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长城中队”

文摘   2025-02-02 00:59   山东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于201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行驶在装备方队最前面的是战旗方队。
率领战旗方队接受检阅的是五大战区的指挥员。
在五大战区指挥员引领下,载着100面荣誉战旗的猛士车缓缓驶过天安门。
此次编组战旗方队,从各军兵种和武警部队荣誉功勋部队遴选参阅代表,表达对各个时期战功卓著部队的敬仰,激励全军官兵保持和发扬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战斗作风和优良传统。
此次阅兵编组战旗方队,集中展示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荣誉功勋部队的战旗,增强阅兵活动的历史纵深感厚重感,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对荣誉功勋部队的始终铭记,对优良传统作风的接续传承。
这些战旗是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从全军部队遴选确定,东南西北中五大战区各24面,主要来自陆军、海军、空军、联勤保障部队和武警部队五个军种,共120面荣誉战旗,其中100面正式受阅。
一面战旗就是一部史诗,告诫中华儿女不要忘记党和军队走过的苦难而光辉的岁月。也是为表达对各个时期战功卓著部队的敬仰,激励全军官兵保持和发扬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战斗作风和优良传统。
如今,120面战旗被细致地折叠好,转交给军事博物馆收藏;但战旗的任务,远远没有结束。
120面战旗背后的精神故事,将激励我们更好地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量。
【长城中队】荣誉称号部队为原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平北军分区40团2连。
1938年5月,八路军为开展冀东敌后游击战争,创建以雾灵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以第120师宋时轮雁北支队晋察冀军区的邓华支队于平西地区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宋时轮任司令员,邓华任政委;辖第11、第12支队和独立营、骑兵大队,共5000余人。
6月8日,第4纵队由平西出发,取道平北,向冀东挺进;随后第4纵队留下第12支队第36大队和骑兵大队,由八路军第4纵队政治部主任伍晋南率领在平北坚持游击战争,主力继续东进。
1938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冀热察挺进军,担负继续开辟平西、平北、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任务。
1939年2月7日,由八路军第4纵队和冀东抗日武装正式组成冀热察挺进军,归晋察冀军区领导,萧克任司令员,程世才任参谋长,伍晋南任政治部主任。
八路军第4纵队番号撤销,其第11、第12支队和冀东抗日武装依次改编为冀热察挺进军第11、第12支队和冀热察抗日联军,共5000余人。
1939年11月,冀热察挺进军将第11支队与房涞涿游击支队编为第6、第7团;第12支队及平西游击支队一部编为第9团冀热察抗日联军及平西游击支队一部编为第10团;由冀东调到平西整训的部队编为第12团;冀东包森支队编为第13团
1940年4月,冀热察挺进军第10团进入平北,与地方武装一起创建了昌平、延庆、怀柔、密云4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12月,成立了中共平北地委,段苏权任书记;同时成立晋察冀军区北平军分区司令员程世才,政委段苏权。
1943年后,平北军分区改称晋察冀军区第12军分区,司令员覃国翰,政委段苏权;刘道生任中共平北区委书记。
平北抗日根据地同冀东抗日根据地互为犄角,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北岳区、冀中区和平西区的巩固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所谓平北地区,也就是北平以北,以海陀山为中心,京承铁路以西,京张铁路以北,长城内外15个县的广袤区域。
平北地区为北京门户,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时期这里又处在“华北”“蒙疆”和“满洲国”三个伪政权的接合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只有建成平北抗日根据地才能使平西、冀东两块根据地连为一体,才能真正把尖刀插在敌人的心脏上。
1940年1月3日,中共冀热察区党委决定设立中共平北工作委员会,王伍任主任,由冀热察挺进军第9团8连和地方县区干部20多人(其中有2名县长)加上原在沙塘沟发展的30多名游击队员,共100多人组成平北游击大队;由大队长钟辉琨、政委刘汉才率领游击大队,担任第三次挺进任务的第一梯队和先锋,掩护着平北工委、昌延联合县的二十名党政干部,从平西出发,冒着严寒过南口、越长城,抵达平北地区位于大庄科的“后七村”一带。
后七村:即里长沟、慈母川、董家沟、霹破石、景而沟、沙塘沟、铁炉村七个村,原属昌平,因在十三陵的后山,故俗称后七村。
从地图上看,这七个村的排列与北斗七星颇为相似,身处高山峻岭下、深沟大谷中,成为抗日游击队活动的理想之地。
1月5日,昌延联合县政府在霹破石村宣告成立,胡瑛任县长,徐智甫为工委书记。
成立了昌平延庆联合县后,平北游击大队大队长钟辉琨即派王子华、周之均二人从后七村到海陀山开展工作。王子华、周之均二人以收购羊羔皮和活羊为掩护,秘密串联成立了抗日救国会。
1940年4月,苏梅接任平北工委书记,率冀热察挺进军军部警卫连进入平北,工委由昌平的后七村转移至海陀山区;此时为适应斗争需要,平北游击大队升格为游击第1支队,刘开锡任支队长,钟辉琨任政委,成为开辟平北西部地区的主力。
7月,建立中共平北地委和平北专员公署,分别直属中共冀热察区委和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领导,苏梅代理地委书记,张致祥任专署专员。同时,正式成立平北军分区,隶属晋察冀军区冀热察挺进军,以程世才为司令员(不久由覃国翰继任),段苏权任任政治委员。从此,平北游击根据地和抗日武装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日益发展壮大起来。
1942年2月,晋察冀军区决定取消冀热察挺进军番号,在平西、平北、冀东成立军分区;平西为第11军分区,平北是第12军分区。冀东是第13军分区,均归晋察冀军区直接指挥。
1942年4月25日在前孤山村40团成立建团仪式的合影;左起邓典龙,钟辉琨,阎子庆,陈金。
1942年4月25日,平北游击第一支队在前孤山村改编为平北军分区40团。团长钟辉琨,政委王启刚,副团长邓典龙。
1944年4月,河北省龙关、崇礼、宣化联合县在黑土沟召开区以上干部会议。由于汉奸告密,600余名日伪军企图偷袭我黑土沟,抓捕开会干部。
负责掩护开会任务的晋察冀军区平北军分区40团2连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迅速抢占猴儿山有利地形,与日伪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猴儿山位于黑土沟村西南,古长城即沿其主峰东西方向延伸,是黑土沟附近山村的天然屏障。
4月7日夜,侦察得知敌情后,40团2连党支部决定除留侦察警戒分队继续监视敌人外,连队主力则迅速迅速撤往霍家洼接应开会人员向北转移,以摆脱敌人。如情况紧急,则迅速抢占并坚守猴儿山,而后待机突围,甩掉敌人。
8日7时,连队官兵越过霍家洼通过长城时,发现三面受敌,部队按预定方案迅速占领了猴儿山,控制各制高点。
连长谢瑞带1排占领主峰;指导员王建书带3排占领中峰,其中,8班和9班位于主峰东南,7班前出到作为警戒阵地的1784.9高地,全连居高临下抗击敌人。
8日8时左右,敌200余人在火力掩护下,从长城北侧向我发起冲击。2连7班坚守阵地力战群敌,在8、9班机枪火力支援下与敌激战半小时,敌弃尸20余具,又退缩回去。此后,敌又数次冲击未成,连遭打击,士气大减。
12时许,敌又车载日军100余人和大炮,由南北两侧向我扑来,妄图从三面压缩,夹击我2连;14时左右,敌在炮火的掩护下再次向7班发起攻击。危急关头,连长谢瑞集中特等射手和掷弹筒、轻机枪组成火力队,放起排子炮,以急促火力又将敌人打了下去,敌伤亡惨重。与此同时,北面进攻之伪军也遭到8、9班痛击,退缩回去。
17时,敌人600余人在炮火掩护下,同时从三面疯狂向我发起第19次冲击。
主峰以东及北侧之敌,先后攻占猴儿山以北制高点及东侧烽火台地域。2连乘敌立足未稳,一面以火力抗敌,一面抓住战机在县武工队的协同下,组织3排突施反击,将敌击退,敌尸横遍野,不得不停止攻击。
2连在三面受敌,暂时得不到上级支援的情况下,依靠地方组织和连队党支部的坚强领导,机智、沉着、近战歼敌,艰苦奋战12小时,终于坚持到夜晚,掩护县区干部胜利突围。
这就是著名的猴儿山战斗。
这次战斗,晋察冀军区平北军分区第40团2连在7倍于己的敌人面前,毫不畏惧,英勇奋战,全连以不到30人的伤亡代价歼敌170多人,创造了华北抗战史上又一个以少胜多的战例,被授予“英雄长城中队”荣誉称号。

战后,40团2连被晋察冀军区授予“长城中队”荣誉称号。
此次战斗,连队7人牺牲,21人受伤,击毙敌军170余人;7班荣立大功;连长谢瑞、1排长鲁珍、7班长郭凤林荣立特等功
徐向前元帅在鲜红的奖旗上亲笔题写“长城中队”。
杨成武将军为在战斗中牺牲的七勇士题写“猴儿山英雄七烈士”纪念碑。
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但盘踞在张家口等地的日伪军拒绝投降。晋察冀军区第12军分区第40团接到平北军分区政委段苏权命令:火速赶到张家口以东青边口一带集结,准备参加解放张家口的战斗。
时间紧迫,40团一昼夜的急行军,无一人掉队,按时到达指定位置。
19日,段苏权政委在青边口召集了各团主要干部参加的战前会议:40团首先夺取敌人在牛洼山1180高地的阵地,扫清前进障碍,然后直取设在东山坡的日本驻伪“蒙疆政府”的大使馆,继而进攻市中心的铁路大楼,配合10团进攻火车站的战斗。
20日凌晨,40团迅速向张家口挺进。5时,部队到达张家口东边的牛槽洼山。牛槽洼山是敌人阻击我进攻张家口的一个“钉子”,只有拔掉它,才能为进攻张家口扫除障碍。
5时30分,40团发起攻击。2连、4连担任主攻。经过激烈战斗,牛槽洼山顶之敌除少数逃跑,其余全部被歼灭。
部队占领阵地后乘胜追击,1连、3连沿高地北侧直插东山坡日本驻蒙疆大使馆,当时日军已全部仓皇逃窜。我军迅速歼灭部分伪军残敌,占领了大使馆。2连、4连、5连直插太平桥东南地区。占领制高点后,各连迅速向市区进攻。12时左右,全部占领了清水河以东地区。
22日清晨,40团和10团再次向张家口发起进攻。
在强大政治攻势和军事压力下,伪蒙疆政府副主席于品卿以及张家口伪市长韩广森等700余名敌伪人员,全部缴械投降。
这场战斗,40团与兄弟单位激战3天,共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至此,张家口这座塞北重镇宣告解放。
8月25日,40团被晋察冀军区授予“张家口四十团”荣誉称号。
荣誉战旗名称: 长城中队
授旗年份 :1944年4月
授旗领导机关: 晋察冀军区
授旗前后主要战斗序列沿革:1940年1月隶属于平北游击大队。
1942年2月整编为晋察冀军区平北军分区第40团1营2连
1945年10月,改编为晋察冀军区冀察纵队第8旅第23团1营2连。
1946年6月,调归晋察冀野战军第2纵队第4旅改称12团1营2连。
1948年11月,改称华北野战军第8纵队第22旅第66团1营2连。
1949年1月,改编为第65军第193师第579团1营2连;4月,随第65军调归第一野战军建制。
1951年2月,随第65军入朝参战。
1953年10月从朝鲜回国一直驻防张家口。
1985年,改编为第65集团军第193师第579团1营2连。
2013年摩步193师以第577团、炮兵团为基础,整编为轻型机步第193旅;
以第579团、装甲团为基础,整编为机步194旅。
2016年2月,北京军区撤编,机步193、194旅随军转隶中部战区陆军。
2017年4月,机步第193旅转隶中部战区陆军第83集团军改编为称合成某旅;机步第194旅则留在了中部战区陆军第81集团军建制内改编委合成某旅。
‘长城中队’荣誉部队改编为第81集团军某合成旅装步2连。
(本文所发布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公开资料,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息陬孔猛
缅怀部队时光,眷恋绿色军装。难忘军旅生涯,无悔青春芳华。知遇天下战友,共享部队荣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