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金牛道(宁强段)保护利用专题调研顺利开展

文摘   2024-10-22 17:33   陕西  

2024·10

陕西·宁强

金牛道(宁强段)保护利用专题调研

顺利开展

考察七盘关遗址 郑小兵 摄

金牛道初名“石牛道”,由秦王伐蜀时石牛粪金、五丁开关的故事得名。至唐代在今大安镇设立金牛县,遂称“金牛道”。秦汉时期金牛道路线为:自汉中勉县(古沔阳县、西县)西南行,经宁强县大安镇(古金牛驿)、阳平关(古阳安关、关城),自燕子砭(古青乌镇、除口戍)西南渡嘉陵江,由广坪、金山寺抵白水关,沿白龙江到昭化(古葭萌),溯清江河西至沙溪坝,顺大剑溪峡谷上,越剑门关经武连驿抵梓潼,历绵阳(古涪城)、广汉(古雒城)至成都。唐宋时期变为:自勉县、宁强大安至燕子砭(古青乌镇)后不渡嘉陵江西南行,而折南沿嘉陵江东岸直抵广元明清时期变为:自宁强大安镇西南之烈金坝(元金牛驿)折南,经宽川铺、五丁峡(亦称金牛峡)越五丁关,过柏林驿、宁强县城、牢固关、黄坝驿,翻七盘关入蜀,经转斗铺、中子铺至朝天岭、明月峡,接唐宋金牛道。时至今日,108国道基本沿明清金牛道路线修建。宁强境内金牛峡、金牛驿、石窝金、金堆铺等地名都与金牛道有关,历代文人墨客在也留下了许多关于宁强金牛道优秀诗篇。近年来,秦蜀古道申遗引起陕西、四川、甘肃各界的广泛关注,工作持续推进。   

10月18日,汉中汉文化研究院、宁强县委宣传部、宁强县地方志办公室、宁强县文联共同组织开展金牛道(宁强段)保护利用专题考察调研,来自陕西理工大学的专家学者和宁强县内文史研究人员、文艺家共20余人参加考察调研。

考察调研组一行,先后对宁强县境内七盘关、石峡关、西秦第一关、潭毒关、龙门洞、三泉县遗址、阳平关古渡、阳平关老街、烈金坝禹王宫旧址、烈金坝老街、五丁关摩崖石刻、祖师街摩崖石刻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

考察石峡关遗址 郑小兵 摄

乘车途中,考察组成员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汉中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考察时关于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指示。

考察中,考察组对七盘关、潭毒关等存在争议的历史地名结合所知历史文献进行了求证,对龙门洞、五丁关、祖师街相关摩崖石刻内容进行了辨析,对龙门洞栈孔用途进行了推测,对阳平关老街历史文化街区打造、烈金坝传统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进行了展望。

考察潭毒关遗址 郑小兵 摄

陕西理工大学图书馆馆长、汉中汉文化研究院院长李宜蓬教授表示,未来汉中汉文化研究院将与宁强文化界共同努力,聚焦以汉源为代表的汉水文化、以金牛道为代表的蜀道文化以及宝成铁路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持续开展调查研究,发掘宁强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学术研究和文化普及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为宁强的文化建设和文旅产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考察龙门口栈孔、嵌壁石刻 白玉超 摄
结合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大光在汉中调研秦蜀古道保护利用时,提出的一体推进秦蜀古道及沿线文物、古树名木保护,统筹秦蜀古道文化遗产与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深入挖掘秦蜀古道的文化内涵和多重价值,科学开发利用秦蜀古道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等工作要求。县委宣传部、县地方志办公室、县文联提出了持续深化汉江源头和秦蜀古道(宁强段)文化研究文艺创作成果征集活动,加大金牛道(宁强段)历史事件、地理变迁及历代诗词歌赋等文化遗产的研究力度,策划主题文学艺术精品创作,向有关方面提出开发旅游景点、研学路线和文创产品可行性建议等下一步工作重点。

考察五丁关石刻 王化斌 摄

县内文史研究人员、文艺家纷纷响应。县教研室退休教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周安表示,此次考察激发了自己研学文史的热情,增强探究本土历史的自信,文史的富矿和宝贝就在身边,要发挥自己的力量和作用,多研究多写作多宣传,讲好宁强金牛道的传奇故事,讲好宁强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故事。

考察组在西秦第一关 黎德华 摄


“书香宁强”相关文章链接
【品读】金牛古道演变考|孙启祥
【拾遗】金牛茶马古栈道蜀门遗址发现记|韩星海
【钩沉】宁羌在蜀道中的地位和作用|周凯
【故事】宁强老地名(之四):县城和古金牛道|舟子





责任编辑:王化斌  苏晓莉

投稿邮箱:290815653@qq.com

书香宁强一个专注于阅读的微信

觉得不错请点“在看” 

书香宁强
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宁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