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强渡乌江模范连”

文摘   2025-02-06 00:40   北京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于201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行驶在装备方队最前面的是战旗方队。
率领战旗方队接受检阅的是五大战区的指挥员。
在五大战区指挥员引领下,载着100面荣誉战旗的猛士车缓缓驶过天安门。
此次编组战旗方队,从各军兵种和武警部队荣誉功勋部队遴选参阅代表,表达对各个时期战功卓著部队的敬仰,激励全军官兵保持和发扬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战斗作风和优良传统。
此次阅兵编组战旗方队,集中展示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荣誉功勋部队的战旗,增强阅兵活动的历史纵深感厚重感,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对荣誉功勋部队的始终铭记,对优良传统作风的接续传承。
这些战旗是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从全军部队遴选确定,东南西北中五大战区各24面,主要来自陆军、海军、空军、联勤保障部队和武警部队五个军种,共120面荣誉战旗,其中100面正式受阅。
一面战旗就是一部史诗,告诫中华儿女不要忘记党和军队走过的苦难而光辉的岁月。也是为表达对各个时期战功卓著部队的敬仰,激励全军官兵保持和发扬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战斗作风和优良传统。
如今,120面战旗被细致地折叠好,转交给军事博物馆收藏;但战旗的任务,远远没有结束。
120面战旗背后的精神故事,将激励我们更好地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量。
【强渡乌江模范连】荣誉称号部队为原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第2师4团1连。
1928年4月28日,朱德率领南昌起义部队与毛泽东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两大起义军被整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参谋长王尔琢,政治部主任陈毅。红4军下辖:
第10师,是由南昌起义部队改编而成的,师长朱总司令兼任,党代表宛希先;第10师下辖第28团(团长王尔琢,党代表何长工;第1营营长林彪;第2营营长是袁崇全;第3营营长肖劲);第29团(团长胡少海,党代表是龚楚)。
第11师,是由秋收起义部队改编而成的,师长是毛泽东兼任,后来改由张子清担任,党代表是何挺颖;第11师下辖第31团(团长朱云卿,第1营营长陈毅安;第2营营长伍中豪);第32团(团长是袁文才,副团长是王佐)。
1928年12月,彭德怀带领红5军主力部队与红4军在井冈山会师。红5军缩编为红4军第30团(团长黄公略),彭德怀兼任红4军副军长。
红30团是到达井冈山的红5军部队,红5军的其余部队还分布在各地,所以红5军番号还保留,所以此时彭德怀是红5军军长兼红4军副军长。
1929年初,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地区进行围剿,此时井冈山上的红4军共5个团(28团,29团,31团,30团,32团);朱德与毛主席带领红4军主力三个团(28团,29团,31团)外线作战,彭德怀带领红30团与红32团坚守井冈山。
随后面对敌人强大的进攻,井岗山失守,黄公略率领红32团退到江西南部,朱德与毛主席率领28团,29团,31团退到福建西部,同时将三个团改称为三个纵队:第1纵队(28团);第2纵队(29团);第3纵队(31团)。
1930年1月,红四军第3纵队(31团)抽调4个连作为基干部队,配合福建西部龙岩、上杭、永定、连城四县地方武装组建了红12军,军长伍中豪,政委谭震林。
1930年1月,黄公略的红32团配合江西南部东固、延福的地方武装组建红6军;红4军将第3纵队的即红31团主力划归红6军建制,后来红6军改称红3军,军长黄公略,政委陈毅
1933年红军整编取消军级建制:
红3军改编为红1军团第1师,红31团沿革部队编成红1团;红12军整编为红1军团第1师第2团。
红4军第10师、11师和红22军第64师合编为红1军团第2师师长徐彦刚,政委胡阿林,参谋长曹里怀,政治部主任刘亚楼),红28团沿革部队第10师编成红4团红29团沿革部队第11师编成红5团。
红1军团第2师第4团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下辖3个营与1个机枪连,每营3个连。
红4团1营,由10师红28团编成,前身为北伐时期组建的叶挺独立团1营;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后改编为井冈山红4军28团1营。
红4团2营,由10师红29团编成,这是井冈山老红28团2营,最早成立于1928年4月。
红4团3营,由10师红30团编成,最早前身为红4军1纵3支队,成立于1930年6月。
1934年红军长征时,红1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下辖三个师:
红1师,师长李聚奎、政委赖传珠;
红2师,师长陈光,政委刘亚楼;
红15师,师长彭绍辉、政委肖华。
此时,红1军团红1师是毛主席秋收起义的老部队,红1军团红2师是朱德元帅南昌起义的老部队。
红4团在红1军团2师建制内随中央红军此征。
红3军团红4师,师长洪超,政委黄克诚;红5师,师长李天佑,政委钟赤兵;红6师,师长曹德清,政委徐策。
红5军团红13师,师长陈伯钧,政委罗生民;红34师,师长陈树湘,政委程翠林。
红8军团红21师,师长由军团长周昆兼,政委由军团政委黄甦兼;红23师,师长孙超群,政委李干辉。
红9军团红3师,师长由军团长罗炳辉兼,政委由军团政委蔡树藩兼;红22师,师长周子昆,政委黄开湘。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的湘江战役中,中央红军以巨大代价突破湘江,人数锐减至3万,但国民党“追剿”军仍在步步逼近。
12月18日的黎平会议,博古、李德等“赴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意见被否决,红军确立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决策。自此,红军挥师进军黔西北,连克多个城镇,于13天后抵达瓮安县猴场镇,准备渡过乌江。
要实现这一战略意图,首先要突破乌江天险。
12月29日,红1军团兵分两路突进乌江,此时,国民党军吴奇伟、周浑元两部正快速向中央红军展开追击,红军必须在敌重兵到达之前,迅速渡过乌江,向遵义靠近。
在此紧要关头,12月31日下午至次日凌晨,号称“转折前夕”的猴场会议在乌江南岸的瓮安县猴场召开,会议指出:建立川黔边新苏区根据地,首先向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进军,然后向川南发展,是目前最中心的任务。
猴场会议,使得红军由撤离苏区以来的消极避战变为积极作战,主动出击。
1935年1月1日,红1军团第2师进抵乌江南岸,其前卫4团逼近乌江界河渡口,进行火力侦察,准备渡江。
经过火力侦察,黔军在江界河渡口防守严密,在其渡口上游小道则疏于戒备,于是红2师制定了佯攻渡口大道,主攻上游小道的作战方案。
1月2日上午,红1军团第2师第4团以1营1连为主在各连队挑选出了18个能攻善守、水性好的干部战士,组成了渡江突击队。
为稳妥起见,团长耿飚先从18勇士中挑出了7人,由第3连连长毛振华率他们拉着一条绳索游到对岸,以便接应后续部队武装泅渡。但当8勇士泅渡到江道的三分之二时,被敌人发现,一阵猛烈的炮火,8勇士牺牲1人,其余7人被迫返回。第一次强渡以失败告终。
白天强渡不行,红4团决定实行夜晚偷渡,工兵迅速赶制双层竹筏。组织18名勇士乘竹筏在江界河新渡口偷渡。但由于水流太急,黑夜里无所指向,第一次偷渡只有毛振华等5人所乘的竹筏划向对岸,上岸后毛振华和战士们潜伏在石崖下。
1935年1月3日凌晨,军委副参谋长张云逸亲往红4团传令:敌薛岳兵团已抵近,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迅速渡江。
红4团政委杨成武立即召开团党委紧急会议,决定第三次渡江,由1营出动60多只竹筏,以1连为尖刀连,进行大规模强渡。
1月3日拂晓,趁着晨雾,红军渡江突击队再次以竹筏渡江。在老渡口仍以小部佯攻,由军委工兵营架浮桥吸引敌人;而在上游新渡口,赶扎的60多个竹筏严阵以待。
在老渡口的佯攻进行到白热化时,上游新渡口的强渡开始了。
在密集的火力掩护下,三个先导竹筏上的17名勇士们齐向敌岸划去。敌人拼命向渡筏射击,两岸火力激战正酣时,头天晚上偷渡成功的毛振华几个人突然在敌军抵抗线脚下的石崖里窜出,贴着敌军阵地对敌人进行机枪扫射、手榴弹爆破,迅速占领了敌军的抵抗线,接应强渡竹筏上的红军战士迅速登岸。
接着,后面的竹筏陆续放了过去,4团1营迅速强渡上岸,并抢占了几个高地。但随即防守乌江的黔军投入了一个营的预备队发起反击,迫使1营退守江边,形势十分险恶。
在这紧急关头,一直坐镇团指挥所的师长陈光调军团炮兵前来支援,并亲自指挥炮兵连连长、神炮手赵章成连打3发炮弹。红军趁势反击,将敌击退。与此同时,红军干部团工兵连、工兵营合力在渡口架设浮桥,由一个个竹排连接而成的浮桥迅速向对岸延伸。
至此,敌人号称固若金汤的乌江天险被突破了。
与此同时,红3军团、红1军团、红9军团分别在茶山关、洛旺渡、水口渡、回龙场等渡口强渡乌江成功,一举突破敌人的乌江防线。
至1月6日,红3军团3000多人马全部渡过乌江,红军全线突破敌人设置的200余里的乌江防线,至此,红军突破了乌江天险。
红军突破乌江,成为红军长征以来取得的第一个较大胜利,把国民党军数十万追兵甩在了乌江以东及以南地区,让红军实现从消极避战到主动出击,开始扭转被动挨打的局面,也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前提条件。
为了表彰突破乌江的勇士们,红1军团授予红4团3连连长毛正华三等红星奖章;授予1营营长罗有保、2连连长杨尚坤、指导员王海云、青年干事钟锦友、2班班长江大标、3连连长毛正华、3班班长唐占钦,机枪连连长林玉,侦察连连长王友才,以及战士王家福、刘昌洪、钟家通、朱光宣、林文来、刘福炳、罗家平、丁胜心、温赞元、孙明、羽辉明、曾传林、赖采芬等22人“突破乌江战斗英雄”称号,
授予红2师红4团1营1连“强渡乌江模范连”荣誉称号。
1935年9月,在突破天险腊子口的战斗中,1连连长毛振华率领1连突击队攀上绝壁,迂回到敌人的背后发起攻击,上下夹攻,一举攻克腊子口。此次战斗使中央红军赢得了险关之战,全盘走活,打通了继续北上的道路。
毛振华曾担任过贺龙的警卫员,参加过南昌起义,在长征途中屡立奇功,是红军中人尽皆知的“虎胆英雄”。突破乌江时率先过江的是他,隐蔽接敌出奇制胜的是他,夺取腊子口的英雄1连连长是他,强渡湘江、四渡赤水、两克遵义、飞夺泸定桥等战斗都有他的身影。
他几乎经历了中央红军长征路上所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战斗,是红星奖章的获得者,被尊称为全军无冕战斗英雄,中央红军中没有人不知道他。
红军突破乌江后,他由2师4团1营3连连长改任1连连长,是整个红军长征队伍的最前锋。
1935年10月14日,红军的虎将,共和国未来的将星毛振华在河连湾战斗中光荣牺牲,全军震动!
荣誉战旗名称:强渡乌江模范连
授旗时间:1936年10月
授旗时战斗序列中国工农红军红1军团红2师红4团1营1连
授旗领导机关:中国工农红军红1军团
授旗前后主要战斗序列沿革:源于1924年11月“孙中山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1排。
1926年1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1营1连;12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4军25师73团1营1连。
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同年11月21日改称国民革命军第16军47师140团1营1连。
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同年4月28日,井冈山会师后改称工农革命军第4军10师28团1营1连。
1929年3月15日,改称红军第4军第1纵队1支队1连。
1930年8月23日,红军第一方面军成立,为第1军团4军1纵队1支队1连;10月7日,改称红军第一方面军第1军团4军10师28团1营1连。
1932年3月12日,改称红1军团第4军10师28团1营1连。
1933年6月7日,整编为红一方面军红1军团红2师红4团1营1连。
1935年8月6日,改称红一方面军第1军4团1营1连;同年9月12日,改称红军陕甘支队第1纵队4大队1营1连;同年11月3日,恢复称号为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2师4团1营1连。
1937年8月25日,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5团1营1连。
1941年2月2日,改称新四军3师7旅1营1连。
1946年1月4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第3师7旅1营1连。
1948年1月1日,改称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16师46团1营1连。
1948年11月,改称第四野战军第43军127师379团1营1连。
1949年6月21日,改称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第43军127师379团1营1连。
1961年8月,第43军撤销番号后,该连为广州军区直属第127师第379团1营1连。
1968年9月,归建重建的陆军第43军,为第127师第379团1营1连。
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该连在战斗中英勇顽强,表现出色,战后被广州军区授予“阻击英雄连”荣誉称号。
1985年10月,第43军番号撤销,该连改编为济南军区第54集团军第127师第379团1营1连。
和平建设时期,该连完成了98年长江抗洪抢险、“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演、汶川抗震救灾等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
2017年4月军改,127师379团与装甲团合编为为中部战区陆军第82集团军某合成旅;“强渡乌江模范连”改称为中部战区陆军第82集团军某合成旅某合成营装甲步兵1连。
(本文所发布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公开资料,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息陬孔猛
缅怀部队时光,眷恋绿色军装。难忘军旅生涯,无悔青春芳华。知遇天下战友,共享部队荣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