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有6亿人口居住在农村,大部分道路是碎石路,缺乏常规可靠的交通工具。大部分未开发耕地距离主要市场步行距离超过6小时,农村地区的可及性在发展中国家处于最低水平,货运成本是世界其他较发达地区的2-3倍。
交通建设的落后,给非洲地区的增加产能带来了巨大障碍也深刻影响着本地人的生活。如当地妇女承担大量农活,但做饭、洗澡、种植都取水困难,看病、孩子上学、疫苗接种和孕妇分娩等都因交通受阻,农产品也运输困难。
中国电动三轮车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
2019年,“美力非洲”通过众筹将第一批装有50辆车配件的集装箱从中国送到津巴布韦,清华大学学生参与试点落地,在三轮车厂家工程师的指导下,在当地完成了三轮车组装,并成功交付给第一批女性用户。
美力非洲联系到中国江苏新能源储能技术公司——简谐能源,定制开发了5kWh磷酸铁锂电池,使得三轮车在300千克至400千克的负载下(可载约4—5人)仍可续航超过100多公里。
于是,在更强大的锂电池加持下,这场非洲乡村出行绿色革命迅速“成长”!
在技术支持下,项目从一个站点扩展到三个站点,从农场到近郊城乡结合部,再到首都600公里外奇平加的大型牧场,车辆从50辆增加到200多辆,电池及管理系统不断更新迭代,如今已经走到了第三代产品。
从“美力非洲”电动三轮车项目案例中,我们也可以得出中国电动三轮车出海发展的借鉴:
像非洲、东南亚、中亚、欧美等地区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居民生活习惯、经济水平以及潜在需求等与中国相差甚远,这提示企业要根据目标市场的特殊环境和需求,对产品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定制,提高产品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2.建立可持续运营模式
1)解决基础设施难题:要关注目标市场的基础设施短板,像非洲一样充电设施匮乏的问题,要与当地社区合作建立太阳能充电站,提供换电服务,以微利方式定价并提供金融服务,既解决了用户充电难的问题,又确保了项目的运营收入。在出海发展过程中,企业要积极探索解决方案,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弥补基础设施的不足。
2)本地化生产:中国生产零部件,海外当地组装,未来可能会推动更多的本地化生产,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的特定需求。
3)实现技术本地化: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注重培养当地的技术人才,降低对外部技术人员的依赖,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
4)多元化资金来源:通过用户付费、寻求政府及基金会支持、企业投资等多元化方式筹集资金,降低对单一资金渠道的依赖,增强项目的抗风险能力。
5)拓展应用领域:除了现有的运输和载客等用途外,电动三轮车可能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例如与其他设备或系统相结合,发挥更多功能。
3.注重社会影响和文化融合
1)打破刻板印象,赋能当地居民:企业在海外发展时,应注重产品或项目带来的社会影响,积极为当地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美誉度。
2)尊重当地文化习俗: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要充分尊重目标市场的文化习俗,在推广产品和项目时,要考虑文化因素的影响,避免因文化冲突而导致项目受阻。
4.加强合作与沟通
1)加强企业合作:电动三轮车出海企业应加强与国内外相关企业的合作,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开拓海外市场。
2)与当地社区沟通合作:企业可以与当地社区紧密合作,让社区居民参与项目运营和服务,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了解当地居民的需求和反馈,使项目更好地融入当地环境,获得当地居民的支持和认可。