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宁强民歌,一朵绚丽之花|舟子
文摘
文化
2024-03-18 19:54
陕西
陕南民歌《大河坝里棒槌响》,歌词、曲调取材于宁强民歌,词曲作者分别杨涛、王安国,均为宁强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宁强民歌,一朵绚丽之花
——从《古代民歌一百首》到《宁强民间歌谣集成》
(文章原标题《民歌,民间文学的一朵绚丽之花》)
〇舟子
民歌是在社会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十分生动、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意志和愿望,也包含了丰富的民间智慧和情感。民歌(下里巴人)是相对文人创作的诗词(阳春白雪)来说的,它是人民口头创作的一种民间文学,全靠口耳相传。民歌有歌和谣两种形式,合乐配曲的叫歌,不合乐配曲的叫谣(即只有文字没有曲调的)。最近,读了《古代民歌一百首》,想起了宁强也是民歌之乡,便又重读了《宁强民间歌谣集成》等资料。从地域上来说,全国各地的民歌书中都有,也包括部分少数民族民歌。从内容上来说,民歌是时代和社会的一面镜子,书中的题材囊括了时代、社会、生活、劳动的各个方面,广泛而丰富,绚丽而多彩。它表达了人民对劳动的赞美、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期盼、对爱情的讴歌、对风俗的描绘、对英雄人物的称颂、对大自然和祖国山河的敬畏和热爱之情。在民歌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反压迫、反剥削、反奴役、反侵略的愤怒歌声,这些民歌既表现了对封建统治者及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和压迫的憎恨与反抗,又表现了对农民起义军及将领的爱戴,还表现出了对外国侵略者的仇恨和蔑视。在这些民歌中,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强大的力量和必胜的信心,民歌像匕首和投枪,发挥了极强的战斗作用。从形式上来说,书中的民歌在艺术表现上也是丰富多彩的。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并发展了各种形式和体裁。句式上最早以四言为主,后来过渡到五言、七言,还有如曲子词、小曲和小调的长短句,字数上没有严格限制,但以五言四句和七言四句的短歌为多。然而民歌在艺术表达上非常灵活,它并不拘泥于已有的形式和体栽,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随时改变并加以突破。民歌在表达方式常见的结构有重叠(复)、铺陈、对比和问答等。重叠如《硕鼠》,一共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的形式抒发情感,并采用更换关键词语的方式深化主题,这种方式便于记忆和上口。铺陈有多种构成方法,如《陌上桑》里的“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就是按数目的顺序铺陈推进;如《江南》中的“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是按方向的顺序铺陈推进;还有如《子夜四时歌》《唱捻军》是按季节、月令来铺陈推进的。对比,可以望文生义,是从正反两方面来突出主题的一种方式,如《赤日炎炎似火烧》中的“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问答便是有问而答,或有答而问,就像对山歌一样,一问一答。在修辞上,民歌也有许多手法,最传统的、基本的手法是赋、比、兴,除此而外,为了使语言朗朗上口,具有音韵美,也使用叠字、谐音、双关和顶针等。多种形式和方法的运用,使民歌如山野的花朵变得鲜活、灵动、率真和绚丽多姿。民歌是民间艺术珍品,是珍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诗词的源头,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文学史上,有许多大家向民歌学习,从而使诗词有清新之风,并引领新的风尚,写出不少经典佳作。比如竹枝词,本是一种流传于巴、渝一带的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却把它拿来变成诗体,写组诗竹枝词十一首,如《竹枝词二首·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成为传世之作,对后代影响很大。可以说,民歌以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明快、声韵流畅等多姿多彩的表现手法,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哺育了中国各个时代的诗人及词人,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本书虽遴选了历代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优秀民歌一百首,也注重纵向(时间上从先秦到晚清)、横向(地域上全国各地民歌都有,包括少数民族民歌)的选取,大体反映了古代民歌的基本样貌,但因是普及本,容量有限,故在广度和深度上还不够深入。比如书中民歌多以精短的四句为主,最长的《孔雀东南飞》(我国古代民歌中第一首长篇叙事诗)也仅有353句、1765字,而汉族创世史诗《黑暗传》(七字一句,长达3000行)、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100多万诗行、2000多万字、170多部)、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60余部,长达10万余行)因篇幅和容量有限,自然没有收入;民歌选取的区域也仅有代表性,不够广泛。所以说读此书只能是浅尝辄止,浅层次了解中华传统民歌,要深入阅读、欣赏并研究民歌,便要求诸于其它更加厚重、广博的版本。说起古代民歌,就不能不说到现代的民歌。其实,民歌就在我们身边,一直就没消失,只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现代文明的冲击,具体说是农耕社会进入到现代工业文明社会,社会生活环境及生产劳动方式的都有极大改变,尤其是随着城市化的扩大、乡村的萎缩,加之现代社会传递信息和文化娱乐方式的冲击,原生态民歌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致使民歌越来越走向湮灭的边缘,并成为遥远而生疏的山野之音。我们宁强,也是民歌之乡,有着源远流长、异彩纷呈的民歌。过去这里山大林深,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山民文化生活匮乏,除平时红白喜事能偶尔轻松娱乐一下外,便是赶庙会看一台草台班子演的戏。而在生活和劳动中唱一嗓子民歌,抒发情感、排遣痛苦,也算是对平淡枯燥生活的调剂。平日大山里的人就喜爱唱民歌,“不唱山歌不开怀”,在高山旷野里畅开心胸,用高亢、粗犷的歌声,表达他们对劳动和生活的热爱,抒发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情怀,不正应和了他们喜歌爱唱歌的天性!宁强民歌的古老性、原始性、丰富性特点非常明显,有劳动歌、仪礼歌、生活歌、情歌、儿歌以及历史故事歌等多种,广泛流传在农人、背夫以及广大的妇女中间,反映着时代生活,民族特色浓郁,地域色彩鲜明,情趣诙谐,幽默含蓄。曲调委婉舒展,结构对称流畅,融合陇、蜀、秦、楚之风,感情柔和细腻,自然纯朴。唱法多样,或一人独唱,或两人对唱,少用假声,多用上下滑音及小颤音相结合的技巧,委婉、清秀而抒情,给人一种山风吹拂的感觉。随便举几个例子吧,让你感受下宁强民歌的美好和魅力。短山歌《抓把山歌满天扬》“抓把山歌满天扬,撒到田里变米粮;莫把山歌来小看,唱起山歌顶刀枪。”《草帽子来满天飞》“草帽子来满天飞,好久没有到一堆;说不完的知心话,淌不完的眼泪水。”《禅家岩,岩对岩》“禅家岩,岩对岩,大人碎娃穿草鞋;出门一阵山歌子,回家一背块子柴。”;长山歌如《十爱》“太阳当顶晒,听我唱十爱,从头一二爱起来。一爱姐的发,青丝一大把,梳个盘龙插鲜花。二爱姐的眉,好像笔画的,二龙抢宝不差一。三爱姐的环,金打银丝缠,两个须须吊两边。四爱姐的口,说话慢悠悠,这号冤家哪里有。五爱姐的手,乌云遮北斗,十个指拇像杨柳。六爱姐的身,身儿贵如金,赛过南海现世音。七爱姐的衣,红的套绿的,四个角角一样齐。八爱姐的裙,裙儿两个人,两个飘带两岸分。九爱姐的裤,裤儿青洋布,将将打齐踝子骨。十爱姐的脚,脚儿二寸多,走起路来踏软索。”;儿歌《斗虫虫,咬手手》“斗虫虫,咬手手,请我乖娃喝酒酒;酒酒醉,打瞌睡,黑了跟你外婆睡。”最后,再说下我背写民歌的心得。我觉得古诗词之类,包括民歌,对于我们这些年龄偏大爱遗忘的人,只有背写才能记得住也才有收获,光背诵不行,背过之后很快就会遗忘,阅读更不行,读过的东西转眼之间如飞过的鸟,了无痕迹。只有背写,才能记住并印象深刻。背写虽不轻松,耗时费力,也很枯燥,可你真正背写下来,便会刻在脑子里,对古诗词和民歌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也会有新的发现和乐趣。背写还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在记住内容的同时,还动手练习了写字(在这视频和网络时代,人们几乎都是用键盘敲字,极少捉笔写字),这大概是我学习古诗词和民歌一定要坚持背写的原因。①《宁强县民间歌谣集成》(宁强县文化馆1987年11月编印)②《宁强民歌集萃》(宁强县文史资料第16辑,宁强政协2019年3日编印)责任编辑:王化斌 苏晓莉
投稿邮箱:29081565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