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第三十二卦,雷风恒的卦辞中说,“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翻译成白话,大概意思是: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是周而复始的,太阳、月亮遵循大自然客观规律就能长久地普照万物,四季交替变化就能帮助作物茁壮成长。
春种秋收是自然界基本规律,投资中同样存在类似的“日历效应”。根据国海证券2023年的研报统计,2007至2023年间,A股市场存在较为明显的周期波动现象,比如月末走势往往弱于月初、季末走势往往弱于季初等。
综合考察资金面、政策面和投资者风险偏好等因素后,国海证券尝试总结了A股周期性波动规律:年初、年末强,年中弱。这也符合投资者“春季躁动”、“五穷六绝”、“国庆行情”的直观感受。
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指发芽)。——《周易》第四十卦,雷水解
2023年11月,凌鹏撰写的《周期、估值与人性》一书出版。该书第二章,凌鹏明确提出,自己是“春季躁动”一词的发明人。
金融市场哪有什么常胜将军,每一个高光时刻的背后,往往隐藏了痛苦的“反复打脸”黑历史。促使凌鹏2012年带领申银万国(当时尚未与宏源证券合并)策略团队撰写《春季躁动 四月决断》研报的原因,或许可以追溯至2011年行情研判中的惨痛回忆……
2010年底,央行宣布加息,分析师普遍看空,但A股却在2011年初强势上涨。为解释这一“异常”现象,凌鹏于2011年2月明确翻多,并与团队共同撰写了《长尾效应》研报。
好景不长,2011年4月开始,A股拐头下跌,此时凌鹏面临艰难抉择:到底是在两个月内连续空翻多再翻空,还是坚定“死多”,期待市场下跌不可持续?
或许出于维护自己“稳健”形象的考虑,凌鹏决定继续看多。但资本市场不是许愿机,凌鹏的“死多”行为,不仅让其承受半年之久的舆论“逆风期”,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申万策略团队滑出“新财富”前五。
犯错并不值得被赞扬,但犯错后的正确反思,确实可以帮助投资者完善自身理论。凌鹏在2023年“隔空”批评了2011年的自己:我国特有的天气、假期、政策机制和统计公布日历,使A股在年初容易产生躁动,这未必与中期基本面有关,强行用基本面去解释,甚至创造各种新的理论,最终会误导投资者。
根据凌鹏2023年的最新理论,“春季躁动”成因可以归结为三点:流动性、政策预期,以及宏观数据。
流动性层面,商业银行刷新年度信贷额度后,倾向于“早放贷早获利”,故而导致资本市场年初流动性相对充裕;
政策预期上,真正的年度方向明确,往往要等到两会结束。但资本市场“买预期、卖现实”的行为,反而可以在两会召开前,催生出各种主题行情;
宏观数据角度,由于春节扰动,1-2月数据延迟至3月公布;而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也要等到4月披露完毕。宏观数据的缺失,虽然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但也隐含了潜在收益机会。
凌鹏的研报发表时间毕竟太早,平安证券策略团队于2024年1月更新了A股“春季躁动”相关数据。
数据来源:平安证券;统计时间:2010.1.1-2023.12.31
根据平安证券的研究,2010-2023年间,A股“春季躁动”现象长期存在,其中每年2月上证指数的上涨概率高达71%!若简单选取每年Q1做为“春季躁动”考察周期,则2010-2023年间,上证指数的季度平均涨幅达到12.4%。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或许由于2011年的惨痛经历太过刻骨铭心,凌鹏在“春季躁动”一词广泛传播的前几年,一直强调自己并非“无脑看多”年初行情。《春季躁动 四月决断》的核心结论,重在提醒投资者关注“四月决断”这一关键时间节点。
采用“后视镜”视角复盘,2012年尚在做分析师的凌鹏,或许也不用如此谨慎,毕竟“春季躁动”结束后,随之而来的就是“五穷六绝”。
密云不雨,自我西郊(指从西面向自己所在方位移动)。——《周易》第九卦,风天小畜
相对于凌鹏发明的“春季躁动”,“五穷六绝”毫无疑问是舶来品。根据开源证券策略团队2020年的研究,Sell in May第一次出现在正式表述中,可以追溯至1935年5月发表的《金融时报》。但在更早以前,该说法就以谚语的方式,在欧美投资者群体中广为流传。
伴随欧美金融市场规则一同渡洋而来的,就是欧美社会生活方式。关于港股市场为何会从1980年代开始,出现Sell in May现象,有一种解释是:夏季太热,投资者倾向于在此期间放弃交易,以休假方式避暑。
假如5、6月份市场总是大涨,恐怕投资者就算坐在蒸笼里,也会继续交易。说到底,Sell in May在A股的流行,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这段时间的市场赚钱效应确实较差。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证券;统计区间:2004.1.1-2023.12.31
根据东方财富证券的统计,2004至2023年间,上证指数在5月、6月的下跌概率分别为55%和50%,即投资者至少有一半可能在此期间亏钱。而在平均涨跌幅数据上,上证指数同期表现分别为0.06%和-2.34%,总之也不赚钱……
为解释这一现象,东方财富证券从企业经营层面进行了拆解:
首先,4月底披露完毕年报和一季报后,上市公司中报披露时间为7月1日至8月31日,中间的5、6月份处于业绩空窗期,资金缺乏基本面指引;
其次,5月底也是企业集中缴纳所得税的特殊时点,行业经营高频数据可能出现一定下滑,部分资金可能将其解读为基本面阶段性利空。
股票的长期走势自然与基本面密不可分,但假若将考察周期缩短至5、6月份,短期资金面、政策面的扰动显然与基本面同样重要。
根据开源证券策略团队的研究,“五穷六绝”现象的底层逻辑,或许是年初“春季躁动”后的均值回归。比如1、2月份同为上市公司业绩空窗期,但资金反而积极寻找主题投资机会,“业绩空窗”无法完全解释市场5、6月份的下跌。
与企业基本面情况类似,5、6月份的资金面、政策面同样存在“均值回归”现象,包括:银行在年初的信贷宽松周期后,倾向于在Q2收紧流动性,同时应对6月的半年度考核;3月两会确定年度方针后,Q2更多强调落地执行,而非方向性调整。
除上述“一阶导”原因外,开源证券同时发现了资本市场的“自我强化”特征——正因为5、6月份的资本市场在各种层面均缺乏超预期驱动因素,所以资金倾向于规避这一“垃圾时段”,比如公募基金往往会在5、6月份出现集中赎回现象;而大量资金的集中离场,显然加剧了“五穷六绝”期间的市场下跌趋势,最终导致更多资金选择卖出……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重点之一,就是投资者预期对市场走势的影响。时至今日,这种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出共识性结论。不过正如开源证券对“五穷六绝”现象的研究,均值回归做为一种方法论,已经成为行为金融学的分析工具之一。而采用该工具推导“五穷六绝”后的市场行情,一场反弹或许并不超出预料。
“勿忧,宜日中(指最佳时机在日上中天之时)”,宜照天下也。——《周易》第五十五卦,雷火丰
不论美股的Sell in May,还是A股的“五穷六绝”,投资者需要的并非仅是历史数据复盘,而是对未来行情的逻辑判断。在对行情启动时点的研判上,全球资本市场并不同步。
英国金融城的投资经理们,更倾向于Come back at St.Leger's Day(圣烈治赛马锦标赛,每年9月举办);而华尔街的对冲基金们,往往选择Come back after Labor Day(美国劳工节,每年9月第一个周一)。
至于大家更关注的A股,“七翻身”的说法想必听出了老茧。但根据开源证券2020年的研报,“七翻身”之后往往紧接着“八地狱”,大家不妨将博反弹的时间点延后至“国庆行情”。
根据招商证券策略团队统计,2007至2023年间,万得全A指数在国庆后的5个交易日内,取得正收益的概率高达82%!反观节前5日交易日,万得全A指数仅有47%的概率取得正收益。
宏观经济素有“金九银十”的说法,除中秋、国庆等节假日连续刺激消费外,部分企业逐步开启年末清库存动作,同样促进了营收的阶段性增长。据此,招商证券认为,“国庆行情”的基本面支撑,主要来自“金九银十”期间上市公司经营数据的回暖。
假如抛开基本面的中期影响,转而观察资金面的短期变化,“国庆行情”同样存在合理解释:由于长假期间的外围市场不确定性,投资者通常倾向于持币过节,这就导致A股国庆前往往出现阶段性回撤;但持币过节不代表永久撤离,这部分资金节后的回补动作,又往往带动市场整体上涨。
投资者如何更高效参与“国庆行情”呢?中证A50指数作为A股跨市场宽基指数的新星,或有望受益“国庆行情”的上涨催化。
目前国内正在运行的中证A50相关ETF共10只,考察场内交投活跃程度,银华基金管理的A50ETF基金(159592)在日均换手率和日均成交额数据上综合表现较好:根据Wind数据显示,2024年4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间,A50ETF基金(159592)的日均换手率高达11.05%,排名第二;与此同时,A50ETF基金(159592)亦取得了2.47亿元的日均换手金额,排名第三。(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4.4.1-2024.8.31)
较高的日均换手率保证了资金交易的即时性,而相对更高的日均成交额则增强了大体量资金的交易体验。对于借道ETF的投资者,如A50ETF基金(159592)这样,在日均换手率和日均成交额数据上均表现优异的ETF产品,或更有利于自身交易计划的落地执行。
文王拘而演《周易》。当下的《周易》,被赋予了更多神秘学色彩,但在创作之初,这本著作主要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朴素观察。
对规律的发掘,可能更多来自历史经验的被动总结,但如何应用规律,则体现出强烈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开源证券策略团队的市场“自我强化”特征推导,如果政策期望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效果,那么更优选择就是在年初“春季躁动”或年末“国庆行情”期间公布。
2024年9月24日,国新办举办新闻发布会,一行一局一会领导共同出席,并宣布了包括降准、降低存量房贷、设立上市公司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设立非银金融机构互换便利等一揽子市场刺激计划。
截至2024年9月24日收盘,上证综指日内大涨4.15%,成功创出2020年7月6日以来的单日最高涨幅。
A股投资中的日历效应,本质是行为金融学理论的本土化落地。但对理论的具体应用,并不能纸上谈兵。如果投资者希望在投资决策中纳入“日历效应”因子,则需要从其底层逻辑出发,综合考察市场资金面、政策面和情绪面指标,灵活调整交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