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限速”不得民心?治理关乎人民生命安全,绝非“专家无事生非”!

文摘   2024-11-06 17:31   江苏  
“先上牌,后解速”,成了电动车行业潜规则!刷一下卡、拨动一下开关,原本达标的电动自行车就能“飙”至四五十公里/小时。
随着央视对电动车“解限速”潜规则的曝光,以及“新国标”的明确规定,限速25km/h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网友、专家都有不同看法,正反方各执一词,唇枪舌剑,争论不休。

01


“慢”下来的出行,
能否“稳”住安全?
为什么新国标要把时速定在25km/h?

工业和信息化部曾回应表示,如果车速过快,将直接增大交通事故发生概率,一旦遇到紧急情况,骑行人做出相应避险动作的时间很短,且刹车距离也会相应变长,很容易与其他交通工具或行人发生碰撞,有时还会出现侧滑、摔倒等失控现象,造成许多人身伤害事故。

正方网友表示:电动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限速25km/h合理,再快就不安全了!


反方网友表示:限速25km/h太慢,降低出行效率,也不安全!

对于一些长距离通勤者而言,“慢”下来会降低出行效率,而且新国标规定超25km/h电机就断电,确实会出现李稻葵教授所说的情况:如路遇水坑,想加速骑过去或路况很危险,想要加速驶离,那就做不到了,给日常出行带来不便。



02

“快”需求与“慢”规定碰撞,

放开电轻摩才是关键!
电动自行车“慢”下来,到底能不能真正“稳”住安全,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交通专家以及广大民众面前的一道亟待求解的复杂谜题。
有网友提出新思路,既然叫“电动自行车”就应该是自行车的速度,如果有更高速度需求的用户,可以去考驾照,上保险,选择电轻摩或电摩骑行

从路权分配的角度来说,电动自行车一般是行驶在非机动车道上的,不是在机动车道上,甚至很多时候在市区里是和行人挤在同一条小路上。限速当然应该向自行车靠拢,而不是向机动车看齐。

作为上位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还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15公里

电轻摩相较于电摩而言,其安全隐患要低得多。当前,江苏无锡、广东中山等地纷纷出台了征求意见稿,这无疑给电轻摩上路解禁带来了希望之光。

若电轻摩能够解禁,不仅能有效减少电动自行车改装现象,对于用户而言也多了一种优质的选择,特别是那些对速度有着更高要求的用户来讲。


03

电动车限速是吸取“血的教训”,

需理性辩证看待!
近日,澎湃新闻评论发表一文《落实全链条整治,电动车限速是吸取“血的教训”》 ,指出:电动自行车治理是为了真正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负责,绝对不是一些自媒体轻佻指责的“专家无事生非”。
在如今碎片化、圈层化的传播环境之下,很多观点很容易在传播当中被激化、被极化。但不能以民粹绑架政策措施,不顾血的教训、安全底线,指向国务院部署开展的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
据统计,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年均增速超10%。电动自行车价格低廉,没有机动车那样的强制保险和严格执法机制规范,且是“肉包铁”,一旦出事,会严重伤害驾驶者和他人,事后保障和抗风险能力差,受害者可能面临“无赔无偿”困境。
25km/h限速是从大量事故中总结的血的教训,不是民粹言论所说的“不骑车的专家‘瞎指挥’”。不能把安全底线问题变成“弱势群体有理”,在街巷中高速穿梭、违法改装的电动自行车对行人而言并非“弱势”。

04

总结
截至2023年底,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超3.5亿辆,产业牵涉面广,已经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需给出系统化方案,实施源头、系统、法治化治理。所以,今年4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部署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之后国务院安委办又落实了部署。

就25km/h的限速标准来看,新国标的出发点是切实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负责。电动自行车是普通老百姓重要的代步工具,对于快递员、外卖员等特殊群体而言,更是维持生计的关键所在。

尊重并理解新国标是必要的,但与此同时,不能对老百姓发出的反对声音置若罔闻,更要杜绝政策“一刀切”的现象。

政策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大众,如果无视民众的不同意见,新国标在推行过程中很可能会偏离其初衷,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在严管的前提下,解禁电轻摩上路,同时积极探索更多安全出行的方式,这也是全链条整治中的应有之义。




掌上电动车
电动车行业综合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