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白刃格斗英雄连”
文摘
2025-02-11 00:03
山东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于201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行驶在装备方队最前面的是战旗方队。
率领战旗方队接受检阅的是五大战区的指挥员。
在五大战区指挥员引领下,载着100面荣誉战旗的猛士车缓缓驶过天安门。
此次编组战旗方队,从各军兵种和武警部队荣誉功勋部队遴选参阅代表,表达对各个时期战功卓著部队的敬仰,激励全军官兵保持和发扬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战斗作风和优良传统。
此次阅兵编组战旗方队,集中展示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荣誉功勋部队的战旗,增强阅兵活动的历史纵深感厚重感,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对荣誉功勋部队的始终铭记,对优良传统作风的接续传承。
这些战旗是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从全军部队遴选确定,东南西北中五大战区各24面,主要来自陆军、海军、空军、联勤保障部队和武警部队五个军种,共120面荣誉战旗,其中100面正式受阅。
一面战旗就是一部史诗,告诫中华儿女不要忘记党和军队走过的苦难而光辉的岁月。也是为表达对各个时期战功卓著部队的敬仰,激励全军官兵保持和发扬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战斗作风和优良传统。
如今,120面战旗被细致地折叠好,转交给军事博物馆收藏;但战旗的任务,远远没有结束。
120面战旗背后的精神故事,将激励我们更好地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量。
【白刃格斗英雄连】
前身
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1纵队第25团3营的第8连。
1937年8月1日,我党同阎锡山合作,在山西太原国民师范学校成立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
第1总队,共辖3个大队,每个大队辖4个中队
。
时任中共山西省委公开工作委员会书记薄一波出任该队政委。
决死队各级军事干部是由阎锡山委派的旧军官,各级政委由我党委任。根据双方协议,决死队最高领导为政委。
1937年11月,决死队
扩编为决死纵队,
下辖3个总队和3个游击团、2个保安团,总兵力达1万余人;政委薄一波,政治部主任牛佩琮。纵队长、参谋长则分别由阎锡山旧军的鲁应麟、梁述哉担任。
1939年底,阎锡山发动十二月事变,派兵进攻决死纵队,纵队中的旧军也趁机叛乱。在八路军的支援下,纵队击退了阎锡山的进攻。
随后,纵队重新改编,
加入八路军作战序列,称决死第1纵队。
薄一波同志任纵队长兼政委,副纵队长牛佩琮,参谋长李成芳,政治部主任王鹤峰。
1940年8月20日晚上8时,我军对日军发起百团大战。针对日军在抗日根据地推行的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八路军抗敌
决死队1纵队25团,
承担了破袭正太铁路山西寿阳境内马首火车站、断敌交通命脉的重任。
2
5团由
1938年1~4月间先后成立的决死1纵队第3总队和游击1团二部合编而成。
25团从太岳区驻地出发,跨过日寇封锁线,经过8天的昼夜行军,到达大落坡村。
这里位于马首火车站和日军布有重兵、建有据点的龙化山之间,便于机动作战。
战斗打响后,25团团长邹鲁、政委凌则之指挥部队围攻日军盘踞的马首车站,只留下3营8连在团指挥所驻地大落坡村担任预备队和保护村民安全。
狡猾的日寇一边在马首火车站拼命抵抗,一边打起偷袭我25团团部的主意,妄图既报复我军,又解马首之围。为此,日军登木小队长率50余人特别行动小队偷偷绕过龙化山,从八路军部队的战斗分界线中间隐蔽穿过,悄悄向大落坡村接近。
大落坡村位于马首火车站东侧不远处,有40多户人家,村南面对一条大沟,村北是大路和农田,整个村子从东至西呈一字型排列。
21日清早,8连炊事员张生旺在村东头半坡水井打水时,发现沟底有些戴着钢盔的人影在晃动,正顺着小道向上攀爬。他猛然意识到:鬼子来了!于是立刻放下担子跑回连队报告。几乎同时,在团部留守的参谋长李懋之也接到了2营营长匡庆元的紧急电话:日寇已摸到眼皮底下!
事不宜迟,作为留守团部的最高指挥员,李懋之立即命令哨兵鸣枪示警,特务连连长张丰志带人去村东头设防,团部所有可以作战的人员做好迎敌准备。与此同时,派侦察参谋杨玉中跑步通知8连紧急集合,快速出击,不惜一切代价在大落坡村外消灭这股日军。
不久,情况探明,来村里偷袭的只是一股敌人。李懋之遂将情况报给了正在猛攻马首车站的邹鲁团长,告之不必担心,以免中了日寇调虎离山诡计。
按照李懋之的命令,8连连长任尚琮迅速带领1排和3排,抢占了村东北高地,立即对日军进行阻击。指导员张万清则率2排赶往村东南方向,准备在翼侧截击敌人。
鬼子小队长登木听到枪声,知道行动败露,随即拉开架势,转为强攻8连高地。
我军虽有数量优势,但装备却落后许多,很多战士都缺少子弹甚至没有枪,
很快,日军的火力优势就显现了出来,呼啸的子弹暴雨般倾泻在我方阵地上,压得8连抬不起头来,接着日军便发起了冲锋。
日军小队长登木一面指挥日军继续强攻8连高地,一面派一部分鬼子顺坡南下,向大落坡村口气势汹汹地杀了过去。刚好,指导员张万清带着2排也赶到了,两队人马相距只有10多米远。
见到近在咫尺的鬼子,2排战士边跑边上刺刀。张万清高喊:同志们,杀敌立功的时候到了,跟我冲呀!
随即,张万清手持步枪,率先冲入敌群。
经过一阵惨烈的搏斗,自恃有特战经验的鬼子兵,被刚刚组建两年的2排战士用铁血钢枪阻断在了村口。
狡诈的登木又派一个机枪小组向村西北迂回,打算抄我后路,恰被25团派回来侦察的李金标3人遇上。李金标毫不迟疑,奋不顾身地扑向日军,先于敌人开火,击毙了敌机枪手,缴获轻机枪一挺。日军机枪小组赶紧逃回本队。
登木偷袭不成,又强攻受阻,迂回失败,面对高地和村口八路军的两边夹击,无奈之下撤进了村东北的一片庄稼地里。为了防止敌人利用“青纱帐”迂回进村,从侧面进攻的2排战士们一个个端着刺刀也冲进了高粱地。顿时,杀声再次大作,敌我两军又缠斗在了一起。
拼刺刀一直是日军引以为傲的看家本领,自认天下无敌。然而此时此刻,在敢打敢拼的8连指战员面前,却显不出任何优势。
面对在中国土地上无恶不作、狂妄至极的日本侵略军,英勇的2排战士把所有的仇恨都凝聚在寒光闪闪的刺刀尖上,与日寇展开了殊死拼杀。双方拼得难解难分,青青的高粱叶都被喷溅的鲜血染红了,指导员张万清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战士们与日军殊死搏斗。
在紧急关头,8连连长任尚琮当机立断,除留3排一个班打掩护外,其余人全部上刺刀,增援2排。刹那间,年轻的8连战士如猛虎般跃出阵地,面无惧色地冲向了敌人,敌我双方陷入了更为残酷而惨烈的肉搏战。
两军相搏勇者胜!最终,鬼子如鸟兽散般狼狈逃窜。慌不择路奔逃时,登木陷进一个泥潭,随后被8连战士一枪击中。
这次大落坡战斗,从反偷袭到双方搏杀再到战斗结束,仅用1个小时,而残酷惨烈的白刃格斗就持续了半个多小时。8连以牺牲、负伤30多人的代价,
歼灭了包括小队长登木在内的40多个日本鬼子,缴获轻机枪2挺、步枪48支、手枪1支。
大落坡一战,“白刃格斗连”的威名不胫而走。
8连指战员用鲜血和生命,打破了“八路军拼刺刀拼不过日军”的神话,挫败了日军打乱八路军25团作战部署的企图,斗出了战胜日军的信心,杀出了八路军的血性。
捷报上传后的一天傍晚,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罗瑞卿专程来到8连驻地慰问官兵。
百团大战结束后,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通电表彰8连不怕牺牲、奋勇杀敌英雄事迹。
1940年11月,八路军总部授予8连“白刃格斗英雄连”光荣称号
。张万清、李金标、牛显跃、张腊生等被评为战斗英雄。
1942年
,决死1纵队整编为
太岳纵队决死第1旅
;
旅长李聚奎,政委周仲英
,副旅长兼参谋长李成芳,政治部主任刘有光。
决死1纵队第 25团改称决1旅25团。
1945年10月,决1旅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
第4纵队第11旅;旅长李成芳
,副旅长蔡爱卿,政委刘有光,参谋长王砚泉,政治部主任胡荣贵;11旅下辖第31、32、33团。
决1旅25团番号调整为第31团。
1948年5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改称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随后参加宛西、宛东战役和豫东战役。
11至12月,第4纵队参加淮海战役。
1949年2月14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
,第4纵队所属第10旅、第13旅和豫西军区第3、第6军分区部队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
军长是周希汉。
第4纵队所属第11旅、第22旅和豫西地方武装一部及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10师一部,在河南省漯河地区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
军,李成芳任军长,
雷荣天任政委,王启明任副军长兼参谋长,政治部主任朱佩瑄;下辖:
第40师由原第11旅改称,刘丰任师长、侯良辅政委。
第41师由原第22旅改称,查玉升任师长,丁荣昌政委。
第42师由廖运周起义第110师和第11旅的一部改编成立;
原110师师长廖运周任师长,张子明任师政委。
“白刃格斗英雄连”改编为14军40师118团3营8连。
1950年1月,14军在南宁作短期休整后,向云南进军。
3月初,14军一部参加西昌战役。
4月,第14军兼云南军区所属滇西卫戍区,部队执行剿匪作战、改造起义部队等任务。并多次击退境外国民党军的进攻,保卫了云南西部边境西双版纳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1950年4月,随着云南全境解放,云南军区正式成立;11月,滇南(第13军)、滇西(第14军)工委成立,军部分别驻防云南开远、大理。
1955年2月,根据最高指挥部的最新指示,综合实力很强的西南军区被撤销,分别整编成西藏军区,昆明军区,成都军区。
昆明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谢富治,副司令员秦基伟;参谋长鲁瑞林,政治部主任胡荣贵。昆明军区时辖第13、第14军;第13军军长和政委分别是陈康、张力雄;
第14军军长和政委分别是范朝利和陈鹤桥。
1968年9月,原本驻扎重庆的第54军调防云南的大理,划归昆明军区;紧接着,第13军于10月调防四川重庆,划归成都军区;
而第14军则在11月接管了第13军的开远军部营区。
1969年,北方邻国陆续调动54个步兵师和坦克师,构成了百万大军对中国边境施加压力。中国北方一线的各个军区都需要加强兵力。在这种紧急情况下,中国南方各个军区陆续派遣一些精锐部队北上。例如,南京军区的27军、福州军区的28军、广州军区的43军和47军等。
1969年10月,昆明军区的54军也被调动北上,部署到了河南省,并隶属于武汉军区;
随着54军北调,昆明军区仅剩14军一个军。因此,11月昆明军区重建第11军,军部驻大理。
至此,昆明军区第11、第14军的军部驻地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
1979年,第14军做为西线主力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攻占越南省会老街,强渡控制了红河渡口,胜利完成任务。
对越自卫反击战发起前,遵照解放军昆明军区命令,陆军第14军向云南河口以西边境地区集结,第14军前线指挥所位于红河州水果场。
根据军区作战方案规定,第14军配置在第13军东翼的红河左岸,任务是在炮兵支援下,迅速突破边境,夺占省会老街市和孟康、发隆、班菲等一线要点,歼灭守敌,尔后向纵深发展攻击,歼灭东家、班甘、铺楼、郭参等地区防御之敌,协同第13军歼灭越军步兵345师。同时控制红河渡口,保障友邻第13军的翼侧安全。
第14军负责的红河左岸与右岸地形明显不同。左岸海拔超过千米,多高山密林,地形更加险要,道路稀少,交通和部队机动比右岸困难得多。在红河左岸,越军用于防御的总兵力为7000余人。
14军驻守西南地区几十年,参加过中缅边境警卫作战,对于山地丛林作战有实战和训练经验,因此有“丛林猛虎”之称。
1979年2月17日凌晨,对越自卫反击战全线打响。
在西线红河左岸地区,解放军昆明军区陆军第14军按计划向当面之敌发起偷袭及强攻。
右翼40师的主攻目标指向黄连山省省会老街市。
该师步兵118团偷渡南溪河,向老街东侧要点小曹发起猛烈突击。经过一昼夜激烈战斗,118团勇猛突破小曹地区越军防御,攻占了9个主要高地,共毙敌144人,对老街守敌形成了合围。步兵119团在118团左侧向班菲地区之敌发起进攻,当日攻占4个高地,歼敌一部。
2月18日,40师给一线主攻团加强了预备队,继续实施突击。118团在炮兵和坦克支援下连续进攻,打下了老街外围多个要点,同时坚决击退了越军组织的十余次反击。
战至19日中午,坦克引导118团步兵一举突入老街市区,并继续向纵深猛插,断敌退路及清剿残敌。
19日下午,历时两昼夜的老街攻坚战结束,118团及配属部队胜利攻占省会老街市,共歼敌437人。与此同时,119团攻歼灭了班菲前沿制高点330高地及其西南诸高地之敌。在两昼夜战斗,119团共歼敌252人。
中路42师奉命围歼拔坡、班老、那马地区之敌。
担任正面突击任务的步兵124团向据守拔坡地区的越军实施偷袭加强攻。该团先头2营5连的尖刀1排秘密摸进,勇猛奇袭,以少打多,一举歼灭拉敏林场之敌一个连大部,创造了热带山岳丛林地夜间进攻战斗的模范战例。随后124团主力发动强攻,连续突击,战至18日晚基本歼灭防守拔坡地区之敌,共歼敌205人。
19日拂晓,42师集中124团、126团的3个营兵力,向那马、他辣及班老南侧地区发起攻击,当日中午即攻占上述地区,歼敌百余人。
左翼的41师分别向孟康、发隆地区守敌发起攻击。
该师集中步兵122团、步兵123团和炮兵团主力,形成5倍于敌的兵力和9倍于敌的火力,采取穿插分割,钳形夹击,四面围攻的战术,经三天两夜艰苦战斗攻占孟康县城,歼敌637人。
经过4天多的第一阶段进攻战斗,第14军攻坚必克,相继攻占了老街等红河东岸的边境一线全部要点,歼灭性打击了越军地方部队及特工一部,共毙俘敌1731人,为向纵深发展进攻创造了条件。
1979年2月17日至3月6日的对越自卫还击战,我军东线部队41军、42军、55军、43军、54军、50军(148师、150师)、20军58师、广西军区独立师、边防1团、边防2团、独立边防营各部,总计阵亡5103人,失踪942人;西线我军11军、13军、14军、50军149师总计阵亡2711人,失踪13人
。
28天的自卫反击作战,我军表现最好的是东线第55军,
军、师、团、营、连各级歼敌人数均居参战部队第一。
我军伤亡最大的是东线第41军,41军121师也是参战29个师中伤亡最大的一个师。
1984年4月28日至5月15日,解放军昆明军区陆军第14军发动对越自卫反击战,一举收复云南边境重要骑线点老山地区,攻占大小60多个阵地,重创越军步兵313师122团,歼敌1300余人,胜利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作战任务。
1984年4月27日夜,14军40师118团1营开始了艰巨的穿插任务,全营共摔伤27人,牺牲1人。
到了4月28日5时56分,14军40师118团2营和3营也对越军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经过七个小时的苦战,我军三个营终于在老山主峰会师。
战斗中我军牺牲官兵233人,消灭越军900余人,摧毁越军火炮30余门。
此战中,
"白刃格斗英雄连"第14军40师118团8连担负正面主攻任务,先后夺占了54号和53号高地,为中国边防部队攻占老山主峰创造了有利条件。被中央军委授予"老山英雄连"荣誉称号。
老山战役发起的同时,
张又侠担任团长的40师119团
进攻松毛岭,4月28日6点30分战斗正式打响,仅用时1个小时就取得了胜利。
1984年4月30日,我
11军31师,只花费了5个半小时就将者阴山收复。
到了5月15日,
14军41师122团只用了一个小时便成功地将八里河东山收复。
这样从4月28日至5月15日共18天的时间,我军收复全部被占土地,大获全胜。
本来,军委计划我军拿下老山之后,如果当面敌情没有大的变化,昆明军区可以撤回主力部队,在6月恢复正常边防斗争状态。
然而越军总部不甘心失败,和第2军区共同制定反攻计划,积极调兵遣将,准备夺回老山地区。
昆明军区首长从对面越军的动向中判断出其即将发动大的反攻,于是果断停止撤军调整,部队积极进行准备,随时抗击敌人的反扑。
6月11日,越军出动1个加强团兵力,向我那拉和八里河东山阵地发起了试探性反扑。
第14军守备部队坚决进行阻击,将越军全部击退,共歼敌500余人。
7月12日,越军又集结6个团兵力,发动了加强师级规模的反扑,同时猛攻老山、662.6高地、那拉和八里河东山诸阵地。
这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足足激战了16个小时。
第14军守备部队顽强奋战,在炮兵火力支援下,牢牢守住了绝大部分阵地,彻底粉碎了越军蓄谋已久的大规模反攻,共歼敌3300余人。
此战后,越军伤了元气,一时未再轻举妄动,而是积极转入了下一阶段的反攻图谋。
在7月12日大战前后,军委鉴于越军的反攻动向,改变了决策,命令昆明军区尽快将预备队第11军32师调到前线去,并决定从外区调部队入滇参战,从而启动了长达5年多的老山轮战。
根据军委组织部队轮战的指示,昆明军区首长向第14军下达了命令,从7月26日开始,第14军40师与首批轮战的第11军32师逐步交接了老山、662.6高地和那拉地区的防务。
为了加强新上来轮战部队的力量,并传授作战经验,军区决定以第14军41师配属给第11军,仍在八里河东山地区组织防御。
另外,抽调第11军31师91团作为第11军和昆明军区的两级预备队,在文山地区休整待命,随时准备出动作战。
双方交接阵地完毕后,8月4日,第14军前指率所属部队(欠41师)回撤至云南马关地区休整。
第14军参加老山首战4个月,一举收复老山各阵地,并击退了越军发动的从加强营到加强师规模的三次大反扑,轮番迎战越军精锐部队步兵313师、356师、312师、316师,均予敌以重创,共计毙伤俘敌副团长以下7200余人,沉重打击了当面之敌,打出了国威军威。
后来拍了一部电视剧《凯旋在子夜》,就是以第14军部队为原型的。
1985年6月,中央军委决议裁撤昆明军区,
昆明军区被解散后,云南和贵州两省的武装力量划归成都军区。
此外,第11军也被解散,14军承担了巩固云南边境的重任。
根据中央军委的组建合成集团军的相关指示,成都军区以组建了第13、14集团军。
经过此次精简整编,第14集团军下辖第31师(原11军31师)、40、41、42师及炮兵第4师、坦克旅、高炮旅。
“白刃格斗英雄连”整编为第14集团军40师118团3营8连。
1986年,14集团军从开远调整到了昆明等地。
1992年9月,14集团军第42师撤编,其辖内第124团划归第41师。
1996年10月,第41师改隶武警部队,执行武警机动师编制,脱离了第14集团军建制。
至此,第14集团军仅剩第31、40师,全都是南方甲种摩步师。
2013年底,第31、40师进行了“师改旅”:
第31师
以原装甲团、第92团、炮兵团、部分师机关为基础组建
机步第31旅;
以第93团、高炮团、部分师机关为基础组建
山地步兵第32旅。
第40师
以原第118团、装甲团、炮兵团等部为基干组成
机歩第42旅;
以原第119团、高炮团、师直等部为基干组成
丛林山地摩歩第40旅。
2016年2月,
成都军区撤编,上
述4个旅随14集团军军转隶南部战区陆军。
2017年军改后,以
第14集团军为基础编成南部战区陆军第75集团军,
机步第42旅改建为南部战区陆军第75集团军特战旅;
机步第31旅和山地步兵第32旅转隶南部战区陆军第75集团军,并执行合成旅编制。
同期,丛林山地摩步第40旅转隶西部战区陆军第77集团军执行合成旅编制。
至此,原成都军区第14集团军的两大甲种摩步师都有了自己的归宿,在新的野战军编成内践行着新时期的强军使命。
“白刃格斗英雄连”的当今传人,为南部战区陆军第75集团军特战某旅3营8连。
(本文所发布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公开资料,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息陬孔猛
缅怀部队时光,眷恋绿色军装。难忘军旅生涯,无悔青春芳华。知遇天下战友,共享部队荣光。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最新文章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白刃格斗英雄连”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黄土岭功臣炮连”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平型关大战突击连”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大渡河连”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强渡乌江模范连”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英雄快艇”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海上猛虎艇”
【军史】国庆节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海上先锋艇”
【军史】五十年代我国海军的“四大金刚”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长城中队”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霹雳中队”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杜凤瑞中队”
【军史】驾驶美制“F-86佩刀”战斗机投奔祖国大陆的台湾空军飞行员徐廷泽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神炮中队”
【军事】中国空军战斗机发展历程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法卡山英雄营”
【军史】中央红军长征路上度过的唯一一个春节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扣林山战斗英雄营”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功勋坦克”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英雄坦克营”
【军事】由美制M1A2T型主战坦克抵达台湾省漫谈我国主战坦克发展简史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神威导弹营”
【军事】从我国054B护卫舰入列漫谈海军舰艇的分类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地空导弹“英雄营”
【军史】空军对空探照灯兵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道峰山营”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渡江模范营”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渡海先锋营”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登陆先锋营”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钢铁营”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百战百胜第三营”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攻守兼备营”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英勇顽强攻取皋兰山”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洛阳营”
【军事】海防部队、岸防部队和海警部队简述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左权独立营”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海空雄鹰团”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白云山团”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阻击英雄团”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荣誉百面战旗之“襄阳特功团”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勇猛顽强英雄团”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长攻善守英雄团”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甲等功臣团”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叶挺部队”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英勇善战模范团”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白台山英雄团”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塔山英雄团”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潍县团”
【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济南第二团”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