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短途出行巨头哈啰正式退出电动两轮车售卖领域!
曾几何时,哈啰在电动两轮车领域可谓风光无限,拥有年销60万台的佳绩以及3000家门店的庞大布局,但如今却选择退出这一领域,其中原因值得探究。针对放弃两轮电动车售卖业务一事,哈啰方面回应称,哈啰电动车业务于年初进行了积极转型,从用户需求及哈啰科技优势的角度出发,将平台门店从原先的电动车售卖模式,转型为电动车租赁模式。以日租、月租、季租等方式,满足用户旅游、求学、务工等不同场景的电动车租赁需求,较多门店已在转型中获得较为丰厚的财务回报。转型过程中,有部分原先合作门店停止合作,也有更多新的门店加入哈啰平台。
哈啰出行CEO杨磊承认在这一领域遇到了挑战,并表示哈啰在电动车业务上有所亏损。
哈啰自2020年进军自主品牌的两轮电动车业务后,经历了快速扩张阶段。2021年其门店数量从100多家猛增至3000多家,年销量达到约60万辆。然而,尽管销量有所增长,但业务发展并未完全达到预期。
据第一财经报道,2023年初,哈啰出行CEO杨磊在一场关于电动车业务的交流中表示,电动车业务的发展并不符合预期,“电动车确实是我们做的生意里面链条最长、最重且最苦的生意”。从两轮电动车行业整体来看,随着新国标替换潮的结束,行业由增量市场逐渐变为存量市场。根据艾瑞咨询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两轮电动车销量预计将同比下滑9.1%。今年上半年,行业内不少企业面临营收、利润等方面的压力。电动两轮车市场早已存在雅迪、爱玛等头部企业,它们经过多年的深耕,在品牌知名度、产品供应链、销售渠道等方面都具有深厚的积累。这些企业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留给新进入者的市场份额本就有限。哈啰作为后来者,尽管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快速扩张,但在与这些头部企业的竞争中,始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各品牌之间的价格战此起彼伏。这种恶性竞争导致电动两轮车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严重挑战。哈啰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想要实现盈利并非易事,尤其是对于一个仍在成长阶段的业务来说,价格战的冲击更是难以承受。
互联网思维与制造业模式的磨合难题
哈啰诞生于共享出行的互联网基因,在切入电动两轮车制造这样的传统制造业模式时,面临着成本和效率方面的挑战。制造业对成本控制、生产效率、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互联网企业的人力成本偏高、管理模式相对灵活,与制造业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哈啰在初期以互联网的思维和方法去发展电动车业务,但经过实践发现,这种方式并不完全适用于制造业。在电动车行业,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是核心竞争力。哈啰在进入电动车领域时,虽然快速铺开了渠道,但在产品设计和制造方面的能力并未完全准备好。与传统的电动车企业相比,哈啰在产品的研发、生产工艺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导致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哈啰电动车屡因质量问题被罚,市场前景蒙阴影
哈啰电动车关联公司曾多次因产品质量问题被罚。如2024年因委托生产的多款电动自行车不合格,被上海市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8.3万元,并没收违法所得2.3万余元及不合格产品。在市场营销方面也频遭质疑,2022年央视3・15晚会中,哈啰电动车因经销商为改限速提供便利被点名,还因广告宣传误导消费者被罚。这些市场营销方面的违规行为进一步削弱了消费者对哈啰电动车的信任。2023年,哈啰电动车关联品牌因产品存在发热、起火及致人身伤害等安全隐患问题,被迫在自家门店张贴召回通知,这给其市场前景蒙上了阴影。产品安全隐患不仅威胁到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也迫使哈啰电动车不得不重新审视其产品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体系。总结
哈啰退出电动两轮车售卖领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市场竞争的激烈、产品质量问题的困扰、业务模式转型的战略选择以及互联网思维与制造业模式的磨合难题,都促使哈啰对其电动两轮车业务进行了重新审视和调整。未来,哈啰在租赁模式下的发展能否取得成功,仍有待市场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