摄入酸、甘、苦、辛、咸等味道,有助于调理脏腑功能,促进气血平衡。
中医养生的精髓在于顺应自然、和谐生活。让我们一起迎接温暖春天的到来,活力满满地开启新的一年!
如果你觉得这些方法对你有帮助,别忘了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中医的智慧和方法。健康生活,从预防倒春寒开始!
正本清源讲中医
今天我们一起继续复习《零基础轻松学中医》书籍第75讲:血失常的病机。
复习思考题
血瘀可导致全身性病变,也可瘀阻于( )、经络、( )、官窍等某一局部,从而产生“( )”的临床表现。其症状以疼痛、痛有定处,( ),出血,紫绀,( )以及舌有瘀点、( )等为特点。
答案大家可以在留言区留言,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或身边人有用,请您点赞和分享,让更多人因我们的点赞和分享而受益。
🔸昨日问题答案
血瘀形成的原因很多,如气滞而致血(行受阻),或气虚推动无力;或痰浊阻于(脉络);或寒邪入血,(血寒而凝);或邪热入血,煎灼血液,使血液(黏稠不畅);或跌扑闪挫等,均可形成血瘀。
往期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