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于201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行驶在装备方队最前面的是战旗方队。在五大战区指挥员引领下,载着100面荣誉战旗的猛士车缓缓驶过天安门。此次编组战旗方队,从各军兵种和武警部队荣誉功勋部队遴选参阅代表,表达对各个时期战功卓著部队的敬仰,激励全军官兵保持和发扬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战斗作风和优良传统。此次阅兵编组战旗方队,集中展示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荣誉功勋部队的战旗,增强阅兵活动的历史纵深感厚重感,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对荣誉功勋部队的始终铭记,对优良传统作风的接续传承。这些战旗是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从全军部队遴选确定,东南西北中五大战区各24面,主要来自陆军、海军、空军、联勤保障部队和武警部队五个军种,共120面荣誉战旗,其中100面正式受阅。一面战旗就是一部史诗,告诫中华儿女不要忘记党和军队走过的苦难而光辉的岁月。也是为表达对各个时期战功卓著部队的敬仰,激励全军官兵保持和发扬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战斗作风和优良传统。如今,120面战旗被细致地折叠好,转交给军事博物馆收藏;但战旗的任务,远远没有结束。120面战旗背后的精神故事,将激励我们更好地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量。【黄土岭功臣炮连】该连前身诞生于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大渡河连”一样都是“红一团”编制序列中的老红军连队。参加过第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为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该连前身部队红1军团炮兵营,随“红一团”作为全军的开路先锋,屡立奇功。在乌江、遵义、娄山关、大渡河、安顺场、泸定桥、腊子口等著名战役里,该营营长赵章成都其神乎其技的射击技术,发挥了重大作用。特别是配合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的战斗,是决定我军前途命运的重要战斗,赵章成再次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他用仅有的3发炮弹,弹不虚发,命中敌人核心阵地,功不可没。1931年12月,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在赵博生、董振堂等人的率领下,于江西宁都宣布起义。起义以后,26路军奔赴苏区,最终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赵章成原是西北军一员,在董振堂发动宁都起义后,随军加入工农红军,并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赵章成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有一门绝活,那就是使用迫击炮,迫击炮在他的手里,可以说是用的出神入化。而让他扬名立万的一次战斗,莫过于红军长征期间强渡大渡河的那一次,此次战斗,赵章成“三炮定乾坤”。毫不夸张的说,在当时的局势下,那三发炮弹决定了我军的前途命运。更厉害的是,他能一个人同时操作三门炮击跑,并且还能以极高的速度进行射击,不仅如此,他还发明创造了单手托炮管发射的技术,时至今日,这项技术依然在我军中流传。可以说,在迫击炮领域里,赵章成的水平已经达到化境,称他是“炮神”都不为过,用当年林彪的话来说就是,赵章成使用迫击炮的技术,已经达到了艺术的标准。赵章成1905年出生于河南洛阳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困,他没有接受过教育,甚至不识字。在北伐战争时期,赵章成加入了冯玉祥的西北军。作为一名炮兵,他的炮击技术精湛,受到了重用和高待遇。建国后,赵章成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1955年9月27日,北京中南海怀仁堂,由毛主席主持的元帅、将官授衔仪式仪式中,赵章成被授予少将军衔。1964年,全军"大比武"运动中,赵章成已经年近60了。年近花甲的赵章成在大比武中,用他成名的"单手操炮"技术,百发百中,每一颗炮弹都能命中靶子。他还配合"八一电影制片厂",用当时珍贵的胶片,把自己操炮的技术动作完完全全的拍摄下来,供全军学习。1969年11月,赵章成将军不幸因心脏病突发,病逝于北京。1935年9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红1军团炮兵营先后改编为陕甘支队炮兵连、红1师炮兵连。抗日战争时期,该连随“红一团”参加华北晋察冀根据地抗击日军的武装斗争,先后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炮兵连、晋察冀军区1分区1团炮兵连。1939年10月,日军向晋察冀的北岳区进行冬季大“扫荡”;10月30日傍晚1000多名日军杀气腾腾的由张家口进驻涞源县城,他们是日军驻蒙军独立混成旅第二旅团独立步兵第1大队和蒙疆驻屯军。据可靠情报,日军计划于1939年11月2日兵分三路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秋季“扫荡”。其主要目标就是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部所在地——银坊。11月3日,日军第2混成旅团第1大队由涞源分三路向银坊、走马驿进犯。八路军在涞源有出色的情报网,准确掌握了日军动向。根据这一紧急情况,晋察冀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迅速做出部署,决定在雁宿崖设伏,对来犯之敌予以彻底歼灭。从涞源县城到银坊的路上是一片连绵险峻的大山,长城就横在涞源南面的奇峰峡谷之间,出涞源城进入长城的白石口再往南到雁宿崖和银坊,这中间只有一条山路可走,两面都是光秃陡峭的大山,这显然是打伏击的好地方。11月3日7时许,日军的先头部队,大摇大摆地来到了八路军在雁宿崖的设伏地点,担任此次任务的是晋察冀军分区第1军分区第3团官兵,此时的战士们紧握着武器只等着团长开打的命令。随着团长的一声令下,3团的官兵向敌人密集开火,给予敌人迎头痛击;就在这时埋伏在对面山坡上的第1军分区第2团官兵也开始对日军进行猛烈射击,而第1团官兵则迅速从敌人后方白石口处截住了敌人的后路。三个团把日军包了“饺子”,战斗从早上七点一直打到下午四点,除大队长等少数人逃脱外,击毙日军500余人,俘虏13人。对日作战经验丰富的杨成武熟知日军遭打击后必来报复的规律,战斗结束后迅速转移。日军旅团长阿部规秀得知第1大队被围,急率1500人从涞源赴雁宿崖救援,11月4日到达雁宿崖时,第1大队已被歼灭。阿部规秀一个月前刚晋升中将,并被任命为日本天皇侍从武官,本想带着战场上的军功赴东京上任,结果被打了个响亮的耳光。号称山地战专家的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恼羞成怒,沿旧路进行报复性“扫荡”,企图歼灭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主力。杨成武向晋察冀军区司令聂荣臻建议再次伏击日军,聂荣臻指示将日军诱至黄土岭,利用有利地形伏击日军。贺龙将120师特务团也调给杨成武指挥。11月7日前,晋察冀军区1团、2团、3团、25团及120师特务团等部队在黄土岭——上庄子——寨坨一线山谷周围完成设伏。日军在我小股部队诱击下,于6日黄昏进抵黄土岭,在该地宿营。7日上午,阿部规秀率部从黄土岭向上庄子方向边侦察、边交替掩护前进。下午3点左右,日军全部进入我军包围圈中。我军埋伏的各部队从四面展开猛烈攻击,将日军压缩在长约1500米、宽约100米的山谷里。日军猝不及防,急忙抢占附近高地,向我军阵地反扑,双方展开激烈的山地争夺战。晋察冀第1军分区的4门迫击炮和120师特务团的3门迫击炮参加了黄土岭战斗,其阵地分别位于山谷北侧803阵地和山谷南侧黄土岭以东3号高地东北100米处。迫击炮结构简单、轻便灵活、易于制造,是抗日战场上我军杀敌的利器。1939年11月7日下午4时许,1团团长陈正湘用望远镜发现黄土岭东侧一独立小院有日军军官频繁出入,判断为日军指挥所,院后的小山包上,也有几个日军军官用望远镜瞭望。他判断此院落可能是日军的指挥所,于是命令炮兵连长杨九枰带着一门82迫击炮上山。年仅18岁的迫击炮手李二喜在连长杨九枰的带领下,火速赶到,两人以最快的速度测距定向,调整炮位。团长一声令下,李二喜手起弹出,连发两发。不偏不倚,炮弹在小院开了花。李二喜又调整炮位,朝小山包打了仅剩的两发炮弹。著名作家魏巍当时任晋察冀军区1团1营教育干事,亲眼目睹了炮击:大家正为我们的迫击炮手叫好,看见上庄子附近的一座独立家屋走出几个人来,在那里指指划划,很像是一群指挥官的样子。一个同志说:我们的迫击炮,要是能朝那里楔它几炮才好呢!说话之间,有几发炮弹就接二连三地在那里爆炸了。浓烟过后,倒下了好几具尸体,其余的都跑到房子里去了。当时我军并不知道,被炸死的日军军官中有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被日军关在独立院落东边小屋的老百姓也亲眼看到炮弹在独立小院屋前爆炸,日军指挥官被炸倒。硝烟刚散,只见小院里日军慌乱地进进出出,山包的日军也拖着伤员撤下,阿部规秀当场被炸成重伤,3小时后死去。阿部规秀毙命后,日军失去最高指挥官,陷入慌乱。后方日军紧急派飞机空投军官和补给,勉强稳住阵脚。次日,在日军救援部队即将赶来,对我军形成反包围的不利情况下,我军撤出战斗。雁宿崖、黄土岭两次伏击战,我军共歼敌1500余人,击毙日军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极大振奋了全国抗战军民的斗志。阿部规秀死后不久,11月21日,日本广播公布了阿部规秀的死讯;22日,日本《朝日新闻》报道“阿部规秀部队长壮烈战死”,称此前中日交战中,“未见过中将级军人战死之例”,哀叹“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在延安从各方广播中得知消息,给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发来电报,查证此事,并指示对有功部队进行嘉奖。蒋介石也给朱德总司令发来嘉奖电报。1939年11月,晋察冀军区授予晋察冀军区1分区1团炮兵连【黄土岭功臣炮连】荣誉称号。解放战争时期,该连先后改编为八路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2旅1团机炮连、晋察冀军区第二野战军热辽纵队第27旅70团炮兵连等,和“大渡河连”一样,一直在“红一团”序列下战斗。1979年2月17日,该连随“红一团”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在战斗中,该连先后打掉和压制敌火力点67个,摧毁敌高射机枪和各种火炮阵地8个,有力地支援了步兵战斗,形成了“百发百中、威震敌胆”的神炮精神。战后,连队荣立集体一等功。1985年,该连改编为陆军第42集团军步兵第163师487团炮兵营100迫击炮连。1993年,连队改编为驻香港部队步兵旅装甲步兵第1连。1997年7月1日凌晨,连队作为驻香港部队步兵旅装甲步兵营的先头连。上为五十年代后期当时在北京军区炮兵工作的杨九枰撰写的黄土岭战斗回忆录
![]()
上图为李二喜身别奖励的手枪
阿部规秀正是被李二喜发出的第二发炮弹所炸伤的。
这个自视甚高的日本鬼子,挣扎了三个小时之后,见了阎王。
黄土岭一战,李二喜名声大噪,被称之为“神炮手”。
在随后召开的晋察冀军民大会上,聂荣臻司令员亲自奖励给李二喜一把手枪。杨成武司令员则高兴地对李二喜说:有了这把手枪,谁动你,你就打谁!
![]()
上图为晚年李二喜
(本文所发布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公开资料,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