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正满不满——宁强文化人琐记·之一|单永贵
文摘
文化
2024-03-18 19:54
陕西
【题记】这是一篇二十五年前的旧作,所写六人,大多功成名就,德艺双馨。赵世钧先生获得汉中市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杜正满先生当选汉中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三人加入中国书协。文章记录了他们二十五前的奋斗历程,重新在网络媒体发出来,对年轻一代的宁强文化人,或许有些启示,仅此而已。
(一)正满不满
杜正满,字逊之,中国书协会员,陕西省书法院特聘书法家,汉中市书协第六届主席。个人艺术简历及作品入编《20世纪陕西书法简史》《新千年陕西著名书法家作品》《汉中市优秀人才名录》《百年汉中书画百家》等。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赛,并获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展三等奖、首届大字展三等奖等。
初次操刀为别人剁一坨豆腐块文字,就写下这么个不恭的标题,痞里痞气的,实在有伤读者诸君的味腺。好在正满兄和我都是从教师这条战壕里爬出来的光头百姓,不在乎我的不善修辞,也不会引起笔墨官司,任由我放肆一回耳。初识正满,是在文化馆地道似的走廊里,精廋精廋的,头发好长,一看就如我辈,空撑一幅臭架子,腹中无货,山间竹笋罢了。时间稍长,便品出一股清凉透人之风,有如板桥大师经络兀现的竹,散发铮铮骨气,显露与我辈不同的底蕴来。我是不懂书法的门外汉,一孔之见难免让大伙喷饭。杜正满书法作品
走进正满那间斗室,除一张床外,到处都是“书法”。墙壁、桌案、门楣、抽屉、沙发全都笼罩在墨香之中。他在营造浓郁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不敢懒惰,创作激情涌动,适时迸发火花。在这种氛围里,临习不辍。在浩瀚的古贴中寻找感觉,追寻古人的精神,修炼自己的悟性。在正满兄那里,我算是明白了“废纸三千”的真正含意。当然,他并非把业余时间和精力都用于动笔创作,他也常常进入一种沉思之中,在沉思中否定自我,在沉思中发现自我。难怪他说在这斗室中的八年,是他习书进展最快的八年。自幼喜欢书法的杜正满兄赶上八十年代那个摄人魂魄的文艺浪潮,习书习画东奔西突,少年轻狂之气毕现。居于宁西广坪避壤之地八年,沐浴广坪河清凉的朝露,谈诗论书尽情挥霍青春时光。以“二王”为宗上溯汉魏、下探明清,尤崇米芾。随着时光的推移,画是很少作了,习书却更加勤奋。正满兄的行草书灵气四溢,如清风扑面,秀竹挺立;又如林间小溪,狂放之间不舍温柔,坦荡之际不忘含蓄,深得米氏之精髓。看正满写字,象林间散步,自由任性,无拘无束,放得开,收得稳。他曾受周俊杰、赵世钧、梁新云、赵雁君先生指导,感悟颇深。他崇尚米书不囿于米书,徐渭、傅山、董其昌等诸家,都曾研习,真、草、隶、篆广泛涉猎。他写字就象他的为人一样,重友谊重真诚,重实实在在拈得起放得下的东西,轻名利浮华之风。他写作品,不达到自己满意绝不拿出来示人,象山鸡爱其羽般爱惜自己的笔墨。其作品多次发表于《书法报》、《书法导报》、《书法之友》、《书法艺术》等专业报刊。目前是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去年和今年,是他创作的丰年,第七届全国中青展,第四届全国书坛新人展他都入选,全国书法三大展被他攻下两片,委实不易。和正满兄交谈,常感到他那咄咄逼人的艺术激情,他那支龙蛇之笔,显然不满足小县城弹丸之地,注定要在广阔的艺术空间里纵横捭阖,纵情驰骋的。不满的正满兄正处在创作的高峰期,他有理由不满足现在的创作状况,不满足烫手的大大小小的获奖证书,不满足那些龙飞凤舞、走比如花的旧作。他有实力向新的高度冲刺,用平静的心态开创独具特色的艺术天地。对此,正满兄讳莫如深,我则拭目以待。纵观正满兄的书法作品,我读出了书法是当代人的一种抒情手段,而不是精神退却寄身的象牙之塔。愿书法与正满同行,一起经历风雨雷电,一起享受日月星辰。
单永贵,宁强大安人,1986年汉中师范学校毕业到乡村学校任初中语文教师,1997年调县文化馆任文学干部(后任副馆长)负责《汉源报》编辑工作,后在县委通讯组、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199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在《延河》《衮雪》《教师报》《陕西日报》《汉中日报》等刊物发表小说、诗歌、散文、纪实文学作品。
责任编辑:王化斌 苏晓莉
投稿邮箱:29081565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