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电动车充电桩“猫腻”多,从混乱到规范,整治之路在何方?

文摘   2024-10-08 17:27   江苏  

截至2023年底,我国的两轮电动车保有量已然高达4亿之多。为妥善解决电动车充电安全问题,各地在小区、商业街、办公楼周边增加了集中充电桩。历经数年的发展,中国的充电桩行业已初具规模,然而,原本惠民利民的充电桩项目却在发展中衍生出了诸多问题。

“小钱变大坑”,充电桩消费投诉显著增长!

据中国电子商会旗下的消费服务保障平台消费保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投诉量上升趋势明显,其中2023年投诉量为2,303件,同比增长超五倍,涉诉金额为103万;

2024年截至6月,共收到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相关投诉3,427件,涉诉金额为145万元,有效投诉解决率为86.61%。收费标准不明确或不合理、预充值退款困难、乱扣费或计费不准确、售后服务欠缺、诱导消费等问题层出不穷。




两轮电动车充电桩充电,猫腻太多~
电量不经用,大多是虚电:在使用充电桩充电后,用户经常会发现车辆的电量似乎并不经用,呈现出一种“虚电”的状态,骑行距离明显缩短,即使仪表盘显示电量充足,但在实际行驶过程中,电量下降速度异常快,很快就需要再次充电。

充电时长变长:众所周知,充电桩通常是依据充电时长来收取费用的,充电时长越长,相应的收费也就越多。然而,有消费者反映,以往自己在家给电动车充电,4-5小时就能充满电,可如今使用小区的充电桩,却需要花费10小时以上,甚至还不一定能充满电。很明显,各大充电桩运营方的“小算盘”打得可谓是噼里啪啦响,其目的昭然若揭,就是为了多收取费用。

乱扣费或计费不准确:充电桩设备出现故障,导致充电时间记录错误、未充电却扣费、充电中途异常停止但费用照扣等情况。车充安、智慧易充、河马充电等按小时扣费也不合理,就算充电1分钟,仍按1小时计费标准扣钱。

预充值退款困难:消费者在充电桩平台预充值后,不再使用服务申请退款时遭到运营商拒绝,或者被设置各种不合理的退款条件,如扣除高额手续费、拖延退款时间、钻“手动退费”的空子,还有的品牌则是直接“霸道”地标明,剩余金额不退还。

收费标准不明确或不合理:目前对于充电桩的收费标准,每个地区都存在差异,有些地区是按照车辆充电功率采取阶梯计费的方式,有的是按照分钟计费和固定金额,现实中很多充电桩运营方没有在显著位置明确标示充电电价、服务费等收费标准,而且消费者都是“没得选”。

乱象丛生,原因何在?

行业标准不完善:目前两轮电动车充电桩行业还处于发展阶段,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还不够完善。对于充电价格的制定、电量计量的准确性以及充电时间的合理范围等方面没有严格的统一标准。
监管缺失:充电桩的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包括物价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电力部门等。在实际监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职责不清的情况。
运营成本和利益驱动:充电桩运营企业需要考虑设备成本、场地租赁成本、维护成本等诸多因素。一些运营企业为了尽快收回成本并获取利润,可能会通过乱收费、虚标电量等方式来增加收入。同时,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部分企业可能不是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来竞争,而是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来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好消息来了!明年开始规范充电收费标准
6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行为的通知》。通知明确,规范电动车充电的收费标准,实现价费分离,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充电的时候到底花了哪些钱,而且服务费会根据市场价格自由调节,这样就可以有效降低收取的服务费。
总结

长期以来,两轮电动车充电桩市场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管,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监管整治刻不容缓,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各部门、各单位以及社会各界应携手共进,形成合力,以坚定的决心和切实的行动,将充电桩整治工作推向深入,为广大居民创造一个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两轮电动车使用环境,为城市的绿色出行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掌上电动车
电动车行业综合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