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行业的悖论:远视主义混蛋VS短视主义蠢货

财富   财经   2024-10-01 23:17   上海  

作者|散装基精锦鲤
编辑|楚团长

边沁18世纪末发表功利主义理论时,将前人和自己的研究结论汇总成一句话:最好的道德选择,可以使最大多数人,获得最大幸福。这句话也被称为“最大幸福原则”,至今仍被视作功利主义基础理论。

古典哲学体系看似简洁,但在面对现代性生产关系冲击时,往往显得过于理想,比如大家在工作时一定听过“今天我以公司为荣,明天公司以我为荣”的宣传口号。

从组织架构角度分析,公司的成功,当然来自每一位员工的辛勤奋斗;这种奋斗又会以奖金的形式,反馈给具体的员工个人。考察公司-员工系统的“最大幸福度”,“努力奋斗”的宣传逻辑,原则上满足功利主义理论框架。

但将观察角度微观到具体个人后,假设某位员工今天上班“摸鱼”,公司大概率也不会遭受什么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员工“摸鱼”放松后,还增加了他个人的“最大幸福度”。公司(基本)没亏,员工反而更幸福,那公司-员工系统的“最大幸福度”是不是同样增加了呢?

我这种每天浪费15分钟,思考“中午吃什么”的凡夫俗子,肯定想不出这种问题的答案,幸好各位学者已经形成了一定共识:包括艾兰·多纳根、迈克尔·桑德尔在内的众多学者、教授,从结果和过程两个角度,将当代功利主义归纳为两种流派:

托马斯·维德《三体》“只送大脑”——规则/结果功利主义,“混蛋的”远视主义者;

王永彬《围炉夜话》“论迹不论心”——行为/过程功利主义,“愚蠢的”短视主义者。

爱因斯坦说过,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学科之母。金融学做为社会人文学科的分支之一,显然脱离不了功利主义的“小小乌云”。在讨论金融伦理学之前,首先需要确认的,自然是其中的规则/结果/远视群体,与行为/过程/短视群体。

一、基金公司的短视倾向

塞思·卡拉曼将《安全边际》一书分成三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的核心观点可以总结为一句话:金融机构与投资者的利益并不一致,某种程度上甚至是“零和博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金融机构“旱涝保收”的商业模式。

华尔街如何做到“旱涝保收”呢?证券投顾不断提示投资者可能的交易机会,因为自己的工资、奖金全部来自客户交易抽佣;这一过程中,客户甚至不需要产生盈利。哪怕大部分客户甚少具备选股、择时能力,交易越频繁,越容易产生亏损,但只要交易频率提高,至少投顾自己可以赚到盆满钵满。

《安全边际》成书于1991年,彼时华尔街已经有投资经理认识到了金融机构责任、义务不匹配的现实,并尝试做出改变,比如先锋领航集团的创始人、“基金教主”约翰·博格。

在约翰·博格看来,既然市场无法预测,投资经理们不能向客户承诺稳定盈利,那么至少应该出让一部分“旱涝保收”的管理费一定程度上做到与客户“同甘共苦”。基于这一理念,约翰·博格通过推动指数化投资,成功将美国共同基金行业的平均管理费率,从1.5%/年拉低至0.1%/年。

约翰·博格的被动投资方法,可以看作一种远视主义么?至少塞思·卡拉曼对此并不认可,其认为,指数编制规则中的派式加权(市值加权)方法,原则上会放大市场波动,最终助涨助跌,进而导致投资者出现重大损失。

投资中的无奈,往往就像塞思·卡拉曼和约翰·博格关于指数基金长期好坏的隔空辩论——没人知道什么是最优解,所以大多数情况,投资者只能基于自身认知,选一个看起来不那么差的方法而某种方法能否成为行业阶段性共识,就需要少数“泰斗级”人物一锤定音。

2005年,巴菲特在《致股东信》中提到,主动管理基金长期总体表现不如被动指数基金,主要原因是管理费太高。

不买指数基金的巴菲特,通过表扬约翰·博格的指数基金商业模式,“批评”了自己的“头号粉丝”塞思·卡拉曼。这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可能也不弱于“闪婚赘婿竟是龙王三太子”的雷剧桥段……

数据来源:伯克希尔哈撒韦官网;统计区间:2008.1.1-2017.12.31

总之在2008年开始的十年赌约中,巴菲特以标普500指数,战胜了FOF基金经理Ted Seides构建的5只FOF——后者涵盖了数百只主动管理对冲基金,管理人基本是全球投资者耳熟能详的投资大佬。

这里我个人补充个数据,根据伯克希尔哈撒韦官网的公开数据,其2008.1.1至2017.12.31间的累计投资收益率,高达226.87%,甚至超过同期标普500指数125.8%的累计涨幅。Ted Seides还是“过于体面”,不敢真刀真枪质疑业内泰斗,否则我用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矛,戳沃伦·巴菲特的盾,试问阁下如何破局?

2023年底,被动指数基金规模正式超越主动管理基金,成为美国最主流的基金形式。基于美股1980年代至今的长期牛市,金融机构在指数基金上降低的管理费,通过规模扩张,又成功的赚回来了至少在美股这一“特殊”的长期上涨市场,哪怕金融机构的商业模式整体短视,但金融机构-投资者系统的“最大幸福度”并未减少。

但假如对金融机构商业模式的讨论,并不局限于美股这呢?

二、基金投顾实践了远视主义么?

2024年9月26日,紧随着一行一局一会重磅表态后,《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

在对《意见》的解读中,各家媒体均重点摘录三句话:降低公募基金行业综合费率,推动公募基金投顾试点转常规,引导基金公司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基金投顾业务的重要性再度确立,并被视作实现金融机构-投资者系统“最大幸福度”的有效路径之一。

政策对基金投顾业务的期待,或许来自美国基金投顾业务的蓬勃发展。根据海通证券量化金工团队分析,美国基金投顾业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正是对“基金公司赚钱,基民不赚钱”现象的纠偏与左手提供金融产品、右手提供交易方案的基金公司不同,基金投顾公司并不提供标准化金融产品,其盈利途径理论上只有一条——帮助客户赚钱,随后抽取管理费。

有朋友可能会问,基金投顾公司不还是旱涝保收抽佣么?原则上确实如此,但因为存在行业竞争,假设A基金投顾公司提供的超额收益长期低于B公司,投资者自然会用脚投票,转而成为B公司客户,这就是基金投顾公司与投资者利益绑定的基本原理。国内投资者对这一原理的“理解困难”,更多因为国内基金投顾业务尚处于发展初期,不论从大众接受度,还是行业规则制订层面,均缺乏全面共识。

聚焦于基金投资层面,基金投顾公司同样帮助客户降低了持有成本:海通证券综合咨询机构Advisory HQ的统计,发现美国基金投顾行业年度平均服务费率位于0.59%-1.18%区间,即使加上共同基金公司收取的0.1%/年管理费,综合费率也显著低于1980年代1.5%/年的水平。具体降费幅度取决于投资者账户规模,原则上规模越大的账户,整体费率越低。

而翻阅Betterment、Wealthfront等美国头部基金投顾官网后,确实可以感受到客户服务的“远视主义”倾向:除强调均衡配置、长期主义等老生常谈内容外,基金投顾公司甚至为客户提供了包括合理避税、家庭支出规划在内的整套财税方案,而不仅仅局限于投资组合构建本身……

相较于美国的金融混业经营,中国财富管理的买方模式依然还处于探索当中,被给予厚望的基金投顾,路漫漫兮其修远。

在实际政策执行中,我国基金投顾目前采用了第三方机构+基金公司双管齐下模式。而发布于2024年9月12日的《机构监管情况通报》,或许为考核标准确定了大致框架。

综合媒体报道,本次《通报》主要围绕公募基金管理人分类评价制度修改展开,其中与投资者关联度最高的一条,可能是“增加逆周期布局指标,对高位发行规模较大、投资者体验差的管理人予以扣分,反之加分”。

根据《通报》要求,综合评分前30%的公募基金管理人可获A级评级,并将优先参与创新产品/业务试点;而综合评分后20%的C级公募基金管理人,原则上不得参与创新业务/产品试点。

贯穿9月的中证A500 ETF的募集大战,朋友们可能记忆犹新。我在咨询几位业内朋友后得知,首批获批中证A500 ETF发行资格的公募基金公司,均为新标准下的A类评级机构。

目前国内基金投顾的发展还有很多路要去趟,公司亲自下场基金投顾业务是正确路径吗?个人牌照会放开吗?如何吸引更好的人才加入?但就像西游记主题曲所唱:

一番番春秋冬夏。
一场场酸甜苦辣。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1980年代至今的美股牛市,保证了美国各项金融创新的顺利落地。毕竟巴菲特与对冲基金经理们对赌的最后,双方绝对收益均为正数,至少都没亏钱。这种“完美环境”中诞生的金融理论,可能并不适应A股这样的发展中市场。但至少在商业模式规划上,中美两国的基金投顾公司们均采用了“远视主义”视角,力求实现金融机构-投资者系统内的“最大幸福原则”。

三、最后的话

伦敦大学音乐教授朱利安·约翰逊在评价现代主义音乐作品时,指出了两种现象:音乐家们总是在作品中表现出对未来的强烈憧憬,或者对过去的无限留恋。部分音乐家对此的解释是,自己是在向音乐史上的大师经典“致敬”。

但约翰逊并不认可这些观点。在其看来,现代性正在撕裂音乐家群体的自我认知:大家完全理解当下和过去的不同,但出于对未来的迷茫焦虑,只能假借“致敬”之名,模仿经典作品,以避免在短视主义和远视主义思潮中“站队”进而保全自身名誉。

“流动的现代性”理论,落地到金融系统的功利主义层面考察,恐怕同样难以得出明确答案:投资者、金融机构的共赢当然是“最大幸福原则”的完美结果;但在具体实现路径上,究竟应该偏向投资者视角,扩大基金投顾业务(哪怕它可能并不适合当下的A股环境),追求数量上的远视主义?还是应该鼓励金融机构做大做强,通过二级市场交易高效配置实体经济发展资源,追求质量上的短视主义?

2019年的一期《奇葩说》节目中,黄执中认为:人对世界的认知越高,他听到的哭声越遥远。但李诞随后反驳: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为了一些所谓宏伟的事业,去不计后果牺牲别人的行为,反而频频让我们这个世界陷入大火。

远视主义者可能都是混蛋,但短视主义者中也不乏蠢货。是非功过,或许也只有交由后人评说,对当下的我们而言,可能也只有选择一条自认为“没那么差的路”,然后坚定地走下去。


楚团长聊聊天
春来不是赚钱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来蚊虫冬又冷,揣好钱包待明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