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炎院士 | 医生·护士·疾病·美学(上)

健康   健康   2024-09-06 07:01   北京  

点击箭头处“人卫中医”,关注我们哦!!


中华传统文明讲仁德、尚和合、无朴纯素、顺应自然,是社会人群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也是维护家国民族和睦,团结图强拼搏,勇于实践的保障。医生、护士与患者是具有特定意义的群体,生活在物质技术、精神意志、人际社会三维结构的复杂巨系统中。每逢瘟疫流行、灾害肆虐,中国的医护工作者挺立第一线,救民于水火,未见民族大迁徙。中国医护工作者舍身救人的风格是民族繁衍生息的至臻瑰宝。医药学始终在进步,也逐步完善和更新。自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全球流行以来,武汉大疫荼毒,亦涉及华夏大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政令德化”,举国动员,万众奋斗,坚持中西医结合,把握物质、精神、体制综合平衡,取得了全方位阻击疫情的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同时冶炼、培育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道德情操,展现出明明德、致良知的心灵美,擢升了人性格局的生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进入21世纪,重塑医学人文精神,叙事医学的引入与推广,回归复兴医学是人学,仁者爱众人,仁德、仁义、仁心、仁术,跳出物役的陷阱,重人伦教化,依新儒家义利事功,服务民生而天道酬勤。







学用叙事医学落实仁德和合的理念
叙事医学的主题思想是尊重、关爱患者,积极认真去探索疾病这种独特的人生经历的美学。人染病负伤必然痛苦,以平常的心态忍耐并不容易,需要一种自觉性才能接受。每当患者病情加重或面对不治之症时,给予人生无助、焦虑、抑郁、恐惧,威胁生命的剧痛则期盼人离难而难离身的绝望,将会给人带来反思人生的契机。医务工作者介入疾病的诊疗,认知理解患者忍耐克难的自觉,以归属感、同理心与患者合为,构建道德共同体,共同反思描述对“生”的渴望、对死的自觉,尽心竭力去做未竟的事情。这种表达出叙事医学的作品对疾病状态美感的体验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它来自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的亲身体验,再现了身处困境的心理感受,包含有丰富的病痛与生命博弈的隐喻,也强化了医患主体间良性互动的成就,这就是肇始人文社会的美学。
叙事医学重归医学人文理念,从患者与医生、护士的和合平衡来理解疾病带来的痛苦,其本质是一种社会人群关系性的医学,是医学人学的分支、细化与系统化,它贯穿于医学实践的全流程。叙事医学将以往医案学(案例)教学中丢失的或隐喻的信息,包括医患对“痛苦”“拯救”“领悟”“信仰”和医护的同理心、职业精神的补充、完善与更新。叙事医学复兴医学人文,把生物医学模式丢掉的、淡化的东西找回来。叙事医学既关注个体的独立性,又构筑群体的医患道德共同体。当下面对大科学、大卫生、大数据、高概念的新纪元,力图走出医学的困境,跳出物役的陷阱,结合中国的国情,以历史范畴基于儒家的和合与道学的无朴纯素,儒道互补的理念融入叙事医学的诊疗实践。格致学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格物即正事,欲事立必须事上炼,方能事成功。强调在诊疗过程中体现“仁学”。仁心泛爱众为至要,是形而上学之道,仁术需把握、聆听、再现、归属、反思的叙事技巧是形而下的技艺。仁心仁术结合则成仁德,仁德是生命的动力,大德系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知行合一。公德按新儒学派倡导义利事功,医者服务民生可以“天道酬勤”。礼归于仁,礼者重在调节,“和而不同”是终极理想。只有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和合共赴苦难,自觉坚韧地抗病,共建仁德和合的信念,追求以平为期的生存。对医护抚慰心灵、提高精神境界,对患者获得“人离苦难而难离身”的愉悦。或以仁者寿,死而不亡者寿,安然走完人生之路。医生、护士、患者的仁德和合是多么令人感慨的实践美学,反思之后的平行病历为人生哲学、社会学增添了重大成就。

THE

END


【本文选自《王永炎中医药学科论,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商洪才,王燕平,张华敏,杨洪军,张志强。扫描下方二维码可查看本书详情。】

长按上方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进入购买



随手点个【在看】传播健康、分享知识~~~

人卫中医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药中心主办。关注人卫中医,领悟岐黄真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