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基金二季报的披露,今年的行情也步入了下半程。
结构性强,是A股今年的最重要特征。一些个股和板块不说置身牛市,但走势也算欣欣向荣;但市场总体还是孱弱,跌破新低的个股漫山遍野,投资者体感如坠冰窟。
在混沌中摸索线索和路径,是投研的重要工作,找到一种合理的叙事去解释市场在发生什么非常关键,一旦这样的叙事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那么最终会形成一种类似现实扭曲力场的效果,对未来的走势提供路径。
如果一定要为今年的市场寻找一个关键词,那么恐怕只有“新质生产力”能够担此重任,似乎可以隐约着将红利、硬科技等市场热点串联起来。
然而“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又实在有些宽泛和模糊,把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捋清楚,在下半场启程的时刻,格外有意义。
“新”和“质”的拆解
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从提出到全面被市场了解,还不到一年时间。2024 年 3 月,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开篇。
银河证券的研报《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外延》对新质生产力的政策脉络做了做了梳理,很有框架性:“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形成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经济背景; 建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方案,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方式。
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历史经验表明,中国要在百年变局之中占据发展先机,必须依靠新模式而不是复制已有模式,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依靠新经济而不是旧动能,这就是新质生产力。
官方对新质生产力内涵的诠释是这样的:“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在这个叙事下,将“新”和“质”拆解下来分析,会更加清晰:新主要强调创新,那么就包括了括技术创新、生产要素配置创新、产业创新等方面。“质”则更侧重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特征的高质量发展。
另一面的“质”,其实很难准确的去定义,“高质量发展”在当下的语境里,调侃的意味更多。我个人给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做了一个不太准确的定义:通过技术创新和提升综合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持续挖深护城河。
相较于“自由现金流”这样清晰的观察指标,高质量发展的评价维度显然更丰富。
是研发投入不断提高?是行业地位不断攀升?是财务数据不断改善?企业的社会形象更好了算不算?……
在我看来其实都算,从结果上来定义,只要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进步,就是高质量发展了。
从健康的自由现金流和高质量发展的两个层面来审视,那么新质生产力绝不是指代具体的行业和领域,而是提供了一种高屋建瓴的思维模式。
中证A50是新质生产力的审美公约数
建筑、建材、化工、机械这些传统行业,其中也有大量企业满足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半导体、光伏、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其中也不乏落后产能。
传统制造业不断在研发上投入,最终在全球产业链生态位上,不断向上游攀升,这显然属于新质生产力。身处战略新兴产业,但一味的追求规模,依赖外部输血的同时,还不重视创新,也难逃一地鸡毛的结局。
属于两个内涵交集处的公司,这两年市场表现其实都非常好,不说资源板块、家电出海这些人气很高的标的。就是一些不那么被关注的领域,甚至说存在一定行业负beta的公司,其实表现都很好,比如面板、厨电、工程机械的龙头等等。
市场并不会严丝合缝的按某种逻辑演绎,高自由现金流+高股东回报的方向上,一批股票公司之前走的比较强,当下又有些回调。我想如果纯粹是基于单方面逻辑,这批资产的上限是很清晰的。关键还是在于,要甄别企业有没有在高质量发展,这中间很大程度上就需要主观的判断了,有科学的成分,更多恐怕属于艺术了。
从目前来看,中证A50指数似乎正在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审美公约数,在高自由现金流和高质量发展两个层面,都有不错的表现。
中证A50指数的构建方式较为独特,不是简单的流通市值加权,而是选取各行业代表性强的龙头公司,这种设计提高了成份股在指数中的稳定性和代表性。倘若市场风格从低估值价值风格转向成长风格,那么到时候龙头风格或许会卷土重来。
中证A50具备高自由现金流、高ROE的特征,也是其受市场关注的原因之一。感兴趣的投资者不妨关注A50ETF基金(场内:159592,场外A:021208,C:021209)。
某分析师剖析道:“增量资金是有限的,而且偏好各异,增量资金能否持续流入某一风格,并形成正反馈,就形成了风格定价权。”
今年新成立的10只中证A50指数基金的规模持续增长,已经接近300亿,增量资金的持续涌入,值得关注(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7.22)。如果接下来中证A50走出一波像样的行情,可能就进入了正反馈机制。这个过程肯定不会水到渠成,但至少路径是可以期待的。
最后的话
最近市场显然比较悲观,所以yygq的抱怨也很多。但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冷静扎实的做一些研究。
从微观层面看企业,还是能找到一些积极的变化。以A50ETF基金(159592)的成分股中某汽车行业龙头为例,2023年财报披露中就有这样的数据:公司研发人员共计10.3万人,同比增长47.6%,占比为14.6%。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仅该公司一家企业,就在一年内,新增了3万的研发岗位,向全社会提供了70万的就业机会。这背后是中国经济和就业的一次重要产业升级,这些新的就业也就意味着新的消费,新的循环。
这样的积极变化,也许不容易反馈在资本市场上,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发生。
困难是有的,但不要因为遇到困难,就否认发展的意义,也许只是轻舟渡江中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