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照亮世界
——从“孤读”者到领读者
〇杨安平
文化是一个地域的灵魂,书香可以让一座城市灵动雅致、博大深远。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身体走得太快了,需要等一等虚空的灵魂,而能够帮助我们走出精神困境的路径之一,就是读书。
有人说,一个人的气质和格局里,藏着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和遇见的人。于我而言,读书的意义不只是自我救赎,还在于职业使命,在于推动阅读的文化自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个人阅读逐步走向领读之旅,我的世界因此丰盈而辽阔。
诗书传家:阅读点亮人生
我生长于教师之家,受家庭文化氛围影响,从小便爱上了读书。
学生时代,我所读书籍从连环画、文学期刊到大部头著作,涉及文学、历史、医学等各种门类,内容颇为庞杂。纵深阅读的兴味,是被“四大名著”点燃的,后来陆续读完古今中外著作数百册,最难啃的要数繁体线装本的《东周列国志》,我却愈嚼愈觉有味儿。我沉醉于书的美好世界里,真正到了手不释卷、废寝忘食的地步,为此还闹出了不少趣事,比如吃饭看书误食大口辣椒而眼泪直流,走路读书跌倒在水田里弄成了落汤鸡,睡觉带着手电筒藏在被窝里偷偷看书……有时为了得到心仪的好书,冰天雪地里步行几十里去借阅,即便摔上几跤也乐此不疲,大有当年黄生借书的意趣。为了获得作为奖品的书本,在父亲的许诺下昼夜苦学,成绩不知不觉超出了别人许多,我美滋滋地拿到心爱的“宝书”时,父亲笑得比阳光还灿烂。
读师范时,阅读文选课陈小桐老师为我们推荐了许多名家名作,仅书目就列了满满两页。从那时起,我渐渐有了明晰的择书标准:读高品位的书,读启智润心的书,多读经典、原典。
1999年从教以来,我开始大量研读教育专著,反复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教学勇气》《民主与教育》《叶圣陶语文论集》《语文课程教学论》《于漪全集》《月迷津渡》等经典作品,随着理论积淀逐渐厚实,我的思想认知不断加深,迈上了专业发展的快车道。此外,我还对人文社科著作多有涉猎,尤喜历史和人物传记,畅读《绍兴十二年》《苏东坡传》《南渡北归》等论著数十部,透过书籍这面神奇的镜子,灵魂渐渐安顿下来,愈加清晰地找到了精神明亮的出口。我的书橱里现有藏书近2000册,每一本都是精挑细选的,它们就像一位位良师益友,默默陪伴着我度过漫漫岁月,给我以源源不竭的精神力量。
一路走来,我从青涩的乡村儿童成长为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是阅读让我拥有了这个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我也很欣慰,能够延续这种“耕读传家”之风,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体会到阅读和旅行的乐趣,上初中的儿子已读完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原本、《南渡北归》三卷本、《平凡的世界》《明朝那些事儿》《苏东坡传》《偷影子的人》等上百册中外著作,一天天成长为阳光向上、知明行雅的少年。
我相信,一颗书香浸润的心灵定然不会荒芜,坚持读书的习惯会陪伴他度过未来人生的春夏秋冬。
以文化人:书香润泽心灵
一个缺少书香润泽的城市,无法成为诗意栖居的家园;一所缺乏书香润泽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发生。我认为,分数决定学校的生存地位,而文化则决定着学校的内涵品位,学校首先是一个文化阵地,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
作为语文教师,我十分重视学生读写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一直坚持组织学生每节课前读书分享,每周一节课外阅读课,每月一次读写主题活动,每学年共读至少五部名著,每位学生订阅一种报刊。我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取向,鼓励他们博览群书,指导写读书笔记和随笔,并通过好书荐读、读书沙龙等方式共享阅读成果,为学生心灵播下文学的种子。除了语文教材指定的必读书目,我还为学生《我与地坛》《目送》《冬牧场》《云边有个小卖部》《偷影子的人》《追风筝的人》《狼图腾》等中外畅销作品,并通过读书演讲、读书沙龙等方式开展班级阅读分享,并将我自己的阅读体会与学生共享交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播下文学的种子。读书融入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他们在阅读中汲取到润泽生命的养分,建立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2011年,我担任宁强县铁锁关中学校长后,以新教育实验“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行动为抓手,不遗余力推进深度阅读。我们在校内设置开放式书吧三十余处,将上万册藏书“请出”图书室,分类摆放,定期更换,还争取公益机构捐赠图书5000余册,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们借阅;每周开设“三读一课”(晨读、午读、晚读和阅读课),保证学生每天读书半小时以上;开展全校性的经典诵读、诗歌朗诵、读书演讲、写作大赛等活动,每年四月举办读书文化节,创办“雁台”文学社和校刊,邀请古岛、子非、王化斌等本土作家进校园开展文学讲座,与县图书馆联合举行“经典进校园”“我为阅读代言”系列活动……人文阅读蔚然成风,学校多次荣获少儿书信写作和读书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书香铁中”被《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专版报道。
同时,我还在大力推进教师“分类阅读”,组织教学人员共读《教育的目的》《静悄悄的革命》等理论专著,后勤人员共读《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等育人故事,举行全镇教师读书演讲赛、诵读比赛,组织开展读书征文和随笔写作评选活动,为何峰老师的著作《野菊花》举行新书发布会,不断重塑教师职业愿景和精神追求,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了一大批功底深厚、教艺精湛的骨干教师。
示范带动:领读传承文明
朱永新先生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一个民族的文明传承和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都与国民素质的提升有直接关系。从犹太民族众多精英的培育经验中,我们能够真切感受到经典阅读的巨大力量,认识到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一个地域的灵魂,书香让一座城市博大深远。作为“全国书香之家”“陕西省书香之家”和汉中市阅读推广人,我多次参加市县全民阅读活动,参与发起宁强县“端午诗会”、“纪念海子逝世”诗歌朗诵会、诗人子非诗歌朗诵会,参加第三极诗歌节“南湖诗会”“西汉水(嘉陵)文学笔会”,与本土诗人共同创办诗歌民刊,被聘为县政协聘为文史撰稿员、宁强县诵读大赛评委,录制“让阅读点亮精神之光”专访视频,通过“杨安平工作室”“书香宁强”“汉中语文人”等微信平台推送美文上百篇,用读写实践助力“全民阅读,书香天汉”建设。
2019年以来,我先后建立了陕西省学科带头人工作坊、陕西省特级教师工作室,构建了教师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室(坊)的引领带动作用,以核心团队为领读者,辐射开展有目标、有规划、有梯度的“主题式阅读”活动,将专业阅读与课题研究、教师研修相结合,以读促研,以写促读,影响和带动了市内外各地数以千计教师参与读写研修,有力促进了市域内外教师专业成长。我先后承担专题报告近100场次,公开发表文章80余篇,主编或参编图书7部,以思想启迪智慧,以行动传承文化。从专业阅读走向跨界阅读,从阅读有字之书到无字之书,我和团队实现了由学养丰厚到精神丰盈的跃迁。因推动教师阅读的行与思,我被上海火柴公益授予2020年“阅成长年度火种奖”,2024年被评为《教师报》第二届“推动陕西阅读”十大教育人物。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的力量是无形的、恒久的,书籍是在时代浪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在这个充满诸多不确定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唯一能确定的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知识的力量,相信创新的力量。对经典阅读的坚守是一种美德,一种精神高标,当不少人将读书当成一种无聊的消遣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将其变成了高贵的生活方式,从而寻觅到时代困境下的突围之路。
全民阅读,教师领航,为自己而读,为他人领读,为世界共读。我相信,当推广阅读的烛火一程程传递下去,一个人的“孤读”就会变成无数人的“共读”,思想文化之光将会照亮整个世界,人们会因此找到另一个全新的自我。
ARBOR DAY
杨安平,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2018届马云乡村校长,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教学能手,汉中名校长。《教师报》第二届“推动陕西阅读十大教育人物”。
作者其他文章
【书香之家】我们家的书香之路(第三届全国“书香之家”杨安平家庭自述)
【书香】一位“书香校长”的“千千情结”|杨安平
【悦读】杨安平:在经典中行走
【絮语】红杨:在大地上自由行走多么幸福
【乡情】红杨:在老家过年(诗三首)
【行吟】初夏,与青木川的美丽约会|红杨
【世界读书日】杨安平:让阅读点亮我们的精神之光
【读书者说】为心灵减负|杨安平
【师者】“书香校长”杨安平的幸福坚守——陕西新闻广播教师节专访
【经典重读】《木兰诗》,从生活真实走向艺术真实 |杨安平
【书香】再谈读书|杨安平
【观点】尊重诗歌体性,走向多维整合|杨安平
责任编辑:王化斌 苏晓莉
投稿邮箱:29081565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